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法是调整与规范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程序的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总和,是行政程序法律化的表现形式。行政程序法是我国正在酝酿的一部法律。法治社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我们必须了解并接受其法理基础与法律价值。西方行政程序法的理论基础有: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美国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法国的行政法治原则。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没有孕育自然公正原则的基础。对权力的规范和限制是法治原则在行政领域的具体体现。行政程序法的法律价值在于:建立行政秩序、追求行政公正、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2.
饶常林 《唯实》2004,(7):50-53
行政程序违法责任的实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程序违法 ,承担法律责任的具体形式。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程序违法责任的实现形式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简单。完善我国行政程序违法责任的实现形式 ,应区分不同的程序 ,不同的情况 ,确定无效、撤销、补正、确认违法、责令履行职责、赔偿等不同的法律责任实现形式 ,以建立多样化的行政程序违法责任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美国非正式的行政裁决行为并没有普遍适用的规则。目前主要通过个别法律规定、联邦行政程序法中可以利用的规定以及宪法中的正当程序条款进行调整。我国应参照美国的经验,明确行政程序要求,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行政程序。美国非正式行政程序与我国的具体行政程序相对应,其最低程序保障的内容适用范围,以及之后的救济方式都对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质疑违反法定程序之行政行为的撤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的价值包括工具价值和独立价值。正义与效率是行政程序独立价值之根本。我国对违反法定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一律撤销的僵化处理模式忽视了行政效率与程序违法的多样性,没有关注对公共利益和公民信赖利益的保护,不能充分实现行政程序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根据程序违法行为的不同情形设定不同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依法治国方略,经过十几年的普法教育,全国人民的法律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这种法律环境对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不少行政主体和国家公务员显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形势,特别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问题常常被忽略。行政程序违法使其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相似文献   

6.
吕学军 《宁夏党校学报》2006,8(1):94-96,F0003
在现代行政程序中,行政相对人成为主要程序主体的地位理应受到尊重。而通过行政程序法确认相对人程序参与权利正是弘扬权利保障这一时代主旋律的具体体现。行政相对人行使程序参与权有其深远的民主与法治基础。行政程序法不仅要明确规范确认行政相对人具体的程序参与权利,而且要对行政相对人行使程序参与权利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行政程序违法责任制度是行政法律制度中一项重要制度。而我国目前行政程序违法责任的法律规范存在不少缺陷,需要采取措施系统构建行政程序违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8.
李秀梅 《新视野》2005,(6):65-67
我国《宪法》终于对行政补偿有所规定了,这说明行政补偿的特殊性基本上得到承认。目前,我国行政补偿立法存在严重问题,行政补偿领域政策调整的倾向性很明显,导致了许多纠纷。所以,俟时机成熟,应该制定统一、独立的《国家补偿法》,对行政补偿的原则、范围、程序、资金来源和管理等做出具体而合理的规定,以有助于我国公民财产权的法律保障,有助于行政权力的规范行使,有助于协调公私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9.
一、正当性是“正当法律程序”对行政程序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追求社会公正从司法领域向行政领域延伸和发展,人们从要求法官公正进一步发展到要求政府公正,行政程序的概念就被提出来了。行政程序可以界定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实施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行为时所应当遵循的方式、步骤、时限和顺序。就其本质而言,行政程序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并不含有任何价值取向。正如法律有善恶之分一样,行政程序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一个善的实体行为在不正当的程序之下,可能会取得相反的效果;而一个恶的实体行为在一个正当的程序…  相似文献   

10.
方宏伟 《唯实》2006,(4):55-58
我国分散性的行政法法体模式所造成了一系列的弊端要求行政程序法典化.近年来的依法行政实践已为行政程序法典化提供了铺垫.未来的行政程序法在目标模式、内容选择和体例安排上,要考虑我国法律传统、现状和现实要求,做到逻辑性和务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