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法学校作为中共重庆支部、中共重庆地委的肇始地,在重庆建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重庆地委成立后,积极发展重庆各地区党组织和壮大党员队伍,短短数月,由党员19名发展到120名,党组织也增至19个。其中,中法学校建立了以萧华清为书记的中法学校支部。重庆地委卓有成效的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右派反动分子所仇视,中法学校亦成为他们的眼中  相似文献   

2.
资讯     
《红岩春秋》2021,(4):4-7
正中共重庆地委旧址、中法学校旧址重新布展开放3月,"重庆中法学校——中共重庆支部史实陈列展览"开工。4月底前,中共重庆地委旧址的展陈也会全面升级。中共重庆支部于1926年1月在中法学校成立。2月底,中共重庆地委成立,重庆成为四川革命运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自1891年重庆被迫开埠后,近代重庆社会便随着中国日益加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而发生深刻变化,并逐渐融入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民主革命的大潮。长夜漫漫,巴山蜀水民心思变求治,社会激流暗涌,只待雄鸡唱晓。时代风云之中,一群心怀崇高理想的共产主义战士际会重庆,扛起历史使命,肩负时代责任,在黑屋子里唤起民众,在千难万险中踏出道路。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共重庆地委成立,从此掀开了四川人民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崭新一页。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后,牢牢掌握领导权,积极致力于国共合作,发展壮大国民党左派力量,  相似文献   

4.
亦文 《红岩春秋》2006,(2):17-17
这是一份有关重庆早期党团地委活动的重要文献。在这些粗糙、泛黄的毛边纸上,记载了80年前重庆党团地委召开的一次民主生活会的详细情况。这次民主生活会,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担任中共重庆地委学委书记的杨洵与重庆团地委书记童庸生之间的矛盾。杨、童之间的矛盾并非实质性、原则性的分歧。起因仅仅是为了刊发团地委的一则招生广告,进而发展到对一些实际工作的争论。此事虽小,但党团地委认为,若不及时消除两人之间的误会,将会影响整个组织的团结和战斗力。因为工作繁忙,成员不齐,民主生活会延至1926年4月15日才得以举行。还是在重庆老城区二府衙70号杨闇公家的底楼,一间不大的昏暗的屋子里,在油漆剥落的木桌旁,重庆党团地委的10位主要负责人:杨闇公、冉钧、童庸生、程秉渊、杨洵、张锡畴、李嘉仲、喻凌翔、刘成辉、吴鸿逊,秘密举行了中共重庆地委建立以来的第一次民表示诚恳接受同志们的批评与庸生针对杨洵所提问题作了详答复,也表示愿意接受帮助和着,与会同志提供事实,澄清开了严肃的批评。是毫不留情的。在这份会议记们随处可见这样的句子。批评杨洵同志说:洵同志有高等党员的气概,这全是你自已疑心生出来的,不人的误会不信任团体。”洵对工作简直不努力,不明了人的关...  相似文献   

5.
中共重庆地委领导的泸顺起义,是早期地方党组织领导开展的重要军事活动之一,被看作是南昌起义的预演。这一时期,中共中央也成立了以周恩来等为领导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央军事部)。起义前后,中共重庆地委与中共中央进行了"形"与"神"的互动,推动了大革命运动在四川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简奕 《党的文献》2018,(1):63-70
泸顺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特殊意义。起义爆发前,在四川主要有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及与之紧密合作的四川省国民党左派省党部,以及在"防区制"下割据四川的大小军阀两大政治力量。国共两党高层与中共重庆地委都对策动四川军阀易帜从不同角度做了很多工作。泸顺起义爆发后,中共重庆地委迅速采取措施,一方面着力整顿军队,同时乘势而上,大刀阔斧开展政治工作,以求根本改变四川政治形势。由于四川军阀同反革命势力的勾结,泸顺起义最终失败。泸顺起义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7.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重庆会议)结束之后,晋江、龙岩、宁德等地区于五月份召开了有关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五月中旬,晋江地委宣传部召集了地委宣传部、党校和泉州市委宣传部、党校的同志开会,由李紫庭同志汇报、传达了重庆会议的精神。晋江地区中共党史研究分会根据重庆会议的要求,对传记撰写工作作了以下安排:党史人物传方面,仍由华侨大学的同志编写李子芳传。对民政部提出的编写烈士传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21,(6):31-32
随着大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尤其是中共四大在《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中明确提出发展党组织的要求,加上重庆团地委代党工作,发展了一批先进分子成为党员或团员,为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使中共重庆地方党组织的建立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
简奕 《红岩春秋》2006,(2):14-15
在重庆老城区下半城望龙门缆车站的斜对面,就是二府衙街,所谓二府衙,是与县衙相比,即一县中地位仅低于县官的主薄的衙门。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第一个统一领导机构——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就是在二府衙街的一所旧式建筑里宣告成立的。在中共重庆地委成立前,全川没有统一的党组织,都是由各地团组织代党活动,发展党员,分别接受共青团中央的领导,这种情况已经远远落后于当时革命发展的需要,制约了四川大革命的蓬勃向前和国共合作在四川的进一步开展。成都一度是四川革命的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影响全川的革命活动,而且在1923年就建立了党在四川的第一个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本来有条件建立领导全川的党组织,但是,由于成都政局变化,党团活动遭到破坏,罗世文、童庸生、杨闇公等四川革命的中坚人物先后离开成都,来到重庆。历史把重庆推向了四川革命运动的前台。在1925年下半年和1926年初的这段时间里,杨闇公和他的战友们最常关注的事情之一,就是如何成立中共重庆地委。关于重庆地委诞生的时间,由于年代久远,许多当事人记忆模糊,说法不一,经过党史学者们多方考证,终于把时间确定在1926年2月。二府衙街这幢房屋是杨闇公父亲杨淮清老先生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中国近代社会矛盾及人民革命斗争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成立,是四川地区社会矛盾和人民斗争发展的必然产物,实现了党对全川革命斗争的统一领导,也掀开了重庆历史崭新的一页。为纪念中共重庆地委成立90周年,本刊特推出系列特稿,以缅怀革命先辈、感悟创业艰辛。  相似文献   

