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策划     
儿子在城里做房地产广告策划,父亲在乡下守地种田。儿子有事没事总爱开个小车往乡下跑,带回不少礼品和钱,父亲害怕儿子的钱来路不明,就有了下面的对话——老子:“你在城里到底干什么?挣钱来得这么快,且悠闲自在。”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24):75-75
父亲的职业 新学期开始,儿子问老爸:“‘父亲的职业’一栏怎么填?写‘股民’吗?” 老爸说:“就写‘多家上市公司股东’。”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凌聪终于回到广西柳城县老家了。4年了,村子没有什么变化。母亲正在做家务。见到儿子,惊喜的母亲愣了一会儿,才忙不迭帮儿子取下背包,像对待客人似的急忙叫儿子坐。凌聪事先没有告诉家人要回来,他想给家人一个惊喜——自己在部队荣立三等功,还升为一级士官。“爸爸呢?还在外面忙吗?”不见父亲的身影,凌聪急忙问母亲。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14):89-91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带在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5.
父亲牵着年幼的儿子逛商场。商场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父亲乐此不疲,儿子却截然相反,跟随父亲才走进商场便哭闹不停。父亲连哄带骗甚至打儿子都无济于事。儿子很是委屈,哭闹得更厉害不说,索性甩掉脚上的鞋以发泄对父亲的不满。面对儿子的“责难”,父亲只得先拾鞋再和儿子“算账”。当父亲蹲下身子拾鞋时,惊呆了:一点儿也看不到商场的花花世界,看到的只是来往穿梭的脚,鞋上的污垢、怪味更让人生厌。父亲忽有所悟,拾起鞋后,抱着儿子继续逛,儿子不哭了。还破涕为笑。  相似文献   

6.
不沾光     
上哪个当父亲的不爱儿子,哪个当儿子的不爱父亲。但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正确的爱呢?三国时胡威的故事,可以说是极好的例子。三国时的胡威去探望做了荆州刺史的父亲,他独自带着行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来到荆州。父子相见,十分高兴。有些人就忙着在官府内给胡威张罗住处,房里罗衾锦被、豪华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可是胡威竟然拒绝去住,而在衙门的马棚里安了一张床铺。他说:“儿子不应该沾父亲的光,去享受非分的待遇。”胡威在荆州住了没几天,便请求回家。他父亲取出一匹绸子给他,可是他站在一边愣着不拿,过了一会儿,他问道…  相似文献   

7.
棒棒 《廉政瞭望》2011,(10):43-43
眼癌宝宝母亲跪行事件被曝有人策划,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的采访中,曾经亲历过的一个策划事件:一位上访户失踪多日,妻子和正上大学的儿子茫然失措。一些朋友给这个大学生儿子出主意:万元寻父。第二天,儿子胸前挂牌.如约上演了一出寻父的“剧情”,果然有不知情的媒体报道了此事,最后的结果是,几天后父亲果然被放了回来。  相似文献   

8.
拍案惊奇     
耀忠  秋雨 《廉政瞭望》2012,(4):42-43
父亲的玩笑 南京一10岁男童误信父亲“吃饱走回家”的玩笑,历时8个半小时步行30公里回家。父母以为孩子失踪,报警寻找未果。晚上八点半,父亲接到儿子电话,才知道儿子已经回家了。  相似文献   

9.
学会感恩     
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一封农民父亲写给大学生儿子的信,信中痛斥儿子:不知道在大学里除了学习文化,还能否学到良心?”这位63岁的父亲称儿子在大学“玩潇洒”,每次给家里去电话都是要钱,甚至偷改学校的收费通知,虚报学费。为了攒钱供儿子读书,父亲到村里的砖厂兼做苦工,母亲找了一份看孩子的差事,妹妹辍学给人家当了保姆。这种现象并非个别。沈阳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的一次“摸底抽查”显示: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不但没有使孩子懂得感恩,反而使孩子产生这样一种心态:凡是我要求的父母都应该给,否则就是父母无能。…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16):86-89
与《童话大王》中的故事相比,“童话大王”郑渊洁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更像是一部童话剧:儿子从小便可对父亲直呼其名,小学毕业后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定制教育”,18岁后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11.
2009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12.
2009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13.
命运与绳索     
山里住着一家猎户父亲是个老猎手,在山里闯荡了几十年,猎获野物无数,走山路如履平地,从未出过事、然而,有一天,因下雨路滑,他不小心跌落山崖两个儿子把父亲抬回了破旧的家,他已经快不行了弥留之际,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两根绳子,断断续续地对两个儿子说:“给你们两个一人一根”还没说出用意就咽了气。  相似文献   

14.
家在浙江农村的谭老汉育有两个儿子。夫妻俩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2004年初,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二儿子赡养母亲。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15.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  相似文献   

16.
他从来没有对父亲说过一句“我爱你”,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敬献着孝心。虽然父亲已经去世半年多,但熊志刚还常常想起父亲跟他说过的那些话,还沉浸在悲痛和自责中:“他就那么无声无息地走了,连他最疼爱的儿子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此孝未尽啊!”  相似文献   

17.
段玉梅 《党课》2009,(10):103-104
我的另一个父亲,与我并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一种特殊的亲情。他是我先生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公公,生活在河南新县最偏僻的小山村,靠种植茶叶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他年近60岁时,还要在地里劳作以供儿子上大学。当时村子里很多人都劝他放弃供儿子继续读书,但朴实憨厚的父亲始终坚信“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坚持供儿子读完大学。  相似文献   

18.
徐恒足 《前线》2013,(4):87-87
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带一幅画拜访齐白石,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了这幅画,回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您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白石整天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儿子发现父亲一直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地“描红”。  相似文献   

19.
管淑珍 《党课》2013,(10):103-104
曹植在《求自试表》中写道:“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按照曹植的分析,父亲爱儿子,也不是无条件的,父亲对于那些不能够光耀门楣的儿子,  相似文献   

20.
不失小利难得大利 刘基《郁离子·捕鼠》讲了一则很有哲理的寓言故事:赵国有个人家中鼠多成灾,便到中山国向人要了一只猫。一个多月后,老鼠被猫吃光了,可同时他家的鸡也被吃光了。儿子为此很是苦恼,对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父亲回答:“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我所烦恼的是鼠多成灾,并不在乎有没有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