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底,秦皇岛市农民进城务工人员约占全市城镇劳动力就业总量的37%,其中从事建筑行业和商贸系统的进城务工人员分别占建筑和商贸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0%和70%: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解决他们就业、受教育、社会安全保障等诸多问题,将是未来直接影响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岁末年初,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2005年11月2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召开“两节”期间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支付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元旦和春节期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违法行为;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完善举报投诉工作制度,保证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在春节前拿到应得的工资报酬。2005年12月13日,在第三次全国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  相似文献   

3.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各行各业的深入了解,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法律条文的认识.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农民工队伍日趋壮大,成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新鲜血液和组成部分,他们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他们却未曾收到应得的报酬或者尊重,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以成都市彝族进城务工权益保障问题.首先分析了法律援助的现状与作用,然后分析了成都市彝族进城务工人员权益保障中作用发挥的障碍,继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对目前彝族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的数量逐年递增,再加上政策性文件的发布,更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的速度。由此而带来的问题也是接踵而来,其中最令人担忧的便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监护问题,进城务工的人员多是年轻人,他们将自己的子女留给了亲人或朋友照顾,更有甚者是将他们的子女单独留在家里,这种现象已然是愈演愈烈,成为不可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进城务工人员作为城市社会的特殊群体,其法律信仰的缺失正成为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现实阻碍。本文通过分析进城务工人员树立法律信仰的阻碍因素和积极因素,探讨进城务工人员树立法律信仰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进城务工人员作为城市社会的特殊群体,其法律信仰的缺失正成为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的现实阻碍。本文通过分析进城务工人员树立法律信仰的阻碍因素和积极因素,探讨进城务工人员树立法律信仰的现实对策。  相似文献   

7.
胡利敏 《法制与社会》2011,(23):138-139
面对严重的进城务工人员违法犯罪问题,需要从多方入手建立一套立体的防控体系。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环境是消减此类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同时应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模式做好违法犯罪的社会预防,通过完善刑事立法与司法性处遇加强针对此类违法犯罪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相似文献   

8.
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翠霄 《法学研究》2005,27(2):109-125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的推进 ,以往被禁锢在土地上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 ,寻找工作和生活的机会 ,形成了所谓的“民工潮”。由于二元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的缺失 ,使进城务工人员沦为城市中比下岗职工境遇还要差的弱势群体 ,并由此产生一系列不利社会后果。为了推进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应逐步将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惠及进城务工人员。  相似文献   

9.
刘凯玲 《江淮法治》2009,(17):49-49
与城镇劳动者干着同样的工作,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却拿不到同样的报酬,甚至工作时间也不一致,这一现象在湖南有望得到改变。日前,湖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办法》草案二审修改稿,其中明确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同工同酬”。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获得国家物质帮助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滞后影响了农民养老权益的实现。我国老年人口近60%分布在农村,所以保障他们的宪法权利事关重大。中共十七大也强调国家应当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改善民生。根据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现状,借鉴有关国际公约和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应采取多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王也 《法学评论》2024,(2):53-64
在农村经济模式和人口结构变迁中,照料劳动日益成为中老年女性的家庭任务。然而,在承担繁重照料劳动责任的同时,农村中老年女性群体面临着严重的相对贫困及权利保障困境。造成此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女性权益保障法体系主要以“社会劳动”为切口展开,但忽视了照料劳动对农村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束缚。这一缺陷导致农村女性在“照料惩罚”效应作用下,难以获得实质性就业平等,并在农村家庭转型的冲击下面临进一步的权益减损。因此,相关法律制度的改进需要考虑农村女性面临的全周期交叉弱势,在充分认知“农村——女性——老年”交叉弱势危害的基础上,将照料劳动纳入法律保护与调控的范畴。这需要法律制度在承认照料劳动价值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优化照料劳动的分配机制,以保障照料劳动提供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即农民工人,也统指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他们生活、工作在城市,也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同义词,城市发展经济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当然,在某些人心中,农民工多少还是有些贬义的,代表着素质不高、卫生习惯差等等,  相似文献   

13.
周宇香  张钊 《法制与社会》2012,(17):199-200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劳动力的外流加剧了我国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对这部分群体进行有效地人口管理,学界以及政府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本文结合相关调查研究结果和宏观理论,得出经济上的困难是目前阻碍农村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最大障碍的结论,进而从养老金待遇和覆盖率的角度提出如何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在给城市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稳定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法学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法学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这些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劳动关系契约化理论、劳动者弱者理论、劳动权范畴论、劳动合同立法论、社会保障制度建构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论和非典型劳动关系规制论等诸多理论层面。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劳动仲裁受理的劳动争议数量每年均成倍增长。鉴于我国现行的劳动保护制度把劳动仲裁作为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因此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种种缺陷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些缺陷影响了劳动者在权利受到侵害后得到法律救济的权利。故充分认识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并逐渐改革和完善,无疑是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18.
从《就业促进法》看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义的平等就业权是指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平等就业权从本质上说属于私权利,因而应该具有权利救济程序。《就业促进法》实现了平等就业权由虚置的宪法权利向具体权利的转变。该法第六十二条还原则规定了就业平等权的司法救济。但我国《劳动法》以及现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与该原则不匹配,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应该通过扩大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改革我国传统诉权理论,确立利益主义诉权原则,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对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就业权的保护不能单纯用提高劳动基准来实现。我国劳动立法应平衡劳资双方的权利与利益,确定劳动基准应以“宽覆盖、严执法”为出发点,促进就业的法律制度应立足于增强劳动力市场的弹性;要从制定出台就业促进法、合理制定具体的劳动基准、制定劳动定额标准、建立欠薪保障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等方面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从妇女平等的就业权、获取劳动报酬权等八个方面对保护妇女的劳动权利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我国现行妇女劳动保护制度仍有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妇女劳动保护制度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妇女劳动权的法律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