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日益显现,要做到科学统筹推进、深挖核心内涵、拓展丰富载体,打造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文化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鲜明特征及价值取向,都有着重要的浸润滋养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作用之外,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脉作用,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自信,并坚持走好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3.
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蕴含着后世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生长点和优秀基因,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是我们在文化激荡的世界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新时代语境下,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4.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创新性发展"即"两创"方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理论指引和思想指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遵循和实践路径。贯彻"两创"方针的路径,从内部来说,是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要素;从外部来说,是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格局深刻变动的历史节点,国家"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并且日益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从"力量"不等于"实力"、"文化"不等于"价值"和"文化"不等于"制度"三个角度对"软实力"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建议以需求为导向耐心开展文化传播,进一步提炼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打造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平台与载体,使企业成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闫海潮  徐博文 《探索》2012,(3):4-10
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是国家根本利益在文化形态上的显现,它尤其体现为一国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原则、政治价值观、国家战略、对外政策、领袖意志的号召力。在全球化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以国家的特定价值取向来呈现人类社会共同价值取向,为其它国家发展提供借鉴。中国构建的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反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蕴含的平等、正义和公平价值取向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我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国富向民富转变,彰显中国话语的主体性,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结合与深度融合的条件包括:文化契合的广泛存在,时代需要新型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意识。在上述两种文化结合与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创造并运用了"借词生义"、"借古喻今"、"借古颂今"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路径和方法。我们从文化结合与融合的实践中获得的启示是:必须坚持敢于挖掘,善于提炼,巧于结合,融合创新的理念。坚持"马魂""中根",马中外三大文化"交相为用"的原则。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再生。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干部政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各领域,是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重要举措。实现魂脉与根脉结合,建构立德树人内容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遵循。只有找准魂脉与根脉的结合点,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又坚持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传统文化观,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提升,提供了遵循与指引。本文从挖掘提炼传统文化价值精粹、普及推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等方面,论述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课参考》2023,(15):6-7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  相似文献   

11.
王诗露 《学习月刊》2014,(12):14-15
在当今世界的舞台上,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领域,并愈益显示出它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正在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提升文化软实力并不是一种趋附世界新潮的即兴应景之作,而是一项关乎民族复兴大业的硬性的战略任务。中华和合传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本根和精髓。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从中华文化的内在结构与现代功能来看,文化自信的"根"是传统优秀文化精华"、本"是革命文化精神"、魂"是马克思主义。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源泉。坚定文化自信的逻辑进路,重点在于树立理性包容的文化心态、坚持科学的文化创作导向和建构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红旗文稿》2013,(16):40
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实质就是有效地丰满国家形象,并增强对与外国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国家"软实力"主要包含三种资源——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化信仰、政治信仰)、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流行文化(媒体、时尚、电影等)。中国无宗教信仰的人并非没有信仰,他们有承载于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信仰"。中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在从政生涯中,通过对传统治国思想的发展创新,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彰显了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价值,实现了传统治国思想的现代转换,提升了国家政治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前线》2017,(12)
儒家哲学是中国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儒家哲学及其所代表的儒学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儒家哲学中,道德哲学又是其本质特征和核心。儒家道德哲学中存在两条道德发展路径:一是以重视血缘亲情为特征的由"孝"而"仁"的内在发展路径;二是以重视外在制度建构为特征的由"礼、法"而"仁"的外在发展路径。这两条道德发展路径对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总任务,其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表述,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战略重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是我国重要的软实力,增强软实力是当前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进行软实力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与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正>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发展传统孝文化,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一、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孝文化源远流长,从自然现象"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犊之情"等先天的动物本能意识开始,到人类社会在家族、群落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感恩  相似文献   

18.
文化软实力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核心概念,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概念,它是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出中国特色文化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与"中国特色"的有机体,是中国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传播力"的集合体,以及是文化的"中国元素"与"中国风格"的结合体,进而对其基本要素和发展思路作了较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各地通过创意"架起"资源与产业之间的"桥梁",用创意"再造"城市生活,助力城市"软实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文化是城市的根、城市的魂,也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城市的文化根脉如何呈现?它化作历史街区、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老字号等物质文化遗产,民风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高度的文化认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理性""包容"和"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