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区内群体性事件现状、特点及诱因表明,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制约平安广西建设实效的重要因素。善治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可以引入对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通过加强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建设,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互动、共同参与的善治模式,能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党群关系的解读,是随着国情、世情、党情的不断变化而赋予新的时代理论解读。新时期党群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甚至出现党群关系不和谐现象,诸如群体性事件的爆发等。由于当前我们群众利益表达途径单一化,执政方式粗暴化,党政干部作风封建化,以致发生党群关系紧张;对新时期党群关系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反思,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要牢牢地把握和预知党群关系的新变化,重构新型党群关系:注重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全面推进执政方式现代化,确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具有规模性、对抗性、破坏性等特点,准确识别其要素和原因,对于其有效预防和规范治理意义重大。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由十项基本要素构成,其中六项指数构成关键要素,参与人数可以作为单独指数,也可以与另外五项关键要素进行加权衡量。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多重识别标准,而核心原因是利益冲突。新时代规范治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是规范利益分配、矫正利益冲突,从规范利益分配机制做到源头治理,到规范利益表达机制做到过程治理、再到规范利益风控机制做到风险预防。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为我国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理视角。从治理层面而言,政府治理无疑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导,因此,如何实现政治系统的自我完善、实现政府能力的自我提升,是有效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这里我们尝试用政治稳定理论,来探析群体性事件的一些有效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源头阻断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治理机制出现了结果背离目标的逆向调节问题,陷入了诱人闹大、逼人闹大,越治理越多的治理怪圈,只有构建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冲突源头阻断机制,即以畅通利益表达渠道,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以及完善司法救济为特征的内部阻断机制,才是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关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效果。本文将从制度能力、功能性能力以及党政领导能力三个方面对现阶段基层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进行分析,希望能对基层政府提升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是公民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能有效弥补政府治理的不足,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群体性事件的善治。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中还存在社会空间、法律空间和自养空间缺乏的问题,因此,为了能更有效地发挥其自身具有的作用,应该相应地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外部治理,营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法制环境,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事件是威胁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一大因素。据悉,2015年中国的群体性事件仍居高不下。我们通过既有的文献和资料,梳理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和特点,提出了治理群体性事件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1)促使社会流动的机会公平有利于降低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概率和发生次数;(2)分配公平对于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至关重要,而爆发的群体性事件恰好很多都是因为长期的社会不公所导致,所以,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则对于和谐社会的内涵有促进意义;(3)公正原则下的法治治理对于群体性事件而言,起着降低的作用。(4)法治意识下的社会和谐构建,对于治理群体性事件至关重要,规则先行,让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能够意识到失范的代价和后果,而不至于采取更为暴力的手段去诉求利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激增,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利用网络传播迅速形成重大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起到聚焦放大作用,已成为当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共性特征,给政府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带来极大挑战。本文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聚散效应的表征,研究网络介入群体性事件的进程及其影响,从实战角度提出网络情势下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为网络时代政府应急管理决策和实战部门应急处置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既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考验着政府的治理能力。针对当前国内各地频繁出现的群体性事件,政府需要积极开展危机公关工作,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消除其社会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政府在群体性事件的危机公关中存在着危机公关意识不高、公关队伍建设不足、公关手段单一、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为此,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立场出发,政府需要提升责任意识,健全公关队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公关手段多元化,从而提升危机公关水平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危机,对个人乃至社会、国家都产生了巨大的现实影响。从利益视角出发梳理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对策机制,构建以利益为核心的调节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和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转型期,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也严重地挑战了我国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作为群体性事件的第一治理主体,地方政府只有依法有效治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及政府对事件的治理,暴露出地方政府在法治建设中的不足。必须加强地方政府的法治建设,标本兼治地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转型期,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不仅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也严重地挑战了我国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作为群体性事件的第一治理主体,地方政府只有依法有效治理,才能实现社会和谐。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及政府对事件的治理,暴露出地方政府在法治建设中的不足。必须加强地方政府的法治建设,标本兼治地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中,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包括: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社会作用、主导方面、防控重点等。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常态现象,它在对社会稳定形成干扰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社会管理者相对于参与者来说是事件的主导方面,公平正义的缺失是诱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标本兼治、治本为主是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改革的持续深入和伴随而来的利益关系深刻调整,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但长期以来,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却始终不尽如人意,文章尝试从善治视阈深刻剖析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现实和深层次原因,并试图从善治视阈探讨并提出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高发的态势。学界也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对群体性事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群体性事件的界定、特点、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对未来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持续大量爆发的窘境凸显出现阶段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有限性,而政府过程学说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理论思维与治理框架。透过政府过程学说,群体性事件的本质是一种"无序"与"失范"的利益表达,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政治体系内外相关利益表达"组织"和"渠道"的双重缺位与失灵。因此,防范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要义在于"组织"与"渠道"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为人们交流信息、传播舆情带来极大便捷。每个网民的即时发声、自由表达对政治领域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民主监督的作用也日益突显;然而,互联网也随之带来了诸如网络炒作、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等问题,这些都有可能被利用从而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入手,指出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地方政府治理的挑战,并分析挑战的成因,最后提出地方政府治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除目前行之有效的各种措施和机制外,还应该从性别的角度出发,充分发动妇女组织参与到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中来。妇女组织对于防治群体性事件有其天然的优势,但当前我国妇女组织存在致命的缺陷,应该通过提高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和加强政府与妇女组织的合作,为有效治理群体性事件提供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各类群体性事件的频繁爆发,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模式和社会软控制的治理方式,可以制约民众的行为,对群体性事件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分析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及表现方式,考察民俗与群体性事件防控的关系,从民俗视角研究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群体性事件的防控对策,对防控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