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政治遗嘱”的思想真谛是什么?对此国内外众说纷纭。 20年代苏联党内斗争中所指的“遗嘱”,是列宁1922年12月23日口授的《给代表大会的信》。西方国家的研究中,多以此为内容。布哈林文中所指的“政治遣嘱”是1923年1月4日到1923年3月2日列宁口授的五篇文章:《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布哈林在纪念列宁逝世5周年之际撰文《列宁的政治遗嘱》,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的“政治遗嘱”,并指出列宁的5篇文章“是一个完整计划的表现”,构成了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战略计划的各个有机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又多有人把《给代表大会的  相似文献   

2.
马彬 《理论探索》2017,(5):15-17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和俄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对于十月革命后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意义,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理论意义:开创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现实意义:重视经济建设,注意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方法论意义: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和俄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对于十月革命后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意义,我们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理论意义:开创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现实意义:重视经济建设,注意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方法论意义: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砸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政权建设怎样进行?这是列宁十分重视并着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经过几年的革命实践之后,列宁提出了改革党政机构的一系列学说。列宁的这些光辉思想,集中反映在《列宁全集》26卷以后各卷和《列宁文稿》某些篇章之中。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和运用列宁的这些重要理论,对于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机构改革和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义意和深远的历史义意。  相似文献   

5.
苏联从事社会主义实践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苏联在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建立的体制是否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向其他国家提供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历来对社会主义的某些理解是否正确、有益?等等。要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研究俄国社会主义的最早的设计师列宁的有关思想。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列宁本来只给自己规定了建设俄国式社会主义的任务,而从未想为后人确立一个至高无上、一成不变的模式。“唯一模式论”本来就不符合列宁主义,至于列宁逝世后逐渐形成的那套模式以及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片面理解,更是未必符合列宁的最初构想的。今天,我们深入研究列宁当年关于俄国式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更加自觉、更加理直气壮地建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并且开辟了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的新阶段、新形态。今天,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从1921年开始到列宁逝世前留下的最后论著,不仅开辟了“以市场为基础”的新经济政策道路,而且首倡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系统改革论与总体现代化构想,对于东方落后国家探寻社会主义道路有巨大启迪意义。在列宁最后论著中,还先后四次论及东方道路、中国道路,并寄予厚望。在列宁最后构想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源头活水;而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七大创新中,我们可以看到坚持与发展列宁主义的最新时代潮头。  相似文献   

7.
《光明日报》2000年11月9日刊登李兴耕的书评,介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徐博涵研究员撰写的《一份珍贵的理论遗产——列宁晚期思想研究》一书。 文章说,该书作者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列宁晚期首开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先河。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革命前认为俄国“不能直接过渡”;革命后从1918年开始,企图实行“直接过渡”;国内战争结束后,  相似文献   

8.
《瞭望》1986,(41)
凌毓侬在《中国社会科学》(86.5)撰文说:历史的跳跃性发展,使得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国家经济文化的落后状态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不高和民主生活不够健全的问题?人们很少把这两方面联  相似文献   

9.
编后语     
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这是十二届六中全会确立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要贯彻这一方针,就要深入地研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怎样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里面包括理论建设、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等。本期在《精神文明建设》专栏内发的钱小芊、郑祖泉、吕会霖等三位同志分别撰写的文章,从以上三个方面作了些具体阐述。我们欢迎专业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党  相似文献   

10.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前几年颇为流行的说法。这一说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过对其“发明权”的争论。其实是大可不必争发明权的!因为,这一理念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片面的,甚至也可以认为是不及格的。为什么不可以提倡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呢?为什么不可以是经济与文化共同搭台,经济与文化共同唱戏呢?经济是基础,这是尽人皆知的理论常识“。基础”不就是“搭台”的同义语吗?社会早该进展到经济反哺文化的新阶段了。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文化需求正在日益增强。我们不是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吗?学习什么?主要是指学习文化。我们不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吗?列宁讲,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不用说,更离不开文化,尤其需要和谐文化的引领和支撑。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7,(6)
<正>1923年1月23日列宁在病中口授了他的《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一文,提出了加强国家机关建设的一些设想。事后列宁感到言犹未尽,于是又向秘书口授了《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列宁在《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一文中集中阐述了改善和加强党和国家监督机关,完善监督制度的思想。这对于当前我国深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总设计师。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他的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走出了困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成功之道何在?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笔者带着这一问题学习《邓小平文选》,时有所得。  相似文献   

13.
1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理论,跨越卡夫丁峡谷应首先在经济文化非常先进的发达国家实现;列宁突破了这一理论,提出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对比这两种理论我们发现,它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上都存在一易一难。按照马恩的理论实践,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将相对艰难,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将相对容易;按照列宁的理论实践,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将相对容易,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将相对艰难。造成二者难易不同的原因均在于不同国家间其经济文化现实的不同。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现实决定了落后国家的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力…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段,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弄清和阐明这个理论,澄清当前存在的某些认识上的混乱,对发展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理论的提出及其背景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指多民族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获得了民族平等权利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有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处于比较先进的地位,一些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落后民族因为受到自身发展程度低所带来的种种限制,不能与先进民族同样享受到政治上、法律上所赋予的民族平等权利,造成了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是列宁首先提出来的,然后斯大林作了补充和阐述。列宁提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包括研究国体和政体,特别是研究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和政体的学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列宁在《国家与革命》这些著作中,对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巴黎公社政权形式或者说政体作了深刻的研究和总结,至今仍是我们研究无产阶级政权形式建设的理论宝库,为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指明了方向。今天,在我国剥削阶级已经消灭,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心任务,因而对国家学说的研究应该着重放在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时候,重读列宁《国家与革命》,认真学习列宁对巴黎公社政权形式的经验总结,就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旗帜。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_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执政党建设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思想也有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他与世长辞之前,给我们留下了八篇不朽的著作。这八篇著作通常被认为是列宁的遗嘱。它们是:《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使国家计划委员会具有立法职能》、《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在这八篇著作中列宁深刻阐明了领导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对领导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基本要求。今天,重温列宁的这些教诲,对于提高我们广大干部的基本素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回答──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高敬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起,我们党就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在1982-1992年对这一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进一步周密的探索和认真的研究,并给...  相似文献   

19.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十年,可以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巨大理论成果,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都有重大突破,从而,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就象列宁在逝世前不久说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同志从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七六年他逝世为止,在二十六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担任我们国家的主要领导职务。因此,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形成和发展,是同他的光辉的思想和实践分不开的。《周恩来选集》下卷,虽然只从他在这方面的谈话、报告、文稿、批示、电文、书信等中选入了少数几篇,但是我们从中仍然可以学习到很多重要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民主是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的。首先一个观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