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的历史考量:源流、批判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刚 《求索》2008,(8):35-37
经济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人的经济行为与经济后果的一门学科,“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核心前提。从经济学史方面考量,“经济人”假说经历了纯粹“经济人”、“理性经济人”和“有限理性经济人”等几个阶段。各时代的经济学家之所以不断对”经济人”进行抽象与修正,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解释由此产生的各种经济现象,为建立经济学理论体系提供分析的理论支撑。基于传统“经济人”的伦理缺陷.在生态文明时代.提出“生态理性经济人”可能是“经济人”假设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
《人大建设》2006,(7):55-55
马涛在近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有一个核心前提假定:人都是自利的,都是追逐个人私利的理性利己主义者。“经济人”是人亘古不变的、永恒的本性。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把“人的本性是自利的”这一论断作为研究一切经济问题的出发点。但在西方,“经济人假设”是被严格限制在经济学理论研究领域内的。而在西方经济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将这一理论“假设”滥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张飞岸 《前沿》2005,(8):62-64
公共选择理论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制度结构和运行效率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支。它把“经济人”假说由经济市场行为分析推广到政治市场行为分析,把人的任何行为动机都假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十六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况下,正确评析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们每一位积极响应“书香政协”建设倡议的委员,都能从政协组织的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心灵的涵养和眼界的开阔。结合自身阅读和履职实践,我从作为“经济人、社会人和政协委员”三个层面,分享阅读的成长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作为经济人,坚持主题阅读,挑战自身局限。“经济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中一种假说,其观点是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关于阅读与经济,  相似文献   

5.
张斯琦 《前沿》2010,(20):99-101
制度是人们行为与权利的边际,知识产权的制度安排是实现知识产品有效供给和社会福利改善的最优选择。从产权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和博弈论的经济分析方法上分析,产权界定、产权激励、经济人的理性选择需要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胥倩 《公安学刊》2008,(4):48-51
经济学分析作为一种工具,日益渗透犯罪学领域,其适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理性人在犯罪中具有完全相同的利己思维——即考虑成本、获利以及风险预期,并运用成本──收益或者趋利避害原则分析之后,对其所面临的一切机会和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手段进行优化选择。通过对理性人、经济人与犯罪经济人概念之比较,对犯罪经济人之人性分析,以及对犯罪经济人与决策的研究,旨在修正犯罪经济人之概念。  相似文献   

7.
吕昭河 《思想战线》2003,29(6):10-14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学科,有着广阔的理论拓展空间和实践应用领域。“人口资源环境”具有稀缺资源属性,必须对其合理配置,但是“经济人”命题在解释“人口资源环境”行为时,存在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的非均衡性,因此在理论和方法论上必须超越“经济人”命题,在宏大的理论范畴内,进行“人口资源环境”行为的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上的经济人假设与法律上的谨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公司法》作为规范经济人创业的法律,必须以效率为原则,对此法学与经济学的认识是一致的。《公司法》经济学分析是用经济学的理论与工具研究公司法律问题,具有经济推理的性质。因此,许多经济学术语都成了对《公司法》进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公共权力运行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公共权力是行政性配置资源的支配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权力天然内生着异化的基因。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交易和政治决策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框架解释个人偏好与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委托—代理理论重点分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代理风险。新制度经济学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设计约束权力运行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0.
贪贿和反贪贿的经济人动机分析张遂赵文华物质需求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人,只要有生存和发展的欲望,他就必须去获取经济利益。因此,经济学有“经济人”假设一说,认为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经济人属性,总是具有经济人的行为规定———人总是在外部环境给定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陷入了困境,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公共选择学派(PublicChoice)(公共选择学派与公共选择理论在概念上是同一的,同称为公共选择)便是这股思潮中别具一格的一派。此学派是西方经济学中以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流行于美国。近年来声势与影响日益扩大。已遍及西方各国经济学界,对中国也不例外。本文试图对此理论的产生、主要内容及政策主张等作全面的综述,同时对此理论的质的规定性作理性评议。一、公共选择学派的形成与理论特征(一)公共选择学派的形成与…  相似文献   

