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6,(11):49-50
抗日战争时期,驰骋冀鲁边区的渤海回民支队,与回族英雄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遥相呼应,紧密配合,高奏了一典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驰骋冀鲁边区的渤海回民支队,与回族英雄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遥相呼应,紧密配合,高奏了一曲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3.
他是八路军冀中回民支队的创建人,被称为“后起的天才军事家”。他率领的回民支队百战百胜,被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孝子更孝我中华,他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母子两代英雄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他病逝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对他予以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马本斋,男,回族,1901年1月1日出生,1944年2月7日去世,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村)人。抗战爆发后,他毅然组织本村70余名青壮年,成立了"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率部参加八路军,后发展为冀中回民支队。他历任回民教导队队长、冀中回民教导总队总队长、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及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自1937年至1944年,7年之间,马  相似文献   

5.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族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1901-1944)原名马守清,经名尤素夫·马本斋,回族,出生于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他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6.
白文冠,女,回族,河北献县人.她是抗日战争时期威震敌胆的冀中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的母亲,1941年8月,被敌人抓捕后,临难不苟,气节凛然,最后,英勇殉国,令冀中军民齐仰.  相似文献   

7.
转战深南一年中,冯克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连马本斋这样一位从小从军,在旧军队由普通士兵升至团长的老军人也对冯克深表佩服。他感叹说:“冯克这样的参谋长到哪里找啊!军区首长派他来回民支队真英明啊!” 冯克在战场上是英雄,在政治上也是模范。回民支队组建初期,大部分成员是回族英雄儿女。随着形势的发展,只靠回民同胞补充人员必然受到很大限制。为此,1939年初,根据斗争需要和广大群众要求,回民支队党委作出决定,报经冀中军区批准,采取大量吸收汉族青年参军的措施。1940年以后,这支部队的汉族指  相似文献   

8.
回族人民武装抗日的一面旗帜○魏福凯“七七”卢沟桥事变,迄今已60周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八年抗日战争,是一部充满血与火的悲壮史。回顾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八路军回民支队的战斗历程,对加强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  相似文献   

9.
孙迪 《党建》2021,(4):65-66
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驰骋着一支以回族青年为主力的回民支队,他们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这支英雄部队的司令员就是马本斋. 马本斋,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东辛庄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战功,被提拔为团长.“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反动政策,离部回乡.日军侵占东辛庄,马本斋挺身而出,举起抗日旗帜,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  相似文献   

10.
回民支队的好政委郭陆顺唐伯藩,刘芳1939年的初春,冀中平原还在冰封雪盖之下,而这片土地上回汉人民的抗日救国斗争,却如火如荼。这天清晨,两匹骏马从冀中军区所在地安平县城出发了。骑在前面一匹马上的,是新任命的回民支队政委郭陆顺,后面的是警卫员李正雄。他...  相似文献   

11.
回民支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成长起来的一支民族抗日武装。在抗战最艰苦的年代,回民支队转战于冀中平原、渤海之滨,驰骋于冀、鲁、豫敌后战场,奋勇杀敌,屡建奇功,进行了500余次战斗,歼灭日寇敌顽叛和地主武装两万余人,在抗日战争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在抗日烽火中诞生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性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发出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抗日,并公布了我党反  相似文献   

12.
正吕正操(1904.1-2009.10),辽宁海城人。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  相似文献   

13.
程龙 《党史博采》2001,(3):8-11
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有一支赫赫有名的抗日武装,神出鬼没,十分活跃,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它就是马本斋和他领导的回民支队。 马本斋,回族,河北献县人。1901年出生于献县东辛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读过两年私熟,以后随父种地。后因生活所迫,先是去东北谋生,后考入东北讲武堂受训,期满后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人》2006,(10):53-54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展开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寇的侵略。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涌现出好几支回民抗日武装,其中以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力量最为强大,他们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5.
在70年前的抗战烽火中,狼牙山五壮士、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的事迹已为人们耳熟能详。在山东,还有一个英雄群体,他们的壮举同样可歌可泣。他们就是胶东军区5旅的王殿元等十名战士。抗日战争时期,为掩护被日本侵略军包围的2000多名群众转移,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精神逐渐形成发展和巩固的历史.作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回民武装力量的创始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是中国现代光耀民族精神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马本斋精神传承了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并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内涵.马本斋魁伟的身躯倒下了,他的这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却永远留给了后人.马本斋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四军一支队二团是一支骁勇善战、有着光荣战史的英雄团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该团挺进江南,是开辟茅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锋;东进北上,黄桥决战逞英豪;南下苏南,威震敌胆称劲旅;西出浙西,称雄于天目山区抗日反顽战场,被苏浙皖人民誉为新四军“老虎团”  相似文献   

18.
革命历史丛书《冀中回民支队》正式出版了。翻阅这本丛书,激动的泪水难以抑止,我仿佛重新回到了50多年前,那熟悉的冀中抗日根据地,一幕幕刀光血影、英勇悲壮的往事,又一次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冀中抗日根据地位于河北大平原的中部,美丽富饶,交通发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直接威胁着日本侵略者的交通大动脉平汉、津浦、北宁铁路线,威胁着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沧州、衡水等敌人的战略据点。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侵略军向宛平县中国驻军发动进攻,遭到第二十九军的坚决还击,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芦沟桥事变。芦沟桥反侵略的枪声,吹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的战斗号角,由此展开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国难当头之际,英雄的冀中回族儿女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后,有着反抗外来侵略光荣传统的各少数民族,纷纷行动起来,以各种形式参加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 1937年秋,河北文安县夏村回民建立抗日武装,击沉敌战船,毙、俘敌多名。同年底,冀中各地回民先后建立“回民抗日救国会”、“回民公会”、“回教公会”等,发动回族人民进行抗日。1938年8月,在任丘建立  相似文献   

20.
1938年3月1日,新四军第二支队所辖三、四两个团共2000多人汇集在龙岩白土,举行抗日誓师大会。之后,这支英雄部队,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罗忠毅、王集成等同志率领下,由龙岩出发,开赴皖南、苏南前线,参加伟大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