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段峰 《政府法制》2012,(24):50-51
一个没有优秀民族文化的民族,不能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也不能自强于市场竞争之中。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企业文化蓬勃发展起来,这表明企业文化的作用力与影响力越来越大。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形象,规范企业行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和经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还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并进而形成人的理念、气质。积极的、先进的文化能引导人、激发人向上。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国家也如此。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不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凝聚人心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和卓越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法治纵横》2014,(18):10-10
8月13日,新疆32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向全疆维吾尔同胞发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公开信,号召大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新疆文化工作者的发声亮剑,充分体现出他们勇于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积极弘扬正能量的心声。新疆美丽迷人,除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异彩纷呈、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是牢牢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过程中,运用卓越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创造了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是恐怖主义犯罪的重灾区。东突势力和藏独分子从事恐怖暴力活动往往与其狂热的宗教信仰、极端的民族主义、偏执病态的人格、无视法律的反社会心理,以及感情冷漠、缺乏怜悯和同情之心密切相关。为了预防西部民族地区恐怖主义犯罪,我们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大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提高民族地区青少年素质;发挥情报工作优势,对重点目标进行心理疏导:做好民族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5.
“老实说,让维吾尔族人崛地而起名扬天下的,正是我们的文化和艺术。然而近几年,让人悲恸、让所有善良的人们愤懑的荒诞甚至卑劣的行径,像黑旋风一般袭来……”8月13日,在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主题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的“新疆文化工作者致维吾尔同胞的一封公开信”座谈会上,听着公开信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无不为之动容。会议结束后,自治区文化厅纪检组副组长木合塔尔·马木提向记者讲述了这封公开信的诞生过程.  相似文献   

6.
塑造地区文化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改革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课题。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其价值和意义已被人们深刻认识: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资源,其巨大作用也在发展竞争过程中充分显现;文化形象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形象表达和集中体现,也就自然地成了各省市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本文运用民族文化学的有关理论,主要论述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意义,民族文化旅游现状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敬泽 《法制与社会》2011,(29):227+231-227,23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发展起采的,是经过长期积淀并在不断升华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思想精华的载体与结晶。军营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先进方向,不仅担负着宣传党的先进理论、先进知识的职责,还负有培育军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所以军营文化不但要与时俱进、科学创新,还要注重继承传统、传承先贤文化。对于培养军八的文化创造能力;增强军人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提高文化战斗力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立法是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部分。我国民族文化立法主要存在立法内容的政策化,立法形态的非系统化和立法效果的混同化三大问题。要完善民族文化立法需要实现从民族政策向民族立法,从单一立法向各地区、多层次均衡立法,从混同立法向差异化立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赵文兵 《中国公证》2010,(11):26-28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及相异的民族精神,这是文明多元化的根源,人类社会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相应地,理想的法应该是一种非常有张力的法,一种能包容各种合理文化的法。因此,当国家制定继承法时。就必须遵循一般的传统文化思想与人们心中的传统习惯。  相似文献   

11.
集市文化旅游——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以开发人文资源为经济增长方式,以防治民族文化多样性退化,改善民族文化生存环境,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新兴产业,也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产业。而集市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新形式,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极。民族地区集市旅游开发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传统集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民族语言与民族语言权 民族语言是同一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往联系所共同使用的言语,它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一个民族拥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便于研究、整理、总结、发展、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吸收其他国家、民族的先进文化以及科技领域新的发明创造。因此,民族的语言文字担负着为后代传播物质文明建设经验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的任务。 民族的语言文字同一个民族的精神、爱好、情感、思想、个性,乃至同一个民族的尊贵庄严永远联在一起。民族的语言文字能唤起人们的正当的民族主体意识,引发人们的民族归属感,  相似文献   

13.
刀剑 《法制与社会》2013,(15):148-149
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方行政区域,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加强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要千方百计地发挥民族自治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加快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董学文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我们宣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寻求在文化建设中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把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文化自觉,指的是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功能有深刻的认知,对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有正确的把握,对发展文化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有主动的担当;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学说以及优秀文化传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  相似文献   

15.
论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廉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志强 《中国监察》2009,(13):33-35
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中,对世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反映了这个民族最深层次的道德操守和精神追求,积淀着这个民族的行为规范和处事准则,是民族精神的结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与源泉。文化的力量就是精神的力量。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性的、长期性的、广泛性的。  相似文献   

16.
侯进玉 《政府法制》2010,(23):61-61
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整合、复兴和张扬,才是一个民族——国家法治发达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8.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3):101-101
韩震在2007年4月23日的《北京日报》上著文《当代民族精神的新内涵》说,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伴之以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那种凝聚人民、动员人民、激发人民创造力的文化力量,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如今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空洞的。本章主要论述作为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今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记者:语言文字与民族物质文化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