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理论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基石——两种生产,即人们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两种生产互为条件,互相制约,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人类就不可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同时,人口是经济活动过程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数量、质量结构的人口,物质资料的生产也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在人  相似文献   

2.
所谓人口革命 ,是指伴随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变化 ,人类对自身生产即人口再生产在其数量、质量、结构和人口的空间运动等方面作出的相应调整和改革。每一次人口革命都意味着人类发展新的变化 ,形成新的人口供求关系 ,带来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改造自然与社会能力的发展。新人口革命呼唤观念的突破和理论上的创新。(一)新人口革命需要深化对生产力本质的理解 ,实现“两种生产”的协调统一建国以来 ,我国人口发展先后经历两次转变 ,初步完成了两次人口革命。这两次革命在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指导下 ,…  相似文献   

3.
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精神生产的现实前提、科学内涵、基本特点、价值功能等重要理论进行了论述,认为精神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相适应,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有两种生产:一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两种生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着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妇女不仅积极参与了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且,由她们的生理特点所决定,在人类自身再生产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一些人对妇女的这种特殊作用给予漠视和贬损.至使妇女在工作与生活、改革与竞争中,往往处于受歧视、受排斥的不利境地,阻碍了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文明进步.今天,有必要把妇女生育的社会贡献及其价值补偿,作为妇女理论的重要课题加以研究并付诸实践.一、妇女生育的社会贡献及价值补偿的研究,是研究诸多妇女问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是一个有机系统,它由物质生产、人自身的生产和精神生产三种基本类型构成.其中,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自身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要协调和处理好三种社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上层建筑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的原生点。马克思指出可用自然科学旁证的仅限于物质生产的变革,精神即文化的生产不在此例。据此,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认知与互动,当非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概括可以简单厘定。恩格斯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补充说明也显示,经济基础很难被理解为一成不变的制度结构,它毋宁说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凡言关系,必首先涉及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由是观之,"生产"作为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就不应该仅仅定位在"基础"之中,仅仅把它看作一个物质范畴;精神生产因此也不仅仅是一种比喻,而是决定社会变革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文化就没有生产,也谈不上社会的发展。文化对于经济基础而言具有自足性,是生产活动的特定框架,也是社会关系重组和社会整合的一种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是根据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状况,结合中国地区间不同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情况和发展潜力,提出将中国分为人口限制区、人口疏散(收缩)区、人口稳定区、人口集聚区,因地制宜开展人口工作,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发展理论。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的提出和实施必将为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带来全新的视角和挑战,同时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工作依据。汶川地震灾区的人口重建工作可以作为人口发展功能区理论在实践中的试点和检验,也为中国人口生育政策今后的走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新穷人》一书中认为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消费社会,穷人的涵义发生了变化。在消费社会里,穷人不是指物质产品匮乏的绝对穷人,而是指"有缺陷的消费者"。鲍曼分析了新穷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观念层面上消费美学的兴盛、政策层面上福利国家的衰落、生产层面上全球化的发展。他认为新穷人对社会而言成为无用的人,他们已难以像过去那样团结起来把自身的苦难变为公共关怀。"新穷人"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穷人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人类的社会发展观经历了两次大的革命变革一次是历史唯物论的诞生,正确解决和说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与精神生产,以及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完成了社会发展理论的第一次重大革命变革.第二次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通过揭示社会发展与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强调入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可持续发展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新丰碑.  相似文献   

10.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重要论述。本文正本清源,在梳理这一理论形成脉络、澄清相关误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存在的主客观前提,强调人在两种生产中的主体价值,并结合社会现实阐述了这一理论对我国生态建设、人口政策以及社会和谐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广义生产论构想弓克传统的生产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着“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也是现今流行和公认的观点。生产离不开人和物两个方面。在已往经济理论中,对物的方面研究的多,也较深入,对人的方面研究的少,也较简单,因而难免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生产力标准的通俗表述,社会主义物质生产自身发展的逻辑是最终扬弃自身,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显见,“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应该辩证统一于生产力发展标准。而在实践中,评价发展的天平偏向了“物的尺度”一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内涵应内蕴两种尺度的辩证关系,其发展模式应该是一种科学发展,最终衡量标准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恩格斯提出"两种生产"理论以来,人们对它的争论便始终不断,对于"两种生产"理论大体存在三种态度,它们都是和历史唯物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一是"对立说",二是"特殊表现形式说",三是"内在一致说"。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认识关系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两种生产"理论的适应范围问题即能否用"两种生产"理论指导我们现实的工作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有必要搞清"两种生产"理论的确切涵义,正确认识"两种生产"理论。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同志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这一重大命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辟了新境界;为我国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理论。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的要求和部署,立足近年来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吸纳规模较大的发展实际,成都应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本文建立了关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分析框架,通过详细的图表阐释了新世纪以来成都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总结与展望,分析了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物质、权利、人力和社会等资本困境。在此基础上,文章初步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成都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本思路,并从着力"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资本困境"和"扩大城镇空间容量"两大问题入手,提出了成都市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奇迹”: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在财富生产和积累方面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从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奇迹",那么,今天在生产和积累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财富的分配便成为中国民众更加关心的问题。社会福利和保障的普遍匮乏,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以及非均等化,妨碍着社会共识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中国奇迹"难以在原有的轨道上获得可持续性。要为中国的发展寻找新的路径,恐怕还是要回归政治合法性的经典理论上来,构建一种公认的、公平的、开放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人口因素功不可没。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这个红利能否持续下去,能持续多久,是将要消失还是长期存在,这些都是我们迫切想要弄清楚的问题。人口红利的理论进入中国以来就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大量的研究。本文致力于对国内学术文献中有关于人口红利的概念、理论内涵、实现机制等研究成果做一个梳理,以期读者通过本文能对"人口红利理论"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其在国内的发展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在面对当今世界政治多元化和西方多党制度的冲击与影响下,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多样化发展趋势的深刻变化环境中,作为中国政治制度之一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如何适应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变化,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在坚持中如何进一步完善其自身的制度设计则显得更为重要了。而在《重新发现制度:政治学的组织基础》一书中,詹姆斯·G·马奇和约翰·奥尔森针对制度设计如何使政治制度成为一个实现民主的工具,依据对"人民主权"理论的不同理解归纳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即"聚合式政治制度"和"整合式政治制度",也许"聚合式政治制度"和"整合式政治制度"这两种制度设计的区别对评价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以及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这一重要思想是立足新世纪、指导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因而它必然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但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从而使它们保持一种密切的联系,不容截然割裂或对立;而且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所以又包含着理论的创新和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是一个新的理论发展阶段,即它在理论上具有自身的逻辑依据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对物质概念的理解上一直存在着本体论与认识论两种倾向,从而导致了把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化"与"实证化",这种理解不自觉地陷入了传统形而上学而遮蔽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通过对于物质概念的政治旨向的阐释使得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特质得以展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政治旨向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对于资本主义批判性、现实社会的实践性以及未来社会理想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