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对转移支付的影响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和分析了关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一个新的衡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即在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税收努力的程度可以用地方对公共品的需求弹性来刻画,随其增大而增大,随其降低而降低。在此理论基础上,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地方政府税收努力问题进行了实证考察。实证结论表明转移支付使地方政府税收努力普遍降低了;地区收入水平越高、公共支出中来自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比重越大,地方政府的税收努力下降得越多。文章最后提出应当重视相应改进其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策执行力是衡量政策运行质量的核心指标,也是决定政策执行合理有效的关键要素。每个地方政府都会拥有一定的政策执行力,只是不同政府间执行力的强弱不同。地方政府采用何种策略执行中央政策,取决于中央和地方力量的对比,中央和地方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以及该项政策的明晰度等因素。由于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居于核心地位,最能决定政策执行取向,本文在Matland政策冲突性——明晰性矩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细化,按照中央政府主导和地方政府主导两种情况,分别分析地方政府在外资政策演进过程中的执行策略。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方政府的经济主体与利益主体地位的形成,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各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根植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利益的差异性中,经常演变为政府间的竞争性行为,继而对地区差距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将地方政府竞争因素分解为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区域市场发育、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优惠政策、地区资本形成和区域人口流动七大因素,利用各分解因素的替代统计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地方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差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起点是政府间财权与责任的划分,自分税制改革以来,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缺乏明晰的财权与事权划分,地方财政往往寅吃卯粮,削弱了地方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财政转移支付作为政府宏观调控、进行收入再分配、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的重要手段,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应以横向转移支付为切入点,围绕政府间财权与责任一一对应的原则,建立以纵向转移支付为主框架横向转移支付为辅助的转移支付体系规范地方财政建设,进而推动科学财政管理体制与现代财政法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政策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要政策,需要地方政府的有效贯彻执行。史密斯模型认为,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有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执行环境四个方面。政策本身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首要因素,执行机构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根本性因素,目标群体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内在动因,环境因素是影响地方政府执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邻近效应及其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我国地方政府1995年—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支出的反应,可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存在明显的邻近效应。这要求我们在中央政府层面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力度、把公共服务"嵌入"到经济发展当中;在地方政府层面,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纵向与横向约束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上展开竞争、实现政策学习的良性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国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处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央、地方政府间在财政经济以及权限划分既定的前提下 ,如何协调好关系就成为微观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新的协调关系是针对我国各级政府间关系现状及问题的几点符合新时代背景的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是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中的重要议题。根据政策动态学、新制度经济学、传播模型及内部决定模型对政策创新动因的解释,在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中,地方政府政策的内在要求、地方政府的利益追求、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压力是促使地方政府推进政策创新的重要动因。这对促进珠三角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及珠三角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既有中央政策层面的原因,更有地方政府在中观和微观层面责任缺失和表现不力等方面的原因。通过调整执政理念规范政府自身行为、加强保障机制建设和积极创造就业岗位等多方面建设,地方政府可以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承担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财政分权实践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在美国,政府之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已经上升到宪法层面,机制设计上注意"避免联邦政府随意转移支出责任和上收财权",兼顾"联邦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和地方政府创造力"。在法国,1982年以后的财政分权改革在适当下放税权的同时积极完善对地方政府的监督体系,以防止公共资金的滥用。在日本,全部归地方的住民税的设置充分体现了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激励相容机制,具有完善法律依据且规模巨大的日本地方交付税有力平衡了地区间财力差距、确保了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渐进式市场化变革中,地方政府是创建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坚力量,其职能定位是影响政府经济行为和国家财政制度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央政府完全决定税率和税基;作为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地方政府仅是改革实践的执行者、改革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单位,没有形成独立的税权收益主体地位.本文从体制改革与"分权化"政府间税权制度改革的逻辑出发,对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税权关系瓶颈以及地方政府在资本市场上的相机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流动性与我国地方政府闻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突出地表现在各地方政府为本地经济发展而围绕外资进行的争夺战中。为防止地方政府间竞争的恶性效应发生 ,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间竞争的积极作用 ,应当有第三方尤其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间竞争实施干预 ,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过集权来消除地方政府间竞争。为此 ,中央政府需要 :建立和维持全国统一大市场、推行以公平为基础的政策、构建合理的中央与地方事权分配机制、建立地方政府间竞争的裁决机关、保障并促进居民的退出与呼吁权、将居民的退出与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相似文献   

13.
