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友良 《传承》2012,(2):62-63
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结构城镇化、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城镇化的综合化。我国城镇化存在着"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实际有效城镇化率低";"城镇化质量不高,‘伪城市化’";"大城市无序发展,小城市和中心城镇规模扩展但留不住人,有城无市"";城镇化建设过度依赖土地扩张"";城镇资源环境条件恶化"等问题。要深入理解城镇化内涵,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内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韩锋 《淮海论坛》2013,(3):12-13
农村城镇化就是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所必需的动力的产生机理,以及维持和改善这种作用机理的各种经济关系、组织制度等所构成的综合系统。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城镇化作为“四化”重要内容.提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城镇产业是城镇化的支撑,而主导产业作为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城镇化的动力源泉,对城镇化进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主导产业因其较强的集聚与扩散效应,在促进人口集聚,增加非农人口比重、扩大城镇用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城镇文化传播、促进城镇文化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方面促进城镇化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二者之间的关联也在不断加深,产业发展支撑城镇化,城镇化的发展又对产业结构的演进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因此,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问题,是探索城镇化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来研究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依据二者关系的适用性引入VAR模型,建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互动关系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从而提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强化产城融合和破解体制性障碍因素等促进我国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良性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化过程中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区域差异,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实际发展水平仍然偏低;(2)东中西部人口城镇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度;(3)东中西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东部人口城镇化领先,中部土地城镇化较快,西部土地城镇化超前,不利于全国综合协调耦合度的提高。基于此,应优先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与财税制度改革,继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并配套GDP考核机制及产业政策改革,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积极突破制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实现二者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翠枚 《新东方》2014,(2):58-60
海南经济发展起步晚、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起步阶段,如何实现海南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进程是值得探索的重要课题。基于对2010年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研究分析,着重讨论海南人口城镇化的现状、滞后原因、与经济发展关系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这里的"人"既是城镇化的主体,也是城镇化建设的价值标准和最终目标。人的城镇化实现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根本变化,它与物的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有着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在我国现阶段,加快推进人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而立足长远的战略选择,可以推进发展转型升级和促进"新四化"间的深度融合发展等而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镇化道路在“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两种模式上发展,各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基于人口、土地、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城乡统筹与“三化”并进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农村资产的确权化与资本化、推进全面的均等式的城镇化建设与促进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镇化进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背景独特,这是以相对不高的环境承载力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口的城镇化,是在转轨体制环境中支撑加速推进的城镇化,是在文明程度相对不高的文化氛围中推动的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镇化。这种在日益深入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推进的城镇化不确定性和难度更大。由于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工业化阶段跃升以及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变推动我国城镇化转型,城镇化由"空间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变,由注重提升城镇规模和水平向提高城镇功能转变,由个体进城向家庭进城转变。  相似文献   

10.
张向军 《人民论坛》2014,(5):233-235
中国与欧洲在城镇化进程中均存在着需要解决的“城市病”、资金、人口转移、公共服务保障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中国与欧洲城镇化在社会转型任务、资金来源、政府主导模式、人口转移规模以及经济增长认同模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需要借鉴欧洲国家的社会保障一体化机制、就地城镇化为主导的模式、农民市民化的实现途径、可持续公共服务体系以及以人为本、因时因地制宜的城镇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杨勇 《岭南学刊》2014,(4):101-105
利用功效系数法测算广东各地级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显示大部分地级市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协调,原因在于二元结构导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缺乏内在协调性;中小城市产业集聚能力不足,影响了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滞缓,影响了广东城镇化进程。需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结构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工业融合发展以政府财政资金为杠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工业化和城镇化投入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12.
<正>7月25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这便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合理调节各类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两点十分重要,也说明我国目前在经济发展和城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发展阶段,按照新的要求来评判三峡库区地方政府在推进传统城镇化中的行为,确实存在偏差。因此,规范政府行为,矫正行为偏差,才能有效推进三峡库区"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刘伟 《公安研究》2014,(2):33-36
科学稳步推进城镇化,保障农民工群体利益是关键一环,与之关联最为紧密的,即为户籍制度。户籍制度与城镇化推进节奏不同步,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进程、阻碍了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结构以及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改革户籍制度是促进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科学促进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应当不断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弱化以户籍为牵引的利益分配作用;适当放宽户籍迁移政策,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科学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人口增长与城镇各项基础建设协调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消除户籍制度对利益分配的影响;不断提升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水平,强化公安户籍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况飞 《当代建设》2003,(5):19-19,96
城市是以市场和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非农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地区集中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城市化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城市化开始进入一个加速时期,人们对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认识进入一个更深、更高的层次。 一、城市化发展概况 五十年代建国初期,我们党提出将经济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城市来。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经济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从1986年开始,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  相似文献   

16.
钟红  连伟利 《重庆行政》2013,14(3):79-82
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城镇进化、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过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推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是推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向纵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质量反思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罗松华 《求索》2014,(5):47-52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现行体制机制不健全、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我国城镇化存在着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必须多管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经济,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成渝城市群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该文从城市群城镇化空间结构的角度,针对反映城镇化水平的人口、土地、经济子系统,采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构建协调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城镇化发展的对策。研究认为,成渝城市群受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水平的不同影响,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城市群协调发展度普遍偏低,土地利用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成渝城市群应以内涵发展为主、消除人口城乡迁移阻碍,控制农地过度非农化,巩固和提升中国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健康发展,加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向春玲 《人民论坛》2010,(7):182-183
新的历史时期,城镇化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被拆迁群众的民生问题,让发展的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是实现和谐拆迁、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是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均衡发展的过程。目前,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还面临迁转失衡、结构失衡和承载失衡问题。针对"失衡"问题需要探索均衡路径,即以迁转均衡为重点促进人口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以结构均衡为重点促进产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以承载均衡为重点促进空间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