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城市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一系列动力因素,同时受资源、环境、人口关系的脆弱性等因素制约,是我国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天津市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采取各种措施,重点解决农民"安居"、"乐业"和向市民转变的问题。政府要明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角色,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的管理与服务。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产业缺失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制约瓶颈,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和定位城市发展是推动印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只有通过产业集聚自然而然地推进城镇化,加快城乡一化化进程,才能实现同步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这对基层政府的转型提出了全新要求。然而当前城乡公共服务的状况却仍旧受到非均等化现实的制约和影响,在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以及监督机制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也构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从而给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基层政府的转型获得了来自政府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发育和社会自主性成长的动力支持。相应地,城乡一体化中基层政府转型的目标就在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应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职能体系、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配套保障制度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化政绩评价体系,建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政府角色的转型既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角色越位和缺位出发,提出政府角色转变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之一。新型城镇化内涵丰富,对于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具有关键意义,在实践中要以"四个重在"为纲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基层政府临时工是基层公共事务管理不可或缺的力量,但长期以来受特殊的身份地位、不明确的权利责任等因素影响,角色处于失调状态。在建构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大趋势下,政府和社会必须合理调整和定位临时工角色,对其加强法制化规范、加深道德化约束、促进专业化发展、满足合理性需求,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服务型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引擎。以政府行政主导、城乡二元体制为基础,农地非农化为支撑的传统城镇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人-地"城镇化增长速度、空间结构以及发展质量严重失衡,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损害党和政府的权威性,阻碍社会结构转换。推进"人-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要坚持市场主导与协调发展的理念,优化财税体制与资源配置机制,推动户籍制度与土地制度协同改革,推进职能转型与政绩考核政策再设计,从而回归和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陕西省行政学院2013年春季县级政府领导干部培训班以"积极稳妥推进陕西城镇化建设"为主题,全体学员与参会领导一起,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陕西城镇化建设的探索与经验、陕西城镇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陕西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陕西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从改革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农民工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解决新型城镇化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行政生态环境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政府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政府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由"财富创造者"向"环境提供者"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型,由"官本位"向"民本位"回归。在治理中要实现政府角色的新定位,就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从结构功能理论的视角来看,要在职能定位、机构组合、行为方式方面进行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行政生态环境将会发生重大变化,政府治理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政府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由"财富创造者"向"环境提供者"转变,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型,由"官本位"向"民本位"回归。在治理中要实现政府角色的新定位,就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从结构功能理论的视角来看,要在职能定位、机构组合、行为方式方面进行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学界探讨政府改革的热门话题,也是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范式。理论逻辑中的服务型政府,着力于重塑政府与公民关系、追求公平与正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的顾客导向等四个方面。而实践逻辑中的服务型政府,侧重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再造政府流程和结构、促进政府透明行政和推动政府协同治理等四重面向。撷取实现路径、结构变革、行动主体与供给方式等四个视点,对服务型政府建构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进行四维辨析,希冀两者间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调适与有效链接,以期对推进当下服务型政府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特别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因为制度、市场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人无法"穿越"韧性更强的"隐性户籍墙"而成为都市边缘人,他们当中很多人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和维护。如果不能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处理好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将过去城乡之间的空间对立"移位"和"浓缩"为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城乡对立,并演变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3.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新型城镇化转变治理模式:治理主体由政府完全主导的单一中心向以政府有限主导的多中心转变;治理方式由"政策全能主义"下的运动式向"法治中心主义"下的法治化转变;治理目标由"以物为本"的工具化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化转变。实现这一治理模式,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多元参与动力机制;以法治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领域改革,构建制度保障机制;坚持统筹兼顾,化解冲突,构建利益协调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建构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丰富多彩,构成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在探索中不断提升,然而,不足与问题同时存在。当务之急是审视现有的服务举措,分析其共性问题,并对现有的建构进行调整。本文以为,地方服务型政府建构的调整必须是结构性的,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推进是调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首先谈一谈自己对新型城镇化取向的观察和自己的理解。中国现在需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特别是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并明确地配之以"城乡一体化"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生态、人文质量要求。在我国以城镇化作为经济社会成长的引擎和动力源的大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使城镇化过程更好地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6.
城乡协调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发展目标。作为"老少边穷"四者兼备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城乡收入差距大、贫困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等是广西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但另一方面,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城乡协调发展问题、广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将给广西城乡协调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广西既要敢于直面挑战,又要充分抓住历史机遇,通过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传统城镇化以工业文明为依托,以工业扩张和城市扩容为内容,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同时滋生了诸多的生态问题和灾难。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相得益彰,共生共荣。只有将生态文明的理性和智慧融入到城镇化发展全过程,建构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才能建设健康、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学界与政界主要存在着三种服务型政府观,即基于政府价值理念的内涵定位和适应后工业社会治理要求的服务型政府观;基于政府价值理念的内涵定位和主要借鉴工业社会治理经验的服务型政府观;基于政府职能结构的内涵定位和主要借鉴工业社会治理经验的服务型政府观。它们在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内涵、主要特征、兴起动因、理论基础等方面的阐释与定位都不尽相同。就目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而言,第一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目标相当宏大高远,但实践响应比较困难;第二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契合学界主流观点,但实践响应比较一般;第三种服务型政府观理论契合政界近期工作,且实践响应也较明显。梳理和比较这些不同的服务型政府观应当是推进和深化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必要环节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社区治理是实现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从全国来看,基层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社区治理空间逐步拓展;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社区治理制度逐步巩固;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社会参与逐步扩大。山东省滨州市因地制宜,在社区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了现代型、服务型、联动型、平安型的“四型”社区治理模式。滨州市社区治理还存在社区工作保障不健全、社区职能定位不准、社区工作合力不足、社区党建薄弱等问题,要瞄准社区党建网格化、社区建设规范化、社区服务社会化、社区文化亲情化、城市社区精细化、农村社区特色化,最终推进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维护和拓展农民的权益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为了确保城镇化造福于农民而不是以牺牲农民的权益为代价,需要把权力主导的驱动机制转变为权利本位的发展方式,保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强农民的“市民化”和“公民化”,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建设新社区,强化农民的参与权和组织权,建立平等、互惠、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以城带乡,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