12.
潘石 《长白学刊》2010,(6):82-87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不能不涉及人类的本质属性问题,即人性问题。人性科学是一切科学的“心脏”,自然构成经济学之基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依赖于自然界又主要在人类社会中活动,所以人必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性是其社会性的基础与奈件。经济学视阚中的人,绝非孤立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人,其中主要是“经济人”。“经济人”的本性,绝非单纯是“利己”的一元性,而是具有“利已”与“利他”二元性,其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利己性与利他性二元属性的综合或复合体,是利己与利他二元属性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的政府规模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屡次行政机构改革都未脱离“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怪圈循环。运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官员预算最大化理论、政治活动中的经济人范式理论、宪法经济学理论,来阐释政府机构膨胀和公务员队伍扩张的原由,将对控制政府规模增长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可能径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漪 《求索》2008,(12):32-34
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是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两大主题,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理性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活动在某一优势区位的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在区域经济学中,地理位置虽作为贸易量的一个重要解释变量,但在传统的贸易理论中,其理论含义并没有得到强调,新经济地理学力图把“空间”因素引入对区际贸易的分析,通过把运输成本作为“空间”因素纳入区际贸易模型来解释贸易量,这是新经济地理学更甚于传统区域经济学的地方。然而,随着各种区域经济现象和网络经济的出现,区域经济学将可能出现新的发展径向。  相似文献   

15.
张继科 《青年论坛》2008,(1):124-126
从哲学角度阐述看,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是符合实际的,并据此提出了判断一种体制的优劣的标准。以此标准看,现今我国国有企业体制中存在所有者缺位和经营者积极性不足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积极解决。  相似文献   

16.
漫画     
董伟 《辽宁人大》2008,(12):47-47
2002年,举世瞩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被心理学家卡尼曼所摘取。卡尼曼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有效地结合起来,创立了前景理论,开拓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全新的研究领域。传统经济学通过一个个精密的数学模型构筑起完美的理论体系,而新经济学从人自身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出发,去揭示影响选择行为的心理因素。这个理论将改变未来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学之所以钟情于经济人假设,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方法论所致。换句话说,现代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钟情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它在方法论上存在以下两大缺陷: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人"遭到伦理学界的质疑和批评之后,罗尔斯又提出了"政治人"的概念。其实,无论是提出经济人的经济学家还是提出政治人的罗尔斯,他们都把人性看成是综合的人性,并且认为经济人或政治人只是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因素),他们只是想从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合乎逻辑地建构自己的经济学说或政治学说。伦理学界纠缠于经济人(从逻辑上说政治人现象也是一样)之具体的人性内容和可能性而对经济人的质疑与批评是一种囿于伦理学传统视野的做法,若要换一种新的视野,我们就会发现经济人、政治人现象的出现乃是现代社会发展向伦理学提出的新的挑战,正确地对待这一现象既会丰富伦理学的人性理论,也会丰富伦理学道德主体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强以华 《湖湘论坛》2018,(5):168-176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人"遭到伦理学界的质疑和批评之后,罗尔斯又提出了"政治人"的概念。其实,无论是提出经济人的经济学家还是提出政治人的罗尔斯,他们都把人性看成是综合的人性,并且认为经济人或政治人只是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因素),他们只是想从综合人性的一个方面合乎逻辑地建构自己的经济学说或政治学说。伦理学界纠缠于经济人(从逻辑上说政治人现象也是一样)之具体的人性内容和可能性而对经济人的质疑与批评是一种囿于伦理学传统视野的做法,若要换一种新的视野,我们就会发现经济人、政治人现象的出现乃是现代社会发展向伦理学提出的新的挑战,正确地对待这一现象既会丰富伦理学的人性理论,也会丰富伦理学道德主体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经济主体性是经济学整体结构的基础框架。怎样设定了主体性也就怎样地引出了经济理论模型。经济学在完成了由伦理人主体向经济人主体的转换之后,出现了马克思经济主体性思想,而马克思关于经济主体性的早期思想,因其三个基本逻辑点而自成体系,并由此确定了他后期经济思想的必然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属于经济学主体性的第三期发展。马克思早期经济主体性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