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些年来,在民事纠纷案件中,经常遇到涉案的主要证据材料是民国时期文件的情况,给案件的审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笔者结合鉴定过的案件,从伪造的民国时期文件的特点、民国时期真实文件与伪造文件特征上的主要差别、可疑文件的检验途径和应注意的问题四个方面探讨了伪造民国时期文件的检验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曾出现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的热潮。民国政府自上而下对贵州少数民族进行了8次调查,对民族名称、分布地区、人口数目、教育情况、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民族源流及土司情况等都做了调查,它是民国时期贵州少数民族情况的真实记录与反映。同时,贵州“民俗研究会”和“边胞文化研究会”等机构,也对贵州少数民族开展过调查。本文根据有关档案史料,就民国政府对贵州少数民族调查的情况及成果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盲聋哑特殊教育——这一教育百花园中的奇葩,正日益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与热情支持,这个长期被忽视的特殊领域的研究也正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这里主要论述了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的理论来源,各级政府对盲聋哑特殊教育的支持及法规,西方传教士开创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民国时期盲聋哑特殊教育创立发展的意义与局限等。  相似文献   

4.
顾倩  翟瑞 《求索》2013,(6):216-218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它形成了独特的高等学校董事会制度,该制度立足于西方大学的先进经验,借鉴了美国的大学董事会管理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私立高等学校董事会的形成并不是一味地抄袭西方的经验.而是结合了当时中国具体的文化背景,这就使得该制度得以在中国逐渐成型,其呈现了鲜明的中国本土化色彩。研究民国私立大学董事会的外发与内生性因素.对于我国教育管理制度的设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宗蔚 《重庆行政》2015,(4):104-106
在我国云南省有一所军校,在创办之初它就与天津讲武堂和奉天讲武堂并称为“清末三大讲武堂”。在民国时期它又与保定军校、东北讲武学校和黄埔军校并誉为“民国四大军校”,它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  相似文献   

6.
杨乃良 《桂海论丛》2001,17(2):94-96
广西很早以前就开始对外贸易 ,广西三关开关后 ,对外贸易有了详细记录。民国时期 ,特别是新桂系统治时期 ,广西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其影响不仅局限经济方面 ,它对广西整个社会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杰 《传承》2013,(8):136-137
民国时期我国篮球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是知识分子提倡、篮球技术改进及社会推动的结果。这揭示出民国时期国人体育强国的梦想,也体现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8.
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杂居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统治制度。清朝大规模改土归流后 ,土司制度逐渐被废除 ,但到民国时期云南仍有土司存在。本文根据国民政府对土司的几次调查 ,拟从民国时期云南土司存在的原因、国民政府对云南土司的调查及调查总结 3个方面进行探讨 ,说明民国时期云南一直存在土司制度 ,云南土司的存在体现了民国时期云南政治统治的两重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武建强 《求索》2012,(2):99-101
作为国家和社会关系结构中"公共空间"理论,实质在于揭示政府与民众的政治生活,即社会通过公开的讨论与批判而形成公共舆论,从而强化国家活动的民主色彩,它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力量变化状况及国家政治制度民主性,并赋予公民充分的政治参与权利及保障。中国历史上的民国时期最早进行了民主的政治实践,那么那段历史时期围绕公共事务的治理,是否具备了多主体参与政治和批判的公共场域?本文力图根据公共空间理论,剖析民国早期不同政治势力的历史活动,及有利于公共空间形成的政治条件,得出民国时期的"公共空间"雏形已经初步形成的结论,并揭示它对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华人世界共同体想象区域的不同层面时,广东是一个典型样本.《申报》关于南洋粤侨的历史记录,成功地讲述了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历史认知,通过"诉苦"与"树标"的书写逻辑,建构了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历史形象,塑造了民国时期南洋粤侨的价值观念,讲好了民国版本的"南洋粤侨故事".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师资雄厚,以培养和积累西学素养为要旨,注重英文经典的广泛阅读和严格的写作训练,并强调英语的实际应用。民国时期自主、开放的办学思想和通才教育理念是当时大学英语教学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民国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为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吴布林 《求索》2013,(9):71-73
当时民国时期农村金融枯竭同样是摆在当时政府面前的一大问题,史学界就民国时期农业贷款问题展开了研究认真,并形成几个热点和争鸣的问题.时今天“三农”问题颇有借鉴意义。为此本文较为详细地检索了1980年以来研究成果,重点缕述几个重要专题,以探寻民国时期农贷研究规律、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人事诉讼程序作为特别民事诉讼所适用的程序,曾被载入民国时期的民事诉讼法典之中,作为处理有关婚姻、收养、亲子等基于身份关系的特殊案件的依据。它的设置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实践意义。它以独特的内容和方式适应了特定范围内特定人群特种类型民事诉讼的需要,为解决身份关系诉讼,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晔 《前沿》2012,(9):185-187
由于近代资本主义因素对传统农业的渗透不足,致使民国时期的农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未能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反过来又使弊病繁多的农业问题更加严重。基于此,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问题进行考察,首先分析了民国时期的农业基于生产技术和经营规模的经营方式,然后讨论了该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瓶颈,在参照经济学家方显廷和卜凯典型农业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民国时期农业经济思想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红英  汪远忠  李胜坡 《前沿》2010,(12):130-133
民国时期民法首次规定了夫妻离婚财产分割的制度,极大地触动了中国封建传统观念,动摇了男尊女卑的天常之道,为民国时期重构婚姻家庭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司法实践,进一步宣传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又受着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司法制度已相对完备,但以往研究主要从文本的角度探究民国时期司法制度的特性和价值.本文结合一则民国时期鲍景惠与王玉贞离婚案件,从司法实践的视角来探讨了民国时期民事司法制度实践中的最高法院分院设置问题、上诉到最高法院案件的法律审问题、事实审中的"当事人主义"的司法原则问题,以期对今天法制现代化进程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池子在北京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位于天安门东侧,明、清时期是皇城的一部分.曾作为内务府的宫库区,一直是一块不能随便出入的禁地。民国时期,厚厚的隔墙被人打开了一个门洞,后来发展成为以居住为主的街区。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和内政外交事件频发的多事之秋。由于国力的衰弱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国时期曾先后发生了多起外交危机和外交突发事件,国民党政府从当时的条件、环境和自身的需要出发,对这些涉外突发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由于特殊时代背景及政治因素,对康区藏人的称谓呈现了多元化和相对纷杂的情形。民国时期康区藏人的称谓主要存在四个系统,四种称谓承接历史传统的“番”和最具民国特点的“康”两个称谓及其语境,并总结了民国时期康区藏人称谓的若干特点。从康区藏人称谓,可以窥见在民国这样一个特定过渡时期,民族的区分、识别与认同实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王献军 《新东方》2013,(5):21-24
黎族男性文身是整个黎族文身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它处于一个次要的地位,但也不能不提及。本文从古代黎族的男性文身、民国时期的黎族男性文身和1949年以后田野调查中的黎族男性文身三个阶段纵向探讨了整个黎族男性文身的历程,并和黎族女性文身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