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新型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亲属法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亲属法学作为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的理论凝练,就不可能不重视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婚姻家庭法治应以回应社会现实为己任。关于亲属法在回归民法典的路上如何保持自身的特性,立法价值选择是一个重大问题,应予厘清和重视。作为分支体系的亲属法在价值取向上与民法典具有一致性,但只是其中的一面,兼具社会法的属性,对家庭和意义的强调应超出对个人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保护法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环境保护法把维护人类利益、人际社会秩序和当代人的公平作为价值取向,但是,这些传统的价值取向已经不符合环境时代的要求。环境时代的环境保护法要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确立人类利益和生态利益并重的利益观,维护人际社会秩序和人与自然生态秩序的秩序观,兼顾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的公平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内涵、体系构成和价值取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以便能更深刻理解社会保障法的内涵,社会保障法的本质是保证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在现阶段,探索社会保障法和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齐科 《法制与社会》2011,(25):296-296
信息技术所引发的新军事变革冲击了包括军事立法、军事司法、军事执法在内的军事法各个领域,重新审视新军事变革中军事法的价值取向,对于指导军事立法等方面具有显著地意义,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将军事法服务于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个最终任务上来。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市场规划的重要法律,不仅协调着市场秩序,而且关系到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因此,它在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济法,他是国家干预的产物。对于它的价值取向,学界有多重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两点:效益和公平。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它又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法的公平正义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价值”,一般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的效用。根据马克思关于价值的观点,“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马克思关于价值的一般定义对于理解法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法律制度与人存在一定的价值关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之人性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经济法产生的逻辑及主要内容考察,经济法是“人性冲突与调适”的法律形式。就实践而言,经济法产生于市场失灵,而市场失灵的深刻原因在于市场领域内人性的冲突;就立法而言,经济法产生于民法失灵,而民法失灵的真正根源在于民法注重人性解放的同时,对人性的反映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经济法应当从厚重的“纯经济色彩”的层层包裹中破壳而出,复归人性之路。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法的正义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理论之树常青,关于知识产权价值的讨论也应当是常谈常新。不同的法律制度蕴含并追求不同的价值,且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也不例外。知识产权之所以正当,是因为它自身包含的价值;知识产权要持续其正当性,离不开对其所蕴含价值的不懈追求。公平正义和效率于知识产权,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没有了这两轮或者两翼,知识产权就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本期组织的三篇文章分别讨论了知识产权的正义价值、知识产权的公平正义价值和知识产权的效率价值,不仅体现了知识产权法对法学领域古老的公平正义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知识产权法对市场经济社会效率价值的追求。知识产权法不仅要激励创新以求社会进步,也要公平正义且有效的确定利益归属和分配以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罪犯的审美价值取向与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存在着明显的相悖现象。罪犯的欣赏犯罪与传统的追求和谐自然相悖;罪犯的醉心义气豪侠与传统的敬慕崇高伟大相悖;罪犯的倾心假丑恶怪与传统的向往美善相乐相悖;罪犯的向往腐化生活与传统的谋求天下大同相悖。我们教育改造罪犯就是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善良的审美思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洗刷他们丑恶肮脏的灵魂,使他们成为具有正常的审美观念的人。  相似文献   

10.
民族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秋华 《河北法学》2004,22(9):123-124
民族法研究的任务之一是民族法制建设问题 ,民族法制建设既面临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挑战 ,又承担着与民族法制传统相链接的使命。找准民族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 ,是民族法制建设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从历史的对比出发 ,总结出现代民族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民法基本原则体系的构建,应该建立在人性恶论假设这一近现代民法的价值前提之上。从对人性尊重的角度出发,民法基本原则的正面体系应包括主体平等、私权保护和意思自治;从对人性限制的角度出发,民法基本原则的反面体系应包括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和禁止权利滥用。以此为基础,不宜将民法定位为直接追求实体公平之法,当事人之间的实体公平,通过主体平等、意思自治、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所保障的程序公平,即可基本达致,因此公平不应当成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宏伟  魏炜 《法学家》2005,19(3):92-98
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历史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的体系.从反垄断法的成因来看,我们认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包括建立和维护自由、有序的竞争秩序的基本价值目标和实现社会整体经济效率与社会实质公平的根本价值目标.这些价值目标既存在着一致性又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可能.对于哪种价值优先,我们应依据"平衡协调"与"社会本位"的理念和原则并结合国内国际形势,作出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邓宏光 《法学论坛》2007,22(6):88-94
商标法的价值定位决定了商标法的取向,影响着商标具体制度的设计.目前我国《商标法》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立法宗旨,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应将商标法定位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商标权人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并应以此修改我国《商标法》的第1条规定.  相似文献   

14.
李桂林 《法学》2020,(4):64-76
法治价值观是法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决定着法治实践的方向与成败。法治的价值是法治因其性状和属性而对人的需要之满足的效用。法治价值不同于法律价值,是对法律价值的超越。对当代国际人权法和法治理论进行考察,可以从中总结出以人的尊严为导向的法治价值观。这一法治价值观的核心命题包括:人的尊严是法治的终极价值;法治是人的尊严的构成要件;法治对人的尊严而言具有构成性内在价值。法治与人权都是人的尊严的构成要件,是两个并列的概念。根据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的方法,法治对法律提出了特定实质价值与内容上的要求:法律的内容要符合维护人的尊严之要求,即法律要尊重和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15.
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英 《法律科学》2004,22(4):47-52
经济法的价值具有多元性 ,但当其多元价值发生冲突时 ,经济法应当以效益作为其基本价值。以效益作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不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体现在经济法的具体制度中。经济法效益价值可以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经济司法等途径得以实现 ,并与经济法其他价值存在连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刑法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智辉 《中国法学》2002,(6):98-107
刑法本身是理性的产物 ,刑法的改革也应当向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文中指出 ,我国刑法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淡化对刑罚威慑功能的崇尚 ,重视刑法导引功能的发挥。刑法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严密的法典、轻刑化、改革刑罚执行方式 ,以及通过建立和完善能够胜任理性司法要求的刑事司法系统和符合刑事司法规律的管理机制 ,从制度上保障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与私法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即正义。但婚姻家庭关系有其特殊性,因而作为身份法又有其自身特点,应以公平价值优先于自由与平等价值。在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问题上更应体现公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19.
人权的本性与价值位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只讲人权的阶级性 ,否认普遍性 ;只考虑“多数人的人权”而忽视“少数人的人权” ;片面强调“主权高于人权”、“集体人权高于个体人权” ;或只讲“生存权是首要人权” ,忽视政治人权居先的价值地位 ,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人权是自然性与社会性、阶级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抽象地强调“主权高于人权” ,有可能为以“主权压人权”的专制政权提供理论支持。当今中国的首要人权应是政治人权。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危机愈益加剧,我们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行政法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基础、政治思想基础及法理基础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缺陷。传统行政法价值取向必须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变革的出路在于实现行政法价值取向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