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索贿受贿 544万余元,行贿 8万元,巨额财产 161万余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被判处死刑。在前往刑场的车上,胡长清神情悲哀而又不无自嘲地对法警说:“我可以载入史册了,因为我是建国以来被判死刑的最高级干部。”胡长清此言不假,他的腐败罪恶劣迹确将被载入史册,千秋遗臭。   2000年 3月 5日下午,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记者王志在江西省看守所对胡长清进行了近三个小时的访谈。采访前,考虑胡长清已被二审裁定判处死刑,此前《焦点访谈》记者采访又几乎被拒绝,法官、看守所长与王志反复研究如何争取胡长清对…  相似文献   

2.
人来到这个世上,不敢说皆为名利而生,但却常常因奔名逐利而死。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犯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罪,被处以极刑的事实,令国人震惊与深思。   翻开历史,人们便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原天津地委的两名高官因贪污罪被判处死刑。此后数十年来,胡长清是第一个被处以极刑的省级高官。也可以说,这是新千年中国反腐败的第一枪。胡长清何以从堂堂的副省长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最终丢掉生命,成为死有余辜的历史罪人 ?从他的人生轨迹中,人们不难悟出一个道理:诱惑是人生面临的重大考验,在诱惑与考验面前吃败…  相似文献   

3.
《党建文汇》2001,(8):23-23
2000年3月8日,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等犯罪,被正法于南昌北郊的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固定刑场。胡长清共受贿544万余元,而在这500多万元中,仅周雪华一个人就行贿了3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4.
恶花絮     
去年11月24日的《沈阳晚报》上刊登了一篇《现代贪官幽默故事》。读后却笑不出来。人但知花之美,罕知美花之有恶者;人但知恶花之毒,罕知恶花之所以毒。思之良久,似有所得,辑而评之,以警世人。免费书法“为人民服务”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贪污受贿被逮捕入狱后,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便跪在地上对查办他的有关人员说:“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免费给你们写字,每天给你们写一幅。”胡副省长的字是出了名的,想当年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幅“墨宝”,那就真是“如获至宝”。胡长清也因为写字狠赚了一把票子。胡长清…  相似文献   

5.
赵承亮 《正气》2000,(7):34-34
今年3月8日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在南昌被处决。为党清蠹 ,为民除害 ,国人皆说 :该!胡长清受贿索贿高达544万元 ,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 ;为自己提官及调工作行贿8万元 ,因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明显超过合法收入161万元 ,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数罪并罚 ,被执行枪决 ,掉了脑袋 ,还欠坐6年监牢 ,真是死有余辜!胡长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因经济犯罪而被处以极刑的最高官员。众人纷传 ,媒体评述 ,成为一大热门话题。胡长清集当今腐败分子之大成 ,贪官、贪财、贪色、贪名、贪奢 ,可谓五毒俱全。一曰贪官。胡…  相似文献   

6.
《党风与廉政》2000,(8):15-16
“胡副省长不见了 !”1999年8月6日 ,昆明“世博会”江西馆日。身着一身浅色西装、系着红色领带的胡长清 ,刚刚率团飞抵昆明 ,便以江西省副省长的身份主持了江西馆日的开馆仪式 ,同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当天晚上 ,在《新闻联播》的世博会专题里 ,胡长清气定神闲 ,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翌日上午 ,忙完了一个经济技术项目签字仪式的江西小组 ,又开始紧锣密鼓地着手安排下午的活动。“胡副省长不见了 !”这时候 ,不知哪里传来了一句焦灼的话语。原来 ,有一名准备向胡长清请示的工作人员 ,跑遍了整个宾馆 ,却找不着刚刚还出席了…  相似文献   

7.
2000年2月15日,江西省南昌市中 级人民法院。被告席上,昔日趾 高气扬的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低垂着脑袋。 法院判决结果:被告人犯有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罪,一审判决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全部财产。 疯狂敛财 胡长清其貌不扬,个头不高,矮矮胖胖,额头微秃,有人戏称“冬瓜”。他当过兵,转业后在湖南工作了很长时间,后来调入北京,因此仕途发达。 1995年2月,时任国家宗教局副局长的胡长清接到调令,让其往江西省任省长助理。初到江西,胡长清给人的印象不错,颇有些人缘。为了升迁,胡长清到处鼓吹,…  相似文献   

8.
本根 《党风建设》2000,(6):27-27
弹压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的枪声,不但捍卫了法纪的尊严,而且也教育了许多人。其受教育最深,震动最大的当属背地里既如胡长清一般搞腐败尚未露出尾巴的违纪违法分子。这类人由胡长清的下场明白无误地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法纪面前人人平等不再是空洞的口号。正义的子弹不再区分谁官大,谁权大,只要罪行达到了一定程度,便无法逃脱被弹压的下场。  相似文献   

9.
2000年3月8日,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犯受贿、行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南昌被依法执行死刑,这是建国以来因经济犯罪而被处以极刑的职务最高的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0.
13年前,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贪污受贿被严惩。这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被严惩的省部级高官,死前曾说"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30多年的反腐败实践表明,要变关猫的牛栏为制度的铁笼,变依靠个人自觉的软约束为依靠刚性制度的硬制衡,才能切实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曾在一次谈话中坦诚地说:苏联共产党垮台的真实原因是它的"三垄断",以为自己想说的都是对的,以为自己的权力是神圣至上的,以  相似文献   

