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执业律师在办理诉讼案件过程中,既要具备深邃的事物洞察力和敏捷的应变能力,更要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超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接受委托阶段1、咨询。接询律师要以友善的态度,并带着同情心倾听当事人不得不向你说的一切。当事人可能会重复自己的话,不要制止他,让他完全倾吐他欲说的东西,当事人的讲话可能是滔滔不绝的雄辩,也可能是对对方当事人的诽谤或侮辱,你应当听完他的全部叙述,因为你不能漏过其中的任何事实。律师不应当满足于只听一遍当事人的叙述,应当要求当事人反复对同一件…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忙碌的时代,很多人都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声音进行最大化的表达,似乎用最高分贝、最快节奏就能强势营销出自己的理念.但从诗人李白"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的诗句中,人们能觉察到"说"的孪生兄弟是"听",并且"听"比"说"更重要.但在当下,人们稀缺的也正是倾听,即倾听的耐心及能力.其实,倾听一点都不简单.人们需要用耳...  相似文献   

3.
一、抱怨出来的问题偶然听一位律师抱怨说,无端遭受了委托人的一番质疑和奚落。原因是这位律师代理当事人进行二审民事诉讼,但法院仅把终审判决邮寄送达给了远在外地的当事人,当收到判决书后的当事人打电  相似文献   

4.
公告送达作为一种推定送达,对于公告送达进而缺席判决的案件,一般都是法律文书生效后当事人才知晓此事,其上诉权已丧失,向检察机关申诉可以说是当事人最后的司法救济渠道,如何让保障其权力的实现,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5.
徐艳丽 《山东审判》2006,22(2):90-93
法官的倾听艺术是法官在开庭审理阶段具有程序意义的技巧和能力,透明而无声地蕴涵着潜在的权威和力量,反映了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审判风格和人格魅力。倾听艺术促进了法官和当事人之间分权和制约机制结构的合理化,深化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改革,具体表现为强化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行为及弱化法官职权,其中法官的主持引导作用从侧面体现了法官的被动性和“只用耳朵倾听”的内涵。倾听艺术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庭审效果、社会民众对法官的评价和满意程度,倾听艺术提高了法官的基本功和内在素质,娴熟地掌握倾听艺术是提高裁判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关于任意的当事人变更,学说上存在诉之变更说、复合行为说以及特殊行为说三种观点.我国承袭苏联立法曾对其进行了粗略规定,随后又废止.理论研究及立法规则的缺位引发了制度的异化.从本质上而言,任意的当事人变更是一个关涉诉讼经济与程序保障调和的利益衡量问题.在当下诉讼资源紧缺的司法环境下,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对任意的当事人...  相似文献   

7.
一、缔约上过失责任的性质耶林所倡导的法律行为说又称目的契约说,认为缔约上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是当事人后来订立的合同,将缔约上过失责任纳入了合同责任的范畴。现在仍有一部分学者持此种观点,我认为这一学说混淆了缔约上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关系,且难以适用因一方当事人过错使合同不成立的情形。我国民法也不采用这种学说,因为在我国民法中合同责任与缔约上过失责任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认为缔约上过失责任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有其自身的特点。缔约上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约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而…  相似文献   

8.
张坚 《中国司法》2004,(7):45-47
律师与法官都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力量。在诉讼过程中,律师居于当事人的代理者或辩护者的地位,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法律正确实施;法官居于中立裁判者的地位,倾听两造之诉,依据法律作出公正裁判,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正义。应该说,两者的关系是明确而规范  相似文献   

9.
一、合同转让仲裁条款效力概述合同转让,准确地说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指在不改变合同关系内容的前提下,合同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依法将其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全部或者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的法律行为。在法律上,合同转让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发生:法律规定的转让和合同当事人约定的转让。法律规定的转让包括:作为自然人的合同当事人死亡时,合同中非人身性质的权利义务转移给遗嘱执行人;当事人破产时,合同中非人身性质的权利义务转移给破产执行人等几种  相似文献   

