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就其范围来说,是指对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成员所实施的教育。教育政策中通常是把“民族教育”作为一个体系确定的,民族农村教育政策具特殊性。新中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由于各种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新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建设存在地方政府的行政缺位、学校教育功能的异化、非正式支持系统的薄弱等问题,因此,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对于解决该问题有积极作用,即政府要更有作为、农村社区要履行职责、学校要发挥好教育和管理功能、不断强化家庭责任,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保证和维护好广大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他们家庭的根本权益。  相似文献   

4.
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既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健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济制度,是推进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党与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高文燕我们在考察民族地区发展的时候,不仅要重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决定作用,而且也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精神文明是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把精神文明作为战略目标,这是人们日...  相似文献   

7.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检视和透析当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不少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弊端。要克服这些弊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和眼光,审视民族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探寻和揭示其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善于蒸馏提炼实践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农村地区,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发展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原因,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文章从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入手,从民族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论述民族社会工作独特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在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习仲勋同志坚持把"多到群众中去"作为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基本要求,把做好宗教工作作为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突破口,把"争取多数、孤立极端"作为处理复杂民族问题的重要方法,把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放在统战工作的首位,为维护我国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民族地区与全国的差距仍然很大,必须加快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为此,民族地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把加强高职院校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捷径,就是依靠科学技术,用情报信息作催化剂提升和加速发展水平。因此,政府应采取"情报信息下乡"建立民族地区乡镇、乡村图书馆等方式,疏通民族地区农村的情报信息渠道,真正把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然而,在当前全面建设社区的热潮中,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却日益成为边缘化的区域。总体来看,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一些相关困境。通过对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构建"四位一体"的农村社区运行机制、重构农村社区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多层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人才的培训体系和考核制度建设是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13.
人口流动对农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文章从经济影响、社会影响、资源环境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在经济方面,农村人口流出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提高了农村流出人员的生产效率,流出人员将资金收入带回农村,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方面,民族地区农业一定程度上因人口流失而受损,人力资本流失对农村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方面,农村传统社会观念正逐步改变,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是,老龄化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尤为突出。在资源环境方面,人口流出缓解了农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刑事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在民族地区农村刑事法领域中,民间法与国家法无论在实体法方面还是程序法方面,都存在着冲突,要充分发挥刑事法治在民族地区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必须正视和正确调适这种冲突.  相似文献   

15.
乡规民约在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田野调查,在对乡规民约在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治理中存在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乡规民约在西南民族地区农村治理中存在道德和法治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和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全省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着眼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不仅关系到全国新农村建设全局,而且关系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发展大局。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地区农村相比,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基础相对较弱,发展水平较低,贫困人口较多,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就更重,难度也就更大。民族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针对民族地区特点,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探索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指导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指南.从民族地区生产力落后的实际出发,加大民营经济发展的比重,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地区坚持以初级阶段理论指导工作,从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为此,民族地区应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依法行政,营造民族地区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实行低收费政策,加快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无为而治”,增强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在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影响因素。认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宏观深层次制约因素,而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则是影响留守儿童个性发展的具体微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一个全局性的战略问题,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