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启蒙运动,虽然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体,但戊戌维新的教育思潮却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写下较浓的一笔,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妇女分为三个时期:开始于戊戌维新,发展于二十世纪初,高涨于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3.
一、洋务运动如何评价洋务运动?近几年来,基本上已形成两种主要观点:一是认为在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进步潮流之中,应该肯定洋务运动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一是认为不能把洋务运动纳入近代中同进步潮流之中,与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相提并论。目前争论的焦点,主要是: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近代的“文学革命”、文化运动,其序幕在戊戌时期即已拉开。早在戊戌维新前,一些维新人士已在提倡诗歌改革,称为“诗界革命”。其目的,便是要把新兴资  相似文献   

5.
孔亭 《新视野》2012,(4):112-115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戊戌维新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年辛亥革命前夕,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启蒙知识分子从开启民智、培养新民入手,追求国家的富强与独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专制体制的批判越来越激烈,对启蒙思想的实效性的追求日益强烈。可以说,从追求国家独立、国民自由到提倡个人自主、个人解放,再到认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救国,是20世纪初中国启蒙思想演变的重要脉络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代思想启蒙者、戊戌维新代表人物梁启超在其《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充分表达了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人民领袖毛泽东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更是极其重视,先后16次为少年儿童题词。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儿童们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7.
近代教会学校对福建女性启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学校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中国近代教会学校的历史现象中 ,分析教会学校教育对近代福建女性的启蒙和发展 ,以史为鉴 ,总结中国女性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塑造人格 ,利用世界先进文化冲破封建文化的禁锢 ,使中国教育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董雪梅 《理论学刊》2006,(7):100-103
西方来华传教士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开创了具有西方近代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教育;其二,教会女学开了中国女子学校教育之先河;其三,传教士教育团体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四,传教士鼓吹新教育并直接参与了中国近代新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9.
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船政学堂被誉为中国海军的摇篮,他的出现和发展初步动摇了中国古典人文教育传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他的出现同时也开启了福建教育的近代化。本文试图从福建船政学堂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观念的进步来考察它在福建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到了近代,科举制度在中国盛行1500多年。晚清来华传教士对科举制度和科举教育提出了较为客观的评说,认为科举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近代教育的发展,为此他们提出很多变革的建议和主张并为转变中国传统教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传教士在科举制度变革中所起到的积极的作用是应当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李敏 《湘潮》2016,(4):66-70
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中国社会发出了"妇女实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的呐喊。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审视女性,并实施废缠足、兴女学,从此拉开近代中国女性觉醒的帷幕。及至二十世纪初的辛亥革命,社会对女性、女性对自身的关注度更加彰显,"民权与女权,如蝉联跗萼而生,不可遏抑也。"女性参与社会、参与政治的角色定位逐渐突出。在这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湖南女性的表现尤为突出。她们站在时代前列,表达出强烈的自  相似文献   

12.
兰军 《学习月刊》2009,(16):20-21
20世纪上半叶.是国际教育组织获得发展的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其中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近代教育社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教育社团的努力.直接推动了中国参与国际教育组织的进程。对近代教育社团与国际教育组织的关系探析.对当今中国参与国际教育组织的活动不无裨益。然而.国内的相关研究亦近空白。故本文对相关史实进行考察.以期对当代教育社团参与国际教育组织的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女性教育的兴起,为爱国女学和新女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女性管理者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文章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前身之一)杰出女校长王世静为例,着重研究王世静在推动女性教育、提倡民主治校、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其淡化宗教办学色彩、提倡国学经典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等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管理实践,为近代福建高等教育发展和现代大学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是吸收西方教育思想和适应中国国情的产物。它肇始于教会女学。戊戌变法促成了中国人自办女学思想的产生。民国政府时期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一波三折,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区域对女子学校教育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发展女子学校教育,女子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并且在社会事务中开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洋务运动时期的科技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包括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它们的设立开了科技教育在中国的先河。由于创办这些新式学堂的目的有所不同,因而在这些学堂中开设的课程,即科技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随着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洋务派认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有必要派遣留学生到美国和欧洲等国学习。这表明洋务派对于科技教育在中国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既是一位人民教育家,又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正确认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及其社会功能,其爱国思想及其实践经由了教育救国,走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般历程,到教育与政治并重,实现爱国思想的重要进步,再到以政治斗争为中心,投身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者和共产主义战士。陶行知的思想发展轨迹及其爱国实践过程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长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正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和近代海军的摇篮,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以具有世界唯一性的船政建筑群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再现船政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中国近代航空事业发源地、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端、中法马江海战古战场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遗存。主题公园包括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江海战纪念馆、马限山公园、罗星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都在为建立中国新的教育体系、为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事业、改革旧的教育制度进而富国强兵而努力。健全人格的教育理论是他在探索教育救国道路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西化运动先后经历了晚清戊戌维新、世纪之交的"五四"运动以及20世纪30年代全盘西化、80年代扬西贬中的中西文化大讨论四个阶段。西化思潮为当前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双重影响:西化与反西化思潮并存。唯有具备全球化思维,承认世界多极多样性,贯彻和平发展战略,推动中国产业、企业利用国际舞台转型升级,方能坚持中国模式和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留学史研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据初步统计,至目前为止,共出版了相关专题研究著作50余部,发表专题研究论文千余篇。综观这些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学者们不仅从留学教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的角度去展开,而且注意到了从宏观的角度探讨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发展这个中心问题,从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高度和广度,去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把“留学生与辛亥革命”、“留学生与中国的新式教育”、“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留学生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留学生与中国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