10.
悦读吧     
名刊奥巴马上任一周年奥巴马说自己花了充足的时间来倾听普通美国人的心声,这话听起来底气不足。民调表明,绝大多数美国人表示满意于目前的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监狱学刊》2009,(6):124-124
唐小兵在2009年第2辑《社会学家茶座》上著文《对待学术批评要认真回应》说,参加了诸多学术会议后,一个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海外学者对待学术批评比内地学者要严肃得多,所作的回应也认真到位得多。这些学者不管批评者的观点、立场、知识背景与其存在多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都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而且会逐条给予细致的回应。这是一种尊重学术批评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一、双方构成合同的意向要想构成合同 ,双方必须有合意才能达成协议。协议的构成要有要约与承诺。提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 ,对要约作出承诺的一方称为承诺人。然而 ,合同法中的合意 ,英文的表述有二种 ,一种是 ,meetingofthemind ,是指双方当事人对于合同标的及其他条款主观及客观上双方意见表示趋于一致而订立合同。一种表示为mutualassents,指双方当事人对于标的及其他条款在客观上双方趋于一致而缔结合同。当事人对于标的或其它条款在主观上可能尚有小部分不同的意见或不明了存在 ,然而并不妨碍双方当事人…  相似文献   

13.
兼具医师及丈夫双重身份的当事人,以不作为的方式放任其妻病痛发展直至死亡,学理上对该种案件存在无罪论及有罪论两种观点,其中有罪论又包含"故意杀人罪说"及"遗弃罪说"。"故意杀人罪说"对于当事人作为义务来源无论是从夫妻关系亦或是医患关系角度出发,都无法做出合理解释,"遗弃罪说"则有违我国遗弃罪犯罪构成标准。因此,当事人的行为可受到道德责难,但本着罪刑法定的原则,其行为不应纳入刑法规制领域。  相似文献   

14.
韩萌 《中国律师》2006,(10):72-73
执行和解性质和效力的争论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在性质上属于何种行为,在理论界目前尚有争论,对引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私法行为说,该说认为诉讼中的和解纯粹是私法上的法律行为,属于私法上的和解契约;二是诉讼行为说,该说认为诉讼中的和解是双方当事人通过互让而使诉讼终结的合意,或者说是关于终结诉讼的合意的诉讼行为;三是一行为两性质说,这种学说认为诉讼中的  相似文献   

15.
陈尤文 《检察风云》2014,(23):74-75
领导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形式”,“领导即沟通”。从沟通的角度审视领导,就会看到领导的影响力取决于他与别人沟通的效果。而领导沟通首先要注意倾听,那些只想教育人而不认真“听”的领导,很难被人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一、诉权放弃说,一个似是而非的命题 为什么公证机构可以对当事人之间签署的债权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其法理基础是什么?具有代表性观点认为:公证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是法律对当事人自愿放弃对某一民事法律事项的诉权的认可①,即诉权放弃说.  相似文献   

17.
20.什么是诉、诉的要素?诉有哪几种?什么是诉权?行使诉权要具备哪些条件? 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保护其实体权益的请求。它有三个特点: ①诉是当事人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 ②诉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手段; ③诉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前提和起点。  相似文献   

18.
当事人到法院打官司,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地位都是平等的。只要是按照法律规定,正确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遵守法庭纪律,法官都会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但是,如果当事人不遵守法庭纪律,滥用诉讼权利,干扰法庭的正常秩序,又不听法官的劝阻,法官就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譬如对其进行罚款或将其拘留。 我院以前就处理过这样一位当事人,是个离婚案的被告。原告  相似文献   

19.
于宁 《中国律师》2010,(10):86-86
“律师为谁服务”.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令人深思的命题。有人说,律师为金钱服务;也有人说,律师为当事人服务。我不能说这两种说法完全不对,但起码不全面,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律师在为当事人服务的过程中,当然要收取律师费。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民事案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准确掌握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自觉运用心理学常识,采取有效的方法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使案件得到顺利的解决。下面,是我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对当事人如何进行“心理治疗” 在民事案件中,多数原、被告都有怒、恨、哀、忧的情绪。因此,我们在办案中,向原、被告进行询问、谈话时,要掌握当事人这种心理情绪,对当事人进行必要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所谓心理治疗,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采取适当的语言和方法,影响或改变其情绪,然后再通过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