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论印尼华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原理,以印尼华人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本体的解析、时空的察析及其运动态势的审视认为,印尼华人文化是一种构成多元、部类层叠的复合文化,是一种处在不断“当地化”又坚持“中华化”、对立统一运动的移民文化;印尼华人文化既有别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又不同于中华文化,是“移居”印尼的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异族文化综合融合的结晶,是印尼华人的族群标识,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族(部族)文化,即华人“部族”文化;印尼华人文化复合了大量的中华文化和非中华文化要素,与生俱来就是中华文化与在印尼的各异族文化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中介,是印尼华人、印尼各民族(部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国发展与印尼的友好关系、睦邻善邻友邻、构建和谐亚洲和世界的重要资源,是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文化学原理,剖析了当今的印尼华人依然分离分治的现实,并指出这决不仅仅是少数人的行为所致,而是印尼华人"两集团四群体"一体多元状态的深刻反映,是印尼华人文化一体性与多元化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和美好愿望为转移的一种文化运作机制所致.因此,大可不必为世纪之交印尼华人大联合大团结之昙花一现而悲观失望、横加指责.不过,鉴于凡印尼华人大联合大团结之际,便是其合法权益得以保障、社会地位得以改善之时,因此,又不可对当今印尼华人的分离分治无动于衷、顺其自然.文章依据印尼华人及其文化的本体性征和运动态势认为,印尼华人应该充分利用当前印尼民族民主运动所给予的最好机遇,在坚持投身于印尼政治改革、经济重振、文化重构、民族重组、国家重建的过程中,努力求同存异,殊途同归,以真正实现华人的大联合大团结,而自觉理性地践履、建构、完善印尼华人文化则是其千头万绪之纲、百废待兴之领,因为印尼华人文化是印尼华人消除派性的"基本建设工程",又是印尼华人整合为一的"求同存异之本",还是印尼华人得以顺时应变、与时俱进、绝处逢生、千秋万代的"安身立命之道",归根结底,是面临挑战与机遇、分化与重组的21世纪印尼华人进行"部族"建设,最终实现以"华族"整体在印尼民族中与各原住民"部族"殊途同归、和谐共济并谋取更好生存、更大发展之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3.
佛教是当今印尼政府承认的五大宗教之一。目前印尼佛教徒有一百多万人,主要是华人。佛教在印尼有悠久的历史。它与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影响密切相关。探讨印尼佛教的历史和现状,有助于对印尼文化史、中印(尼)文化交流史和印尼华人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既是印尼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也是印尼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而对于中国来说,印尼不是主要的贸易伙伴,只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从中印尼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分析的结论看,印尼可以在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方面加大对中国的出口,而中国可以在制成品方面加大对印尼的出口。两国贸易的互补性指数表明两国在技术条件、要素禀赋、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本属于垂直型产业间贸易,具有较为广阔的贸易发展空间。当前中国与印尼的贸易正面临着一些障碍与困境:印尼频繁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立案,中国与印尼之间的传统能源贸易也面临不可持续的困境。鉴于以上各种原因,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印尼,来提升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印尼华人困境是个有着漫长历史而又十分复杂的民族问题.我们在观察这一现象时不排除经济、政治的作用,但在其背后我们能否有更多的思考.本文认为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化冲突,文化适应的失败也是印尼华人陷入困境的重要根源.民族之间的同化需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接纳、相互适应、相互认同.因此,同化也就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不断冲突、不断整合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6.
天主教在传入越南的初期是与其传统文化相冲突的,但是后来却显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并在信仰和礼仪层面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越南天主教。天主教与越南传统文化融合是与天主教在全球的广泛传播、越南宗教文化的包容性、宗教界人士的积极推动分不开的。这种融合现象充分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是可以和谐共生、共存共荣的。  相似文献   

7.
