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与《战国策》是秦汉时期历史散文中的两大瑰宝,《战国策》主要侧重于说理记言,《史记》侧重于记人和叙事,二者一重议论,一重记叙,从叙事手法上来看区别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战国策》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记载纵横家策论的集成,其语言辩丽横肆,而论辩语言则是其精华所在,或气势磅礴,或敏锐巧妙,或词锋凌厉,内在气势非常充沛,表现着自信、才华、沉勇。因此,研究《战国策》的论辩技巧,对提高侦查人员讯问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战国策》中常见的论辩技巧有:分析论证、利害对比、类推和委婉语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3.
《易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占卜的书,都是从卦爻占卜的角度研究,而把它作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却很少,从文学音乐性研究的就更少了,本文试图从文学音乐角度入手来研究它,从而对亘古华夏的《易经》有个更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左传》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名著与文学名著。它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春秋时代的历史。它主要是叙事为主,但人物刻画也略加细腻深刻。而《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思想和语言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在人物描写上也颇具特色。善于把人物置身在典型环境和矛盾冲突之中,较好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战国策》在人物刻画上,较《左传》更深刻,生动,细致入微。而《史记》主要是通过人物传记来反映历史社会的面貌。这些人物除了帝王将相,贵族官僚以外,还有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如游侠刺客,医卜星象,高人,艺人等等。司马迁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写得非常真实。因此,纵观这三部作品,在人物刻画方面,从《左传》到《战国策》再到《史记》是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买死马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雄才.但是,很多人认为他仅仅是叶公好龙,并非真的求贤若渴。对此.昭王很是苦恼。  相似文献   

6.
以描写人物为主旨的《战国策》,塑造了一系列战国人物。它引入和变用了艺术虚构手法,发展了中国史籍工于记言的传统,为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开了先河。  相似文献   

7.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作者司马迁,不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了不起的思想家.同为史籍,先秦史籍如《左传》、《战国策》等记事都往往只限讲政治、讲人事,而司马迁的《史记》兼及了天文、地理、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问题的研究,司马迁是第一个在历史著作中谈及经济问题的人.他在《史记》卷三十《平准书》、卷一百  相似文献   

8.
摘婪:学者李镜池先生认为《周易》中的卦爻辞是由卜筮者编撰而成的,其中一些卦爻辞是由几次占卜的结果并合而成的。笔者在李先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逻辑分析与唯物史观,撇开易传与易学,直接分析考证《周易》本经,就卦爻辞作更为详细的论证,可以明显得出,《周易》本经中很多卦、爻辞是合并组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些带“序”字的文章,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值得加以研究。本文即是一种初步的尝试。序,作为文体名称,可分为两类:一是序文之“序”,如《诗序》、刘向《战国策序》:二是赠序之“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后者是由前者发展而来的,所以我们先谈前者,即序文之“序”.  相似文献   

10.
学界廿年来的研究为战国策派洗刷了“法西斯派别”的不实罪名,也厘清了战国策派“民族文学”的功过、“形态史观”的是非及“尚力政治”的真伪,还原了真实的战国策派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三人成虎     
卢云 《人事天地》2008,(5):49-49
战国时代的乱局中,各国为建立和平的关系,经常互换太子作为人质。 《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他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相似文献   

