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全域旅游"正式提出,至今时间虽然不长,但江西省婺源县从2000年开始,就按照"全域旅游"的构想,致力于把全县整体打造成全国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2001年,"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作为一个整体被评为国家3A旅游景区;2005年,把"中国最美乡村婺源"这句旅游宣传口号,上升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的全县工作总任务;2008年,进一步提出把全县2967平方公里地域打造成为"世界文化生态大公  相似文献   

2.
<正>一、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黔东南州的原生态民族旅游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近年来,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原生态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把原生态民族旅游业作为拉动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抓,在发展旅游业方面连出组合拳、频出大动作,从建设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大州到打造原生态民族旅游发展升级版,从创建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到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业作为黔东南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3.
2005年元旦前后,婺源县有两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是去年12月22日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二是今年1月8日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婺源被列入首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该县江湾景区还新晋级为"国家4A级旅游区".旅游业是婺源开发得最成功的一个产业,茶业是婺源传统主导产业,旅游业已经带动,并将更好、更快地带动婺源茶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婺源县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却较为迅猛.从2000年开始,该县以区区60万元的财政导向性投入,引来了4亿元的旅游开发建设资金,并拉动形成了累积综合收入达4.8亿元的旅游大产业.2003年,在经受"非典"疫情的冲击后,接待游客仍然达到了138.04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1408.41万元,综合收入1.874亿元,旅游产业GDP占全县GDP的比重首次突破8%的支柱产业标准,达到11.9%.婺源这个山区小县,是怎样在短短4年间,实现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性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的呢?  相似文献   

5.
正魅力乌当,四季瑰奇。按照全省重点打造100个旅游景区和提升"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旅游品牌的要求,乌当区将重点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创新示范区、贵阳市温泉旅游休闲核心区,将旅游业作为乌当第三产业的"龙头",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理论建设》2014,(2):F0004-F0004
<正>三河镇位于合肥市西南部,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处,有25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古镇、生态水乡、名人故里、美食天堂"之美誉。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卫生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平安农机乡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第一批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重点小城镇、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中国美食文化古镇、中国最美乡村100佳、亚洲金旅奖——最具魅力乡村旅游名镇、全国首批美丽宜居小镇等15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和布克赛尔县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布克赛尔县地域辽阔,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已成为和布克赛尔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阐述了自治县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特色旅游业的优势及劣势问题。提出要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特色旅游品牌、推动旅游区域合作、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组织管理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时期和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世界生态文化大公园"的目标,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这对于"十二五"时期婺源县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一、学习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筑牢"十二五"发展共同思想基础。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山东省阳谷县、临清县和安徽黄山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阳谷县将建设"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临清县提出打造"西门庆旅游项目",而黄山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  相似文献   

10.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推进,江西旅游开发实施"聚湖实心"战略,既是改变江西旅游业现在的"空心离散格局"的需要,也是准确把握鄱湖旅游品牌新崛起的需要,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则将为江西旅游业的"聚湖实心"战略实施奠定经济基础。旅游开发的"聚湖实心":一是准确定位江西旅游核心品牌亮点并转移开发重点;二是重点打造"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区;三是着力建构"鄱湖文明"核心景观圈;四是以低碳旅游引领中国旅游新模式;五是提升南昌、九江、共青等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的地位。"聚湖实心"开发战略的实施,将打破江西旅游业现有的"空心离散格局",刷新江西旅游品牌的主体形象;提升全省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全面改变江西旅游目的地形象。  相似文献   

11.
记者:发展经济的路子千条万条,面对川渝经济合作机遇,隆昌确定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刘志诚:2004年,面对川渝经济合作机遇,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结合隆昌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川东第一县"的发展目标,从而凸显了区位特色性.打造"川东第一县"就是紧紧抓住川渝经济合作机遇,发挥"川东门户"的地缘优势,加快实施"四个打造",强力推进"工业强县、商贸大县、旅游兴县"目标的实现,使隆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建设水平和城镇化率等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处于川东地区前列.  相似文献   

12.
周胜龙  戴金杉 《当代贵州》2010,(4):M0003-M0003
<正>10年来,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石阡县制定了"四个三"发展战略,即围绕"公园县、疗养县、旅游县"的"三县"建设目标,按照"加快以交通、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兴工富县战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三  相似文献   

13.
泉州获得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称号,迎来了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新机遇。泉州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是文化旅游资源数量多门类丰富;弱势是文化资源静态展示多于开发利用,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感;挑战在于泉州旅游经济增速慢、旅游经济总量小、旅游投入不足、旅游设施落后、旅游产业层次低。机遇来自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和泉州在"东亚文化之都"终审会上的承诺;泉州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路径,是选择"社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实施"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发展规划,全方位调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打造"东亚文化之都"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4.
正施秉县按照"城景一体化"融合发展思路,以"四化同步"为抓手,开创了"城景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精致化塑造美丽乡村,城乡发展在蝶变中实现华丽转身,由守着"青山绿水"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一跃成为海外游客最想来的内地旅游目的地。一是着力建设最美乡村。以"闻得到花香、住得进新房、看得见产业、数得出票子"的目标,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7,(3)
<正>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内蒙古"建设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以及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的定位和要求,呼伦贝尔市将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最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实力强、带动作用大、质效水平优、综合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先行区。一、深度挖掘呼伦贝尔原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呼伦贝尔高平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三大板块共同汇  相似文献   

16.
马里 《奋斗》2010,(2):13-14
<正>海林市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有"雪虎山水情"五大特色旅游资源,是全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县份之一。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和牡丹江市委构筑"大牡丹江旅游集合区"的战略部署,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放大生态资源优势,推进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成功创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被评为全国特色魅力城市。2009年旅游人数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省提出要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遵义市将大旅游作为五大战略行动之一,旅游产业是发展和生态双赢的产业,且时机正好。笔者就道真县旅游产业发展,作几点思考。一、道真县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探索一是突出规划强引领。邀请国内外知名规划专家到县实地调查,结合县情实际做好相关旅游规划。强化资金保障,"十二五"时期,共投入旅游规划资金2000余万元。完成了旅游总规修编和《大沙河仡佬文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发  相似文献   

18.
安远县凤山乡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百山脚下,香港同胞饮用水的东江源头。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作为第一政绩,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建设东江源头明珠乡镇、打造江西最美乡村"的总体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千方百计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其主要特征体现在"全",即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成果全民共享。铜仁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优势,集中精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率先实现旅游业发展井喷式增长。一、铜仁具备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业发展井喷式增长  相似文献   

20.
<正>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旅游业的风向标。近年来,桂林以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旅游升级版,旅游综合实力、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然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桂林旅游业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此,桂林市政协成立了由委员、专家学者组成的专题调研组,围绕桂林优势旅游资源整合展开调研,期盼能为市委、市政府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