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的发展,努力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给予它以适应历史发展要求的新解释,赋予它以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使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充分体现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全面进步,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高颍 《党史博采》2006,2(12):35-36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合乎规律的发展,努力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给予它以适应历史发展要求的新解释,赋予它以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使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充分体现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全面进步,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实现以德治国的文化资源。对传统道德的批判与继承,要首先明确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展开的,要立足现实把握正确的方向,要以开放的、运动的和联系世界潮流发展的实际进行深入研究,要具体分析、辩证评价,弘扬其优秀的内容,使之汇入时代思想潮流,成为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底蕴和道德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张振才 《新长征》2006,(8):18-1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一个经济目标,又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进一步陶冶思想品质的过程。“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同时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鲜明导向,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以德治国”的实践性尤为重要。在实施“以德治国”的实践中,最关键的问题便是以什么样的“德”来治国,即德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建立的道德体系是什么样的。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赋予了鲜明的时代性。这就决定了我们所用以治国的“德”与传统道德有区别,与资本主义的思想道德也不同。就我的理解而言,就是要在对中国传统道德与现代西方道德观念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充分总结归纳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以来的实践经验,建立起适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6.
杨明 《发展论坛》2001,(7):25-26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从而明确地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看作是治国方略的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使得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成为更加紧迫的现实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在这次讲话中,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将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就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拟就此作一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中国古代治国传统,特别是“德治”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的题词中号召人们,要“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努力创建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为此,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对我国古代治国传统──“德治”思想,应采取“批判继承,弃糟…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治国理论的一个新贡献,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本文论述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积极方面以及其局限性,提出了建设文明、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一方面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德治国,另一方面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道德是文化的根基,道德建设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在构建当代中国文化自觉自信的进程中,应该从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发展中获得启示,坚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基和生命张力;汲取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为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夯实文化基础;坚持对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创新转化,增强培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曾黎 《学习论坛》2001,(7):15-16
江泽民同志指出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他还强调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法治与德治 ,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 ,也不可偏废。”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历史性课题的认识中 ,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对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以德治国本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漫长的…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论述,是我们建构“诚信社会”的总方略。“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其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一致的。“明礼诚信”,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也是我们今天所崇尚的“城市精神”、“都市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党风促民风,以官德带民德,社会风气自然就会好转。一、“诚信”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基本美德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崇尚诚信、耻贱伪诈的传统。挖掘、梳理传统诚信道德,批判地继承这一道德精神遗产,对当代社会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诚信作为…  相似文献   

12.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和精辟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群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它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教育性、示范性和延展性,它源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却又高于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如何结合职业特点,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准则,树立五种意识,不断强化以教为乐、执教为民、兴教为荣的职业道德观念,牢记宗旨、知荣弃耻,贯穿教学、褒荣贬耻,立足岗位、扬荣抑耻,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打造和谐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微分析     
《党建文汇》2014,(9):16-16
传统教育不应成“拾遗补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灿若星辰,儒、释、道、法博大精深,诸子百家群相争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等许多优良传统.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升华。步人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经济腾飞。科技进步。物质极大丰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产主义道德、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因此。加强传统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必须长期坚持,不应成“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6,(5):42-42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各级党组织特别是思想宣传战线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倡导良好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道德转化或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耀  高莉娟 《求实》2003,(12):29-30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要为今天的中国取用 ,必须有一个使之转化或融合的过程 ,有一个使之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问题。需确立承继传统道德的新理念 ;对传统道德进行新诠释 ;理性区分和应用传统道德资源 ;研究建设“小传统” ;关注西方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6.
当前,从我国社会的现实和领导干部队伍的实际看,领导干部要做“以德治国”的道德模范,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正确处理“治官”与“治民”的关系。“以德治国”是对我国每一个人讲的,更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当前,贯彻这一思想和要求,要克服有些领导干部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以德治国”无非是让老百姓要有道德或遵守道德规范,用社会道德去规范和治理他们,而自己则以治人者自居,可以不加强品德修养,不遵守道德规范,不用道德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言论与行为。这是对“以德治国”的曲解。社会主义道德是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7.
吴晓  张桂珍 《唯实》2001,(12):63-65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继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之后提出的又一重大治国方略。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领导我国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中对中国传统“德治”内容的批判和继承 ,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道德失范的教训及其整治措施的借鉴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正确把握“以德治国”的时代性和人民性 ,对于认识和实践这一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以德治国”的时代性现在有一些人对“以德治国”的认识有些偏差 ,认为 ,中国历史上早就提“德治”了 ,结果怎样 ?德治不过是儒家用以骗人…  相似文献   

18.
俞祺德同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退休后,他深居简出,默默耕耘,最近出版了《以德治国古训百例》书法集。笔者就他退休后研习书法艺术等有关方面的问题作了一次专访。记者:《以德治国古训百例》书法集的立意非常好,您是怎样选定的?您选“百例”的依据是什么?俞祺德:“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重要治国方略,也是对我国古代治国传统、特别是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江泽民同志在为《中国传统道德》一书的题词中指出:“弘扬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和革命传统,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以德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德治国是作为创新的体系而展开的,德治体系的创新要体现先进性与广泛性、新型道德与传统美德、吸取人类优秀道德与抵制错误腐朽道德、革命道德与道德创新的有机结合,建设以德治国的创新体系包括道德的规范体系与道德实践体系建设两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