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但是大部分印尼人尤其是爪哇人信奉的伊斯兰教有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即带有浓厚爪哇特色的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与爪哇原始文化以及印度文化相结合而成的爪哇伊斯兰教。爪哇伊斯兰教强调的是实现内心或精神和谐以及社会和谐的价值观,但现实的印尼社会却与“和谐”相距甚远,所以爪哇伊斯兰教所崇尚和追求的只能说是理想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苏哈托时期印尼的资源在爪哇族与外岛民族之间的分配,主要采取中央与地方财政分割的形式.其分配格局是:爪哇独占鳌头而外岛只分得残羹剩饭,它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政治-文化不平等在经济领域的投影,反过来又深刻地影响着印尼的民族关系.本文将政治-文化与经济利益的纠结,作为探索资源分配与民族关系互动的切入点,并试图循此路径使问题的分析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张洁 《当代亚太》2006,(8):59-64
从文化角度考察印尼腐败问题长期存在和反腐失效的原因,是全面研究印尼腐败问题的必要之举。爪哇传统文化中的尊敬与重视社会和谐的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等级制为特征的政治文化,是庇护制和主公制度形成的文化基础,也是腐败问题在印尼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在建立健全的反腐法律机制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构建本国特色的廉政文化,对于印尼长期的反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印尼社会特点看伊斯兰教与政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伊斯兰教在政治中的影响较小.这是由印尼社会的特点决定的.印尼是多元种族社会,主张融和的爪哇文化占主导地位,印尼穆斯林大都属名义穆斯林,加之威权政治下的弱政党制度,使得印尼人更拥护潘查希拉而不是伊斯兰教为立国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印尼华人已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主要表现在政治上认同印尼为自己的祖国,经济上成为当地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文化上虽保持华族文化传统习俗但已逐步当地化.尽管如此,华族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印尼政府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当地社会改变对华人的偏见,华人更积极主动地融入主流社会,中国政府严格区分印尼华人与华侨,这样才能促进印尼华人更快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印尼政坛出现了多起腐败案件,严重影响了民主党和执政联盟的威望;苏西诺在呼吁声中成功改组内阁,保持政局稳定;地方分离主义、暴力冲突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社会不稳定。但是印尼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发展良好,国际信誉评级被提升至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对外关系方面,印尼注重加强与东盟的区域合作,同时积极扩大与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In Indonesia, local government is endowed with important policy prerogatives and local politics is key to advance social welfare. The literature on Indonesian local politics has convincingly exposed serious limitations in local democratic practices, and it has questioned the ability of local democracy to promote genuine political change. This work, however, predominantly focuses on elite politics and specific forms of accountability based on patronage and clientelism. In this paper, we study democratic accountability in Indonesia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Drawing from th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on voting behavior, we hypothesize that Indonesian voters evaluate local politicians for their performance, and that they vote to reward or punish them for what they do in office. The analysis of three original surveys conducted in the cities of Medan, Samarinda and Surabaya offers partial support for this argument. While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alua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support for incumbents, the strength of this link varies substantially across individuals and cities. The results shed new light on voter-politician linkages in Indonesia, suggesting that forms of accountability different from clientelism may emerge in this large and diverse country.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印度尼西亚国会通过的争议多年的新<国籍法>,取消了已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在印尼国籍问题上带有族群歧视性的条款.新<国籍法>不仅为包括华人在内的印尼外来族群获得平等的生存权利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而且也为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试从印尼华人民族权利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印尼华文教育多样性发展的可能前景,希冀能够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关于印尼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路在何方?——印尼华人社会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 年5 月印尼发生社会大骚乱,华人成为袭击对象,生命和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印尼局势的发展和华人出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正确看待印尼华人的几个热点问题,即关于华人控制印尼经济的争论,华人同化和印尼排华问题,有助于印尼社会的稳定和华人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9·30事件"与约翰逊政府的印尼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9·30事件”前后,约翰逊政府通过培植与以陆军为首的印尼军人集团以及军人政权的特殊关系力图影响乃至操纵印尼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走向,从而深刻地介入印尼的内部事务。对印尼陆军的政策构成了美国印尼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印尼在华的合约新娘问题引起了中国、印尼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印尼经济发展的差距、非法中介谋求暴利和印尼新娘对富裕生活的向往,成为在华印尼新娘群体日益扩大的动因。在华的印尼新娘问题并不是单一的社会问题,其中杂糅了商品化婚姻、人口贩卖和婚姻诈骗等问题,处理起来千头万绪,十分棘手。稍有不慎,极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印尼的中国劳工问题"。因此,在解决在华的印尼新娘问题时,中国应完善涉外婚姻法,加强与印尼的合作,严厉打击从事非法涉外婚姻介绍的个人或组织,严厉惩治人口贩卖,及时解救被贩人员,建立健全跨国婚姻纠纷应对机制,尽快形成两国婚姻信息的互通机制及查询制度,共同扩建自由婚姻领域,促进跨国婚姻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范·勒尔在《印尼的贸易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运用韦伯式社会学和经济史理论与方法来分析早期印尼及亚洲的贸易与社会,以广阔的视野对东西方贸易作了比较研究.他力图打破当时在西方广为流行的欧洲中心观,主张从亚洲自身来观察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提出每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的不能为别的文明所取代的文明,同时各个文明之间有平等的价值和地位,从而为印尼及整个东方历史的重新解释找到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