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是中欧关系的"大年",双方安排了一系列高层会晤活动。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中美经贸摩擦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重要因素。新冠肺炎疫情为中欧合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欧之间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擘画疫情后双方合作的蓝图。美国因素的干扰也让中欧关系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未来,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潜力仍然巨大,欧洲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  相似文献   

2.
杨志远 《传承》2012,(4):84-85
中欧关系在国际体系中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1975年双方正式建交外交关系以来,中欧关系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全方面和多领域的合作格局。双方在经贸及其他各领域的合作也伴随着政治关系的改善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至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中欧关系又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的历史特征。将首先从金融危机后的中欧关系的变化入手,简要概述2008年至2010年之间对中欧关系产生影响的历史性事件,然后综合这些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对中欧关系发展中的合作与阻碍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中欧关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原因在于中欧双方在很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存在共识、经济上互补以及双方没有重大政治经济利益冲突。但是,当前中欧关系面临的一些障碍仍然是我们必须正视并认真思考的问题,比如人权问题、欧盟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和来自美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声音     
“希望双方把好中欧关系的‘方向盘’,提升中欧合作的战略水平。推动中欧关系未来10年取得更大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与繁荣作出两大主要经济体、两大文明应有的贡献。”——11月2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格洛斯部长,尊敬的冯·伯斯特市长,尊敬的施密特前总理,尊敬的德莱尔主席,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很高兴在金秋时节与大家相聚汉堡,共同出席中欧论坛第二次会议。中欧论坛自创立以来,为加强中欧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借此机会,我要向长期致力于中欧友好合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中欧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欧领导人建立了年度会晤机制,双方确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在商签新一代伙伴合作协定,  相似文献   

6.
王朔 《人民论坛》2021,(8):76-79
中欧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近年来合作需求更是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其中的竞争性也日渐显现,双方关系正进入一个新阶段,特别是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速了欧洲对华认知的转变。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状态,对中欧来说都既是挑战又是契机。面对进入新阶段的中欧关系,我们应当理性客观认识,精准把握欧洲的心态变化,积极构建共识、管控分歧,共同维护中欧合作发展的大局,为强化全球治理共尽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中欧关系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欧洲掀起了“中国热”、中国迎来了外交“欧洲季”。中欧宣示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双方完全可以为使21世纪成为和平、合作和发展的世纪而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8.
3月31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盟总部时强调,应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升级版的战略伙伴关系,能否达成,关键在于中欧双方能否用全新的视角定位彼此,抓住机遇,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的中欧关系,媒体经常报道的是双方关系出现了一些摩擦和麻烦。毋庸讳言,过去一年里,中欧、中法关系的确出现了一些麻烦,欧洲的某些行动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反感和愤慨,中国也做出了必要的反应,这是完全正当的。我以为,我们一方面要认识中欧关系出现一些麻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要看到中欧关系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欧关系向“竞合”方向深入发展,欧洲议会涉台决议通过的速度大幅提升。从2021年“欧盟—台湾政治关系与合作”决议案的出台过程看,欧洲议会的对华政策取向、“党团政治”特点以及台湾当局对欧盟的政治游说构成了涉台决议出台的政治机理;而涉台决议通过的“低门槛”和“程序便利”则为决议案的加速出台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上二者共同构成了当前欧洲议会涉台决议出台的因果机制。虽然当前欧洲议会的涉台决议尚无法动摇欧盟的一个中国政策,却推动了欧盟内部“挺台”氛围和势力的进一步形成,使中欧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因素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1.
1.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2006年9月9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出席了会晤。欧洲理事会主席芬兰总理马蒂·万哈宁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代表欧盟出席了会晤。2.双方领导人认为,中国和欧盟在过去10年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欧关系也逐渐深化并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认为,加强中国和欧盟关系对中欧长远利益、亚欧合作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双方领导人强调了高级别政治对话和各级别磋商对增进理解与信任、扩大共识和提升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双方领导人欢迎新近建立的定期战略对话机制。这一机  相似文献   

12.
《今日广西》2007,(11):1-1
自1967年东盟成立以来,中国同东盟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但总体向前的发展过程。受冷战、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及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彼此一度相互猜疑、对立,后来逐渐和解、合作,直到建立和逐步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991年至今,双方关系发展全面提速,渐入佳境,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年年有新进展,年年有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万哈宁总理,女士们,先生们:我很高兴在美丽的赫尔辛基出席2006年中欧工商峰会。首先感谢会议组织者的热情邀请和精心安排。今天,近500名中欧工商界人士相聚在这里,共商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大计,这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生动写照。在座各位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市场前景,我愿简要作一介绍,并就进一步加强双方经贸合作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访问欧盟总部期间,我在中欧投资贸易研讨会上发表了演讲。今天,我很高兴又出席中欧工商峰会,同新老朋友见面。我们为加强中欧友谊与合作走到一起。在此,我愿与大家共同探讨发展中欧关系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1.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2006年9月9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中国出席了会晤。欧洲理事会主席芬兰总理马蒂·万哈宁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代表欧盟出席了会晤。2.双方领导人认为,中国和欧盟在过去10年中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欧关系也逐渐深化并发展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认为,加强中国和欧盟关系对中欧长远利益、亚欧合作及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双方领导人强调了高级别政治对话和各级别磋商对增进理解与信任、扩大共识和提升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双方领导人欢迎新近建立的定期战略对话机制。这一机制已被证明是双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共同关心的双边问题坦率深入交换意见的有益渠道。  相似文献   

16.
尊敬的万哈宁总理,女士们,先生们:我很高兴在美丽的赫尔辛基出席2006年中欧工商峰会。首先感谢会议组织者的热情邀请和精心安排。今天,近500名中欧工商界人士相聚在这里,共商双方经济技术合作大计,这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生动写照。在座各位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市场前景,我愿简要作一介绍,并就进一步加强双方经贸合作谈一些看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8年来,国民经济实现了年均9.6%的高增长,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伴随经济的持续快速增  相似文献   

17.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09,(23):32-34
应全国人大邀请,埃及人民议会副议长扎伊纳布·拉德旺率团于12月4日至10日对我国进行友好访问,并出席中国全国人大与埃及人民议会举行的定期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会议期间,双方就中埃关系、两国议会交往、国际金融危机、应对气候变化、尊重文明多样性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双方高度评价了机制交流为两国议会关系发展所作贡献,一致表示将继续发挥议会交往的特点和优势,共同推动中埃战略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创造》2010,(12):12-12
“云南发展潜力巨大,越南希望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内容,在巩固云南与越南北部地区合作的同时,加强云南与越南中部和南部各省市的合作,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和欧盟通过对话与合作,使双方关系步入了稳定、务实、全面发展的健康轨道,成为大国关系中,相对稳定、上升的一组关系。 有人说,发展中欧关系双方都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其一,双方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在当前“一超  相似文献   

20.
问:9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表了首份对华政策实施报告,主张进一步加强中欧对话与合作。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答:我们注意到,欧委会近日发表报告,对1998年以来中欧关系及在各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回顾与评估,提出了一些建议。报告主张欧中进一步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对此,中方表示欢迎。近年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欧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领导人经常会晤,政治对话与磋商富有成果,经贸、科技等各领域的交流与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