12.
于鬯,字醴尊,号香草,清·江苏南汇人。生子咸丰四年(1854年),卒于宣统二年(1910年),登光绪丁酉拔萃科,未仕。曾师事张文虎和钟文蒸,王先谦是他补禀膳生时座师,与俞樾等有往还。著作有《香草校书》、《香草续校书》、《战国策注》、《周易读异》等20多种。于氏对《内经》的校注,见《香草续校书》,该书是他继校注经部著作的《香草校书》之后对子、史部著作的校注。于氏校注《内经》只限于《素问》凡103条,不及《灵枢》,然在行文中对《灵枢》亦多所征引,说明对《灵枢》并非没有研究。本文拟对于氏的校注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学习和研究《内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际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采购已经由单一的财政支出管理,演变成兼有财政支出管理和国家宏观调控双重功能的重要工具,其是政府介入经济运行的最直接方式之一。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加入《政府采购协议》、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对我国加入《政府采购协议》问题的研究应成为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三晋”之称 ,最早约见于《战国策》。《赵策》有云 :“及三晋分智氏 ,赵襄子最怨智伯。”《史记·周本纪》也有“三晋距秦”的话。这个称谓源自春秋末年三家分晋的史实。原来 ,晋国是春秋各诸侯中最强的国家 ,《孟子》就有“晋国天下莫强焉”的论断。晋国的卿士中 ,赵、魏、韩三家最强。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 4 0 3年 ) ,三家瓜分晋地 ,各自独立 ,成为历史上战国时期的开始。由于晋国原地主要在今山西 ,所以后人就用“三晋”指称山西。文题所谓“三晋文化” ,即指山西文化。“三晋”地处黄土高原东部 ,周秦以来就是汉民族与“戎狄”杂居之…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方的第一次抗英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中英双方就哲孟雄(锡金)的主权变更,印藏通商等问题进行多次交涉。1890年2月,中方以升泰为全权大臣,与英印总督兰士顿在孟加拉城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藏军武器落后,且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符咒、占卜之上;清政府一味妥协,使战机延误,作战失利等诸多原因,直接导致了西藏地方的战败。  相似文献   

16.
<正> 由于美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二战”后获得长足的发展,社会问题也愈来愈复杂化,为了帮助政府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更好地处理社会问题,一些学者在50年代倡议政策科学,60年代初步形成一门科学,70年代发展完善,80年代普及提高,方兴未艾,成为举世瞩目的一门政治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一政策科学形成于美国近半个世纪,但究其源流,对政策的研究,中国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4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世界文化名人孔子周游列国,劝导各国君主“施仁政”,他的言论集《论语》集中反映他的政策思想,流传中外,至今日本朋友都深信“半部论语治天下”。此外,《管子》、《商君书》、《战国策》等集中了管子、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一个“真”字,是战国策士们追逐功利的形象和新兴封建势力不加掩饰的唯利本性历史面貌的真实写照,客观地反映了战国策士以“利”为准则的立身行事和价值取向的两面性:一方面,代表着新兴势力的拼搏进取精神;另一方面,却带来了欺诈、贪婪和种种社会病态,产生阻碍历史进程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战国策》和《说苑》等古籍都有曾子处费的记载。时以“费”为名之地有三 :一为夏禹之后所建姒姓古国 ,位于鲁国的西南部 ;一滑国都城 ;一为鲁季孙氏食邑 ,位于鲁国的东南部。曾子所处之费是哪个 ?滑国都城之费离鲁国太远 ,肯定不是曾子所处之费。有人说是季孙氏之费 ,从而得出曾子故里为费之武城的结论。这一结论漏洞很多 ,曾子所处之费实为姒姓费国 ,曾子故里在姒姓费国附近的南武城。一、关于古费国古费国 ,起初为赢姓 ,虞舜所封。《史记·秦本纪》 :(周 )孝王曰 :“昔伯翳为舜主畜 ,畜多息 ,故有土 ,赐姓赢。”“有土”就是被封于方国…  相似文献   

19.
近日翻阅一篇选自《战国策》的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颇有感慨。文章说,古代齐国的邹忌,长相很美。他听说城北有个徐公也是个美男子,就问妻、妾和客人,他与徐公谁美?大家都说他比徐公美。后来他见到了徐公,私下进行了一番比较自愧、不如徐公。邹忌想,为什么周围的人都说假话呢?冷静思考之后,他明白了:“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原来假话背后都各  相似文献   

20.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来源于《战国策》,意思是说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这是前人对后人提出的忠告,是不争事实和经验的总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历史。在全国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为配合全国的庆祝活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组织国内著名出版社出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一百部种优秀图书”。笔者参加了其中的《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口述史》大型重点图书的编辑工作,看到日本帝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胸中的热血澎湃难以平静,心情变得越发沉重,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兽行而愤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