转移支付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发展转移支付关系客观上要求实行规范化、公平化和透明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因此,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中央与地方间财政纵向不平衡和各地区间财政横向不平衡的矛盾、规范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有效途径,其价值取向应当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应当是全面的平衡协调,应当是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社会责任本位.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是中央生态环保政策的主要执行者,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过程中,却存在着观望性、象征性、选择性和变通性等执行偏差问题,致使中央生态环保政策得不到全面贯彻落实、政策效能无法全面显现。从中央与地方生态环保政策执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来看,中央生态政绩考核在地方的部分失灵、地方治理资源约束条件下的财政压力、央地生态环保信息的不对称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执行的激励不足等,是造成地方政府生态环保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亟须通过完善中央生态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与机制、协调央地政府间利益关系、健全中央生态环保信息收集系统和强化中央生态环保政策执行激励等,矫治地方政府执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的偏差行为,推动地方政府有效执行中央生态环保政策。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影响地方政府间竞争的因素有居民流动性、政府间协调机制、法制环境和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16.
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为什么有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改革"响应"中央政策,有的地方政府却漠不关心"敷衍"应付?我们通过实地调研,将五个案例城市推动医保支付方式的四种政策响应归纳为"政策响应差异",并基于地方政府注意力竞争视角构建了整体性分析框架对其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决策环境形成了特定政策领域公共议题的注意力分布结构,经由政府内部的决策通道递送、过滤、释放给政策决策主体,从而形塑了特定政策领域的政府行动。同时,各变量要素间的不同组合及权重变化导致了地方政府政策行为的动态变迁趋势。上述发现有助于理解中央一统政策与地方有效治理之间的政策过程,增进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研究的学术积累。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主动参与和竭力谋划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各级地方政府推动开放发展的共识。但与此同时,应尽力避免由此可能造成的无序、低级甚至恶性竞争,以及由此导致的地方政府间的合作需求乏力。地方政府间的合作与竞争不是单一形态的,既合作又竞争才是地方政府间"一体两面"互动关系的真实体现。为此,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优化地方政府间合作与竞争的进路,以期打造共享"一带一路"建设红利的合作发展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政治场景里,地方政府机会主义呈现出千面万相的样态,寻求一种合适的视角和更具有统合力的概念再归整地方政府机会主义具有厚实的学术价值;依据中国地方政府面对的三重关系情景,即纵向政府间关系视角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互动情景、横向政府间关系视角下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互动情景以及政府—社会关系视角下地方政府与社会民众互动情景,可以将地方政府千面万相的机会主义划分为政策执行机会主义、政府竞争机会主义、政府维稳机会主义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地方保护为代表的府间不良竞争问题愈加严重,影响了我国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进而导致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局部失衡。具体政治实践中。严格意义上的府间关系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各级政府间相应官员间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影响府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实施地方保护的官员,在政治层面上最终目的落脚于权力的攀升。而映射府间关系行为的官僚关系规则就演变为官僚间的晋升博弈。实施地方保护的官员,在现实的压力下,加大了他们增加财政预算的倾向,由于外界压力及官僚本身的效用需求促使地方政府倾向于预算最大化的策略。由于企业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收来源。追求预算最大化的地方政府遂形成对企业的偏好,又因为与企业相关的税收未实行彻底的属地征收。形成了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偏好。进而促发了地方保护。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方政府的国际往来日益活跃,地方政府间的国际合作成为新型的国际交流合作。地方政府跨国合作对于推动国家关系发展、解决跨国公共事务、提升地方竞争力和实现互惠互利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中,东南亚占据至关重要的枢纽地位,这意味着中国-东盟地方政府合作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中国-东盟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实践,地缘优势、群体规模的同质性、共同政策目标、领导者推动和良好的国际环境共同构成中国-东盟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动力系统。同时,合作风险、交易成本、现有制度环境、资源禀赋和国家利益等要素可能促使地方政府采取短期利益的行动策略,成为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约束条件。地方政府在激励性因素和阻碍性因素下作出跨国合作的理性选择,有助于形成地方政府跨国合作的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