11.
真情永驻     
真情永驻李方1995年10月,吉林省和龙市农业银行抚养烈士遗孤小红莲的崔福顺一家开始感到不安:3年来每月按时寄到的汇款突然中断了──汇款来自遥远的新疆,署名“金穗”。为了知道“金穗”是谁,崔福顺一家3年来苦苦追寻,却一无所获。汇款无声无息地中断了3个...  相似文献   

12.
白岩松:欢迎收看《新闻1+1》。10月25日,中纪委十八届四次全会召开。虽然只开了一天,而且开得很低调,但社会各界对它的关注度非常高。那么,这次全会透露出了哪些新的信息?
  画面解说:在中纪委十八届四次全会刚刚闭幕的第二天,又有一条贪腐官员被提起公诉的消息公布,他就是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来自最高检察院的消息称,中纪委查实了倪发科的受贿问题,其收受的大量玉石占受贿总额近八成。这个不爱钱财独爱玉石的“玉痴”副省长,即将面临法律的审判,日前已被开除党籍、公职。  相似文献   

13.
《左传·襄公十五年》中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玉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各有其宝。’”为官之道,重在清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子罕官居春秋时宋国大夫,能“以不贪为宝”,可诚可贵!很值得当今为官从政者效法。大量事实说明,许多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都是从收受礼物开始的。一次次“笑纳”,便会一发而不可收。胡长清开始受贿时尚有所顾忌,但后来竟发展到日平均收受贿赂4万元,可以说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14.
近闻一则笑话:《胡长清与成克杰在阴间吃官司》。说的是以“官迷、财迷和色迷”而臭名昭著的贪官胡长清、成克杰二个新鬼,大闹阴曹地府,惊动了阎王殿的各路鬼神。原因很简单,他俩为争座次排位、要求保留阳间各项优厚待遇,在阴间也吃了官司。  相似文献   

15.
2000年 3月 8日,犯有受贿、行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被执行死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因腐败问题而被处以极刑的省部级干部。   关于胡长清案件报道,案情介绍以及其人其事在广播、电视、报刊上已有详细报道。本文主要从一些令人费解的疑问中梳理几条进行剖析,以引起人们的警觉、警示和警戒。   警示之一:胡长清在位期间,爱写字,滥题字,搞“灰色收入”,群众有反映,领导有提醒,却没有引起注意和严厉制止,结果“题字风”变成“铲字风”,造成两种极端的反差现象。据说在胡长清最早的工作单位湖南省…  相似文献   

16.
田英 《大特区党风》2002,(5):25-27,24
“8小时以外”监督: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批腐败官员相继落马,受到党纪、政纪、法纪的严肃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几年查处的案件看,一些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时间大多在“8小时以外”,空间多是在“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以内。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原沈阳市长慕绥新、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等大大小小的腐败官员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8日 ,胡长清在江西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因贪污而被处以极刑的省级领导干部。胡长清是怎样从一个身居要职的国家领导干部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的呢?就在胡长清伏法前一天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记者在江西第一看守所采访了他。钓者撒钩鱼儿吞饵采访胡长清 ,周雪华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他们一个做官 ,一个经商 ,一个以权换钱 ,一个以钱买权 ,一个因受贿被处决 ,一个因行贿被关押 ,演绎了一出典型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丑剧。由于二人均被关押 ,记者就相关问题分别采访了这两个一同“下水”的酒肉朋友。…  相似文献   

18.
中央决定利用胡长清、成克杰等重大案件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这个活动非常好,也非常及时。我通过观看《胡长清案警示录》、《生死抉择》、《成克杰案件审判实况》等电影、电视录像,对照这些典型案例又一次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党纪党规,重温了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论述,再一次深深感到世界观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胡长清、成克杰从党的高级干部堕落为腐败分子、人民的罪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世界观上出了问题。他们完全背弃…  相似文献   

19.
日前,湖南一位“将受贿款用于扶贫”的副市长余某,成了大小媒体的新闻人物。虽然最终被定了受贿罪,但在许多人眼中,余某仍算得上一个“好官”,因为按余某的说法,他虽然受贿,但有不少款项是用于公务开支和公益事业,因此他“不腐败”。简而言之,就是“自己不挥霍就不是贪官”。这一说法,听起来总有点怪怪的感觉,但又说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因此,很有必要作一番剖析,看这种做法与一般腐败现象有无本质区别。首先从受贿款的来源说起。有人向官员行贿,实际上是向权力行贿。受贿款是出卖权力所得。领导干部常说:“我们手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00,(5)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因经济犯罪而被处以死刑的职务最高的领导干部———3月8日 ,犯有受贿、行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被执行死刑。这是一个背弃理想信念 ,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 ,经济上贪得无厌 ,生活上腐化堕落的典型腐败分子。胡长清自走绝路 ,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 ,再次昭告世人 :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我们必须一手抓改革开放 ,一手抓惩治腐败。这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丧失了理想、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