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议程与框架:西方舆论中的我国外交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瑛 《欧洲研究》2008,26(6):1-16
本文以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话语为切入点,探索了当代中国外交话语在西方舆论中的角色问题。通过对2004-2008年间LexisNexis数据库②中新闻文本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解读,笔者发现,我国的外交话语目前仍无法为西方舆论设置议程,西方舆论反过来对我国的外交议程还采取了一种反向设置;同时,西方舆论对中国的外交话语主要采取负面、对抗的立场解读,东方主义框架和负责任大国框架交叉使用,进而通过议程的反设置和框架的选择生产出符合西方利益的新的话语意义。要实现中国外交话语在当前舆论环境中的突围,需要从改变西方公众对中国的态度着眼,这既要求中国外交话语自身的调整,又呼唤构建有利于中国外交话语的全方位传播网络。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范式”转变,国会亦成为“全政府”对华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检索第115—117届美国国会涉华提案、抓取发起提案数量较多的议员涉华推特推文进行框架分析,发现此期间涉华专门性法案增加,议题广度前所未有,而议员涉华推文与提案之间存在一定的主题属性关联。通过对推文和提案的对比、归纳,可总结出四种框架:主权与人权议题、军事与安全议题、经济与科技议题、新冠疫情议题。美国国会对华议程设置总体呈现出“污名化”的负面倾向,其主要是由国际秩序的相对变化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赵斌  唐佳 《德国研究》2022,(3):25-43+125-126
全球气候政治的公平正义离不开社会性别观照,探析女性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及其行动逻辑,具有深远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性别平等和气候变化立法等问题领域,欧盟长期处于前沿地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从区域议程设置视角出发,结合传播学和国际关系研究,对欧盟女性参与气候治理的实践进行过程追踪,发现欧盟女性通过“公共议程—政策议程—区域议程”这三个阶段来参与气候治理,而“叙事者出场”“价值维护”“溢出效应”分别是这三个阶段中的关键环节。由于成员国偏好差异,欧盟女性气候政治的制度化建设任重道远。在妇女事业发展、社会公正、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进程中,给予性别观照应有的理论深化及实践生长空间,或将是值得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秩序构建问题上,伊肯伯里的"自由国际秩序"理论、普里马科夫的多极世界思想、基辛格的国际秩序演变观,是三种来自不同思想谱系、取向与功能各异、对国际秩序延续和转型有着各自思考的理论。虽然三种立场之间有时看似对立,存在着相互冲突与逆转的可能,但是不排除彼此接近、展开对话,乃至探寻共识的空间。从物理学意义上的外在结构,或简单引用历史先例,来寻找未来世界秩序演进的轨迹,显然已经不够。关注上述不同立场间的争议与各自在互动中的调整,研究各大国间很不相同的国内进程与"全球转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2020年初俄罗斯开启了"2024议程"。俄罗斯政府改组和普京提出宪法修正案等一系列重要部署与相关的广泛讨论,不仅旨在解决社会经济的紧迫挑战,同时也指向2024年现总统任期届满之后的中长期政治经济安排。像俄罗斯这样将当下困难问题的处理与长远发展战略部署加以联系,将本国内部事务的转型与未来世界发展的潮流相互衔接的做法,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5.
文章试从马特拉的著作入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展现其对国际传播的看法,透视分别以商业文化和启蒙文化为背景的“传播的全球化”与“传播的世界化”概念的差别,归纳出“全球化体现着同质化的商业意识形态”和“世界化表现为对传播流动进行多元民主挪用和尊重公共服务”的命题。对马特拉国际传播观的分析使我们看到在追随实证主义的传播商业逻辑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选择的可能性,一种尊重差别、争取传播民主权利和促进公共服务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传播理论研究的多元化,而且在我国走向世界大国的过程中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广播技术的进步,基于听觉感知的播客,在海量信息时代成为独具特色的传播媒介。法国作为较早发展播客的国家之一,将其积极运用于国际传播实践中,并取得明显成效。本文通过厘清法语播客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全球用户的使用特征,深度解析法国国际传播的媒介实践。研究发现,法国播客扮演着语言和艺术文化的“培养”、政治科普和外交政策解读,以及“文化多样性”传播策略下文明论争呈现的多重角色。以此为鉴,我国媒体可通过优化以播客为代表的听觉媒体传播策略,多维度提升对外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7.
作为海洋战略实施的具体措施之一,十多年来越南外交研究机构持续主持召开关于南海(越南称"东海")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已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机制。第12次南海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越南因应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和南海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呈现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各届会议的新特点。越南主流媒体对此次会议给予了较多关注和宣传报道,力图表现出研讨会的所谓"公正性""学术性""法理性"特点,反映出的意愿则是服务于攫取和扩展自身海洋权益的目的,并与美国关于南海问题的声明立场相呼应。举办方试图通过国际学术研讨会平台的形式,渲染南海复杂和严峻的形势,推卸在南海制造麻烦和分歧的责任,宣扬其南海政策主张,寻求影响和主导在南海问题上的国际传播话语权。维护南海的和平、合作与发展是南海区域国家和东盟的共同愿景,推动这一愿景的落实是各方的责任,越南需要拿出切实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其媒体也应该发挥出更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