11.
正5月1日(1923年)重庆2000余名工人集会游行并发表宣言1923年5月1日,在重庆团地委和重庆工界团体组织下,2000余名工人集会游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们高举"劳工神圣""劳工万岁"的大旗,发表宣言,要求制定《工会法》《保护男女童工法》《劳动保险法》等。  相似文献   

12.
正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占领南京,英美帝国主义军舰公然炮轰南京城,屠杀举行庆祝集会的市民。消息传到重庆。在中共重庆地委的领导下,各界群众数万人于3月31日在渝中区打枪坝举行了"重庆各界反对英美炮轰南京市民大会"。受蒋介石的指使,军阀刘湘、王陵基等趁机镇压,当场打死137人,打伤千余人,史称三三一惨案。  相似文献   

13.
党史工作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最近本刊编辑部在常德地区邀请了部分党史工作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座谈。地委党史办副主任贵发新、陈大雅主持了这次座谈。地委副秘书长周鸿翔热情关心并亲自参加了座谈。现将他们的发言综合整理如下,以期为大家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1983年3月26日,中共常德地委在家的常委们,心里既是欢欣,又是紧张,他们正在急切等待着一位盼望已久的贵宾。原来湖南省公安厅已经电话通知了常德地区公安处,告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湘西土家族农民家中过完春节,经长沙返回途中,想看看常德地委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5.
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每当我们吟诵这气壮山河的诗句,就会自然地想起她的作者——牺牲在歌乐山中的罗世文同志.1 1904年6月,罗世文出生于自贡与威远县交界处的观音滩.1921年秋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重庆甲等商业学校.当时,“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深入发展到全国各地.罗世文很快地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洪流中.期间,他结识了四川早期的革命家吴玉章以及党中央派到四川工作的恽代英、萧楚女等.在这些同志的指导帮助下,罗世文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地参加重庆地区的革命活动.1923年,罗世文加入中国社会主义胃年团,先后担任重民团地委书记、团地委学生部主任等职务.1925年6月,“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重庆.共青团地委经过研究决定发动全市人民声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会后,团地委以“重庆劳工互助社”名义向全市发出通启,并于6日上午出面召集各群众团体代表开会讨论反对英日帝国主义暴行的办法.7日上午,重厌各界84个群众团体派出代表400多人在  相似文献   

16.
1966年冬的一天,20来个南充少年举着红旗,兴奋地踏进重庆城区。这些四川省南充地区(现为南充市)的中学红卫兵,计划沿红军长征路线步行串联,去遵义-贵阳-铜仁……以至更远。他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示对革命的忠贞与坚定,对外宣称要宣传毛泽东思想,传播红军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但他们第一站却到了西南经济、文化重镇重庆。这些带着稚气的山区农家子弟,此前最远只到过南充。对外界,他们知之不多,但都知道重庆,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近乎狂热地看过《红岩》小说,那发生在重庆歌乐山下的慷慨悲歌的传奇故事,一度让他们激情荡漾,恨不得立地羽化为功夫…  相似文献   

17.
《当代党员》2011,(7):18-18
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军阀大革命运动。1925年全国爆发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开始后,共产党人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重庆是四川大革命运动的指挥中心。为支援北伐战争,重庆地委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发动顺泸起义,牢牢掌握着对四川大革命运动的领导权,有力地配合了大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18.
正革命青年郝谦是在1924年夏秋之间结识杨闇公的,那时杨闇公刚刚结束赴上海的旅程,回重庆参加团地委的工作。在郝谦最初的印象里,杨闇公仿佛一个"突然"闯入重庆革命阵营的陌生人。他回忆道:突然见到一个陌生人。他,中等身材,体质虽不强壮,精神  相似文献   

19.
戴鼎 《湘潮》2010,(8):49-49
<正>1962年9月,湘潭地委书记华国锋在地委副书记、湘潭市委书记兼湘潭县委书记姚欣陪同下,到湘潭县进行农村调查。同行的还有华国锋的秘书、地委办公室主任彭铁干,姚欣的秘书戴鼎。他们乘坐一辆苏制帆布吉普,从湘潭出  相似文献   

20.
政声人去后 民心刻丰碑──记中共晋中地委书记、党的好干部裴庆生同志高厚1994年11月13日,大雪纷飞,铺天盖地,中共晋中地委书记裴庆生同志突发疾病,以身殉职。消息传遍晋中大地,人们都惊呆了!人们难以置信,他们的好书记就这样去了。玉树银花,冰天雪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