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1月台湾“大选”结束后,人们都认为两岸关系发展具有诸多有利条件,而且应当在既有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以利造福两岸同胞。但是,近些天来,台湾当局某些人士就两岸关系频频发表一系列不切实际的言论,甚至对大陆指指点点,实在不应该。笔者认为,这些言论反映了有些人仍然无法跳脱“筹码”的旧思维看待两岸关系,甚至继续在刻意制造某些麻烦来阻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5月27日,以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为首的7位从事或研究两岸关系事务问题的台湾蓝绿阵营和学界人士,提出所谓"大一中架构"5原则,主张以此定位两岸关系。但从各方反应看,均采取了低调回应,且都以重申各自一贯立场为基调。舆论认为,虽然施明德等人的初衷是寻找两岸及台湾内部在两岸关系问题上的交集,但通观其立场与主张,其中一些提法本身就充满了矛盾,恐怕难以被各方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姚同发 《黄埔》2012,(3):72-74
他,20年间往返两岸100多次,差不多每两个月一次;他,主持中华两岸事务交流协会,20年问组织各类团队互访,最多时一年达二、三十个团;他,20年间参加过50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对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深刻的洞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誉其对两岸关系发展具“精准的预见力”。  相似文献   

4.
杨秀芬 《台声》2001,(1):13-13
陈水扁日前企图借由美国智岸人士向美国政府建言,希望在“三不”之外应加入“反对中共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第四不,然而,陈水扁的真正目的应是借由美国智库人士向中共当局建言,这种舍近求远希冀美国强权介入两岸问题的作法,对日益恶化的两岸关系能否产生效果?陈水扁若能反求诸己,是否将更为有效?  民进党执政后两岸关系紧绷,迄今未能建立一套“机制、说法、论述”,犹自不愿在“统一”与“独立”的选项中表态,使得两岸无法在平稳状态中逐步向前。  陈水扁自上任之初,即频频发表所谓“两岸关系会柳暗花明”、10月底两岸问题会马…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6,(21)
正连日来,在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上,与会两岸人士高度评价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认为讲话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原则立场上坚定明确,在推动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交流方面释放的善意诚意亲切感人,为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台湾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与洪秀柱主席的会面深具意义,对两岸关系将产生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是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两岸关系遭遇近6年来最大挑战的一年。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的对台政策新论述新主张在台湾岛内获得积极反响,两岸经贸合作保持良好态势,两岸人员往来规模持续扩大,两岸民间社会交流继续向基层扎根,尤其是两岸事务主  相似文献   

7.
王忍 《统一论坛》2014,(2):64-66
马年伊始,海峡两岸互动频繁,继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首次正式会面后,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习近平情真意切地阐述了“两岸一家亲”的思想,呼吁两岸同胞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两岸关系能否有新的突破,两岸领导人能否实现见面和会晤呢?  相似文献   

8.
声音     
《台声》2015,(12)
<正>夏立言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虽然有人认为两岸关系过去一段时间有"波折"、2016选举又近,但台湾当局未来仍会持续推展两岸事务,除两岸制度化协商外,还有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以及双轨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杜紫军台当局"经济部长"大陆是(台湾青年)创业过程中的重要市场,台湾年轻创业家应好好运用;但大陆创业风险较高,最好的方式是"立足台湾、开拓大陆市场",在台湾把公司经营模式、技术开发稳固后,再进大陆市场,这样成功机率才会较高。  相似文献   

9.
陈斌华 《两岸关系》2013,(11):12-12
10月6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鲁办主任张志军在印尼巴厘岛陪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后,与台湾方面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王郁琦进行了简短寒暄,双方同意建立直接联系,加强交流沟通,并推动双方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既符合一个中国原则精神,又适应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需要,合隋合理,积极务实,对于推动两岸关系继续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开创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华 《两岸关系》2013,(1):46-47
2013年元旦,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以"奋起行动、扭转未来"为题发表新年祝词,其中涉及两岸关系的内容是仅次于岛内事务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所占篇幅较少,但却释放了重要讯息。在坚持"九二共识"、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制度化方面,祝词立场观点鲜明,有利于两岸政治互信的增强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巩固与深化。强调继续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有利于不断增进两岸互信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24)
<正>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一致愿望,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蓬勃活力,更是近年来两岸同胞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秉持的努力所在。2015年,两岸教育领域继续保持"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两岸学生和教育界人士间交流互动更为活跃。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是涉台外交形势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发展的一年。台湾当局在重视改善两岸关系的同时,继续推动“活路外交”政策,积极、务实拓展国际活动空间。两岸通过非正式管道,就台湾涉外事务具体个案安排进行沟通与协商,并取得进展。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与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一个中国国际框架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13.
自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人民间的民刑事件大幅度增加,亟需制定两岸关系特别法,使两岸民间交往纳入法律轨道。两岸法律界人士很早就提出了这一问题。在1988年11月中旬于香港举行的“海峡两岸法律理论与实务座谈会”上,两岸律师再次共同重申了这一呼吁。此后,两岸民间团体、人士乃至官方机构都纷纷行动起来,推出了各自起草的“两岸关系法”草案,先后有5家7个版本的“两岸关系法”草案出台,分别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新时  钟华城 《台声》2014,(3):27-29
2月11日下午,南京紫金山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第二次握手,开启两岸官方对话。这是继1949年以来,两岸事务主管负责人首次实现正式会面。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址,并达成积极共识。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两岸关系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接见台湾地区代表团体,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展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作为。2014年,两岸关系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接见台湾地区代表团体,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展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作为。但同时,"反服贸运动"、"九合一"选举等岛内因素对  相似文献   

16.
7月28日、29日,以“深化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为主题的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步入巩固深化新阶段的重要时刻,国共两党高层和两岸各界精英人士再度聚首,共同汇集两岸民意,凝聚各界共识,提供政策建言,达成17项“共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6,(3):78-78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4月16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人士时。对两岸关系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谢文 《两岸关系》2000,(8):28-35
6月,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何汉理在谈到两岸关系时表示,由于台湾新领导人已经放弃了1992年海协、海基两会共识,不再对统一有所承诺,导致两岸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共识正在瓦解”。 何汉理说,从台湾新领导人处理两岸事务的方式及其就职演说中,“我看到台湾与大陆的一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4)
<正>一年一度的对台工作会议于1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作为两岸关系面临新形势、新变化的情况下,大陆举行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对台工作会议,对于当前及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所谓两岸关系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即过去一年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些新突破,也出现了一些新挑战。"新突破"方面,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起常态化联络沟通机制,负责人实现了互访;两岸两会协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2月以来,在台湾岛内接连举办了多场由两岸学者参加的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其中两岸统合学会主办的"台北会谈"、章亚若教育基金会主办的"九二共识"20周年论坛、台湾劳动党和中国统一联盟举办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引起两岸媒体广泛关注。这一系列研讨会聚焦两岸政治议题,出席研讨会的两岸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可谓精锐尽出。大陆从事两岸问题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几乎悉数与会。台湾岛内各阵营高度重视,踊跃参与,一些民进党人士及亲绿学者也都应邀参会。两岸专家学者围绕两岸关系中的重要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各抒己见,交锋固然激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