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朴 《法制与经济》2008,(13):46-47
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短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但垃圾短信的出现却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必要的烦恼,如何解决垃圾短信侵权问题也就成为了现实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笔者试从垃圾短信侵权的主体、客体、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来解析有关垃圾短信侵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短信服务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快捷,但是,其中的垃圾短信对人们的财产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的侵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垃圾短信所带来的新的侵权问题,法律法规上的漏洞需要填补,同时,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也需要尽快地付诸实践,以达到清除垃圾短信,净化手机短信服务的目的,使短信的功能价值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3,(8):6-7
一项调查表明,今年春节期间,手机用户人均短信发送量超过40条,而北京地区的手机短信总量超过70亿条。收视率最高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也没少了短信的角色,短信成了春节联欢晚会与全国观众互动沟通的主要方式,发向晚会的短信超过1300万条。  相似文献   

4.
短信以其快捷便利幽默的特点迅速成为电信和网络服务商的一个新增值点,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功能和表情,影响并改变着都市人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短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但垃圾短信的出现却给人们带来各种不必要的烦恼,如何解决垃圾短信侵权问题也就成为了现实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笔者试从垃圾短信侵权的主体、客体、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来解析有关垃圾短信侵权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2002年全球短信发送总量 3 600 亿条,中国大陆占900亿条。2003年大陆的短信市场规模将达到1 600亿条,由此产生的直接利润将达到 150亿元人民币。但是,在这“拇指经济”神话的背后,却暴露出诸多扰乱社会秩序、侵害他人权利的问题,因此对短信的立法管制也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3年9月13日在第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暨第七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上由中国电子商务网提出了《关于短信息的立法建议的提案。此后,对于短信是否需要立法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本文论图以日本《关于特定电信服务提供者之损害赔偿责任限制与信息发送者资料披露法》为例,来探讨我国短信的法  相似文献   

7.
《法治与社会》2003,(8):12-13
对有害短信,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法律的手段规范短信息服务,例如欧盟就制定了“保护私人信息数据”行为准则,手机用户不再被动接受垃圾信息。日本、韩国也出台了相关制裁手段,以遏制商业和不健康短信蔓延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短信犯罪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龙科  徐秀红 《犯罪研究》2005,(4):28-32,62
短信犯罪是指利用短信的区别性传播信息功能,通过向不特定或多数手机用户发送短信达到犯罪目的犯罪行为。本文就短信犯罪的类型,原因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对实践中预防和打击短信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短信污染     
《法治与社会》2003,(8):4-5
马路边,车厢内,的士上,商场中,餐厅里……都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不停地用拇指摁键。微笑、皱眉、无奈、尴尬……种种表情随着拇指的摁动在他们脸上闪现。  相似文献   

10.
短信息在为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垃圾短信通常包含虚假和欺诈的广告宣传、传销、骚扰、色情和封建迷信等内容,这些垃圾短信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曾经并继续遭受其骚扰,甚至出现了诸多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以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不良现象。垃圾短信对人们的财产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的侵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垃圾短信所带来的新的侵权问题,各界纷纷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垃圾短信的治理,包括建议对恶意利用短信进行欺诈或者肆意传播淫秽短信等行为采取适当的法律制裁,执法机关、电信运营商等为此已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打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依法打击才能治本,但当前治理垃圾短信的一个不利因素就是现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甚至还出现了法律上的空白。同时,其他行之有效的措施也需要尽快地付诸实践,以达到清除垃圾短信,净化手机短信服务的目的,使短信的功能价值能够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犯罪作为我国一种新型的犯罪形式,以其犯罪行为的隐蔽性、危害范围的广泛性、作案手段的现代化等特点,对我国现代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垃圾短信已经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中侵权问题尤为突出,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切实保护手机用户的权利,遏制垃圾短信的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3.
马丽 《法人》2010,(5):68-71
刚刚离开深圳律协会长职位的李淳变得有点脆弱,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离别当天很多律师给李淳发来短信,认识的不认识的,直到现在李淳都没有舍得删——那些短信记录了他推动律师自治工作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4.
虎年春节前,王搏是第一个把祝福短信发到我手机上的人。在回短信时,我调侃他:“你不会继续‘流窜’了吧?”他的回复是:“流窜计划已定,只因胃病难成行。”  相似文献   

15.
何平 《法治纵横》2011,(6):46-48
一个县113家单位设立新闻发言人,群众反映问题只消给书记县长手机发一条短信,一条短信掀翻13名干部,这些典型事件让睢宁这个苏北小城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垃圾短信的违法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短信。文中主要论述了垃圾短信产生的原因、对消费者造成的危害以及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从信息内容违法、广告内容、制作上的违法、发布和传播上的违法、电信运营商的行为违法等方面分析了垃圾短信的违法性。本文号召广大消费者要提高对垃圾短信的防范能力,要杜绝传播垃圾短信,加强维权和法律意识,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招行免费信息:xxx于2009年3月26日11时给您尾号为9XXX的银行卡里打进11496元,请检查有没有收到。”这是南京一家报社记者从招商银行“1065795555”短信平台上收到的一条信息。凭着职业警觉,就知道这是一个诈骗陷阱。只是不明白:怎么还“送”钱给我,而且还是显示的招行号码?  相似文献   

18.
垃圾短信,是指没有经过接受者同意的其内容具有违法性或者具有广告性的侵害接受者合法权益的短信息。侵害了接受者的财产权、健康权、生活安宁权、通信自由权、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权,有的垃圾短信涉嫌犯罪。对于垃圾短信的规制应从行业自律,立法设计,加大执法力度以及手机用户提高维权防范意识等多个层面,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9.
山东监狱积极推进“三化”建设,把社会短信方式引进到监狱,开发了“特群体用户信息收发及自动打印系统”,投入使用后效果明显。它启示我们新时期监狱管理手段必须进行创新,监狱管理工作要积极吸收社会发展的成果,管理手段的创新要贴近服刑人员的需求,监狱工作的社会化需要构建监狱与社会的互动沟通机制作保障。  相似文献   

20.
陈贝 《法制与社会》2010,(27):77-78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短信也面临“涉黄”的问题。各地运营商为了遏制黄色短信频发,采取了“黄色用户停机”的信息过滤机制,效果显著但也使人类社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这种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进行法律上的分析,再对比各国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