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生长相关蛋白(GAP-43)是与神经发育、轴突再生、突触重建密切相关的一种快速转运胞膜磷酸蛋白,被认为是神经发育和再生的内在决定因子之一,在多种神经损伤过程中常可检测到GAP-43表达上调。本文综述眼外伤后GAP-43在视觉系统中的表达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法医学意义,希望能为视神经损伤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吗啡戒断大鼠中脑腹侧背盖区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在不同时程中的表达,探讨GAP-43在吗啡戒断记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递增注射盐酸吗啡并自然戒断的方法建立吗啡依赖1周、2周和4周戒断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中脑腹侧背盖区GAP-43的蛋白表达,并用Image-Pro Plus 5.1图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脑腹侧背盖区GAP-43的蛋白表达随依赖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P0.01)。结论 GAP-43可能在中脑腹侧背盖区参与了吗啡戒断记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接蛋白43(Cx43)在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MDS)者心肌细胞的表达,并探讨其法医学意义。方法筛选法医尸检案例45例,其中SMDS组、冠心病猝死组及对照组各1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组别Cx43蛋白在心肌细胞内的表达进行阳性单位(PU)定量检测,分析Cx43蛋白在各组表达的差异。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DS组心肌Cx43染色明显减弱,阳性着色条带分布不均、深浅不一,有的呈散在颗粒状;冠心病猝死组亦见类似变化;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经统计分析发现,3组心肌细胞内Cx43表达的PU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MDS死前存在心肌缺血及心电紊乱,应属心性猝死范畴。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损伤后GDNF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方法以冲击应力σd为355.09kPa致大鼠脑损伤后,于不同时问段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双染色技术检测G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强度,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GDNF mRNA和蛋白弱表达,伤后15min开始表达呈增强趋势,分别于伤后1d、2d,表达至峰值,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33.08±4.53、125.05±2.00,与对照组、邻近上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维持高水平表达至伤后7d,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6.65±1.31、114.20±1.68,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达至峰值前,阳性细胞多为神经元,之后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脑损伤后GDN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GDNF阳性细胞种类存在变化,可作为法医学推断脑损伤形成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HIF-1α、IGF-1表达与脑挫伤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登峰  刘扬  王英元  王亚方 《法医学杂志》2007,23(3):174-176,F0003
目的探讨大鼠脑挫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对正常及伤后不同时间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神经细胞偶见HIF-1α表达,IGF-1表达呈弱阳性。脑挫伤后HIF-1α和IGF-1的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脑干和海马的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并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伤后2h挫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可见HIF-1α蛋白阳性表达增加,24h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伤后6hIGF-1蛋白阳性表达增加,3d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损伤后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用于法医病理学推断脑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损伤后COX-2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u X  Wang BJ  Zhang GH 《法医学杂志》2004,20(1):4-6,8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环氧合酶2(COX-2)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方法以冲击应力σd为355.09kPa致大鼠脑损伤后,于不同时间段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双染色技术检测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强度,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对照组COX-2mRNA和蛋白弱表达,伤后15min开始表达呈增强趋势,分别于伤后1,2d,表达达到峰值,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6.38±1.36、124.77±3.20,与对照组、邻近上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于伤后3,4d,表达达到另一峰值,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27.18±1.96、120.14±3.52,并维持高水平表达分别至伤后7,15d,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0.03±2.61、111.27±2.83,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细胞多为神经元。结论脑损伤后COX-2mRNA及蛋白的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可作为法医学推断脑损伤形成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ARP-SP基因表达谱芯片对脑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ou YW  Zhang YG  Deng WN 《法医学杂志》2002,18(3):146-149
目的研究脑挫伤后ARP-SRP基因表达谱差异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从脑组织提取mRNA,应用ARP-SRP-1.0S基因芯片,研究脑挫伤组织与对照脑组织细胞凋亡蛋白和应激反应蛋白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差异。结果基因芯片杂交结果中,发现人类溶酶体的胃蛋白酶抑制剂不敏感蛋白酶基因(CLN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CLN2基因与一种婴儿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LINCL有关,但CLN2基因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基因芯片在研究脑损伤后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神经丝蛋白的定量分析对短时间内死亡的原发性脑干损伤鉴定的法医学意义。方法1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者的脑干标本(损伤组)和15例脑外疾病死亡者的脑干标本(对照组),分别取中脑、脑桥及延脑组织,作NF广谱免疫组化染色,用OPTIMAS 6.0系统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脑干的神经丝蛋白表达,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处理。结果中脑、脑桥、延脑的N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4±23.62(对照组45.17±17.95),65.94±14.61(对照组42.99±24.12)和83.30±26.66(对照组53.50±28.14),损伤组与对照组的NF阳性物含量在中脑、脑桥及延脑等3个部位中均有显著差异,P〈0.001或〈0.01。结论定量分析人脑干神经丝蛋白的含量变化,超出常人数量对鉴定早期原发性脑干损伤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细胞水平的染毒模型,观察乌头碱对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的影响。方法实验分0.25、0.5、0.75、1.0、1.5和2.0μmol/L等6个不同浓度乌头碱染毒组,运用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及对照组心肌细胞Cx43蛋白磷酸化状态的改变。结果蛋白印迹检测显示,不同浓度染毒组心肌细胞中Cx43蛋白总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0.5μmol/L乌头碱染毒后,Cx43开始出现脱磷酸化;当染毒浓度达到1.0μmol/L后,Cx43脱磷酸化显著,且1.5及2.0μmol/L染毒效果和1.0μmol/L染毒组相当。免疫荧光分析结果提示乌头碱作用后,心肌细胞Cx43蛋白在羧基端第368位点丝氨酸残基(Ser368)发生明显的脱磷酸化。结论一定浓度的乌头碱能诱导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Cx43发生显著脱磷酸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急慢性乙醇使用情况下颅脑损伤模型中,大鼠脑组织iba-1及S100β蛋白表达,探讨乙醇对于颅脑损伤过程中神经炎症影响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分为损伤组、空白组、急性乙醇组、慢性乙醇组(每组包括12h、24h、48h三个时间段),采用ELISA法对于大鼠挫伤脑皮质S100β、Iba-1水平进行检验。结果①损伤组、急性饮酒组Iba-1蛋白表达均在24h达到高峰,且急性乙醇组Iba-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损伤组;慢性乙醇组损伤后各时间段未形成显著高峰,Iba-1蛋白表达逐步上升。②损伤组、急性乙醇组S100β蛋白表达均在12h达到高峰,且损伤组显著高于急性乙醇组;慢性乙醇组则在12h至48h时间段S100β蛋白表达逐步上升。③慢性乙醇组脑挫伤水肿组织AQP-4蛋白表达阳性细胞与其他组同时期相比减少。结论颅脑损伤模型中,急性乙醇使用通过降低S100β、Iba-1蛋白表达而抑制颅脑损伤后期的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炎症。慢性乙醇使用则过度削弱了这两种蛋白表达,使大鼠免疫力、损伤后应激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被破坏。  相似文献   

11.
夜间不明原因猝死综合征一直是法医学研究的难点,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促进了其病因学研究,但仍有大部分案例病因不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为常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猝死。本文主要综述了夜间不明原因猝死综合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不明原因猝死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肌肉挫伤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1A m RNA、MT2A m RNA的时序性表达。方法 54只SD大鼠被分成挫伤组(挫伤后0.5、1、6、12、18、24、30和36 h组各6只)和对照组(6只)。所有总RNA均取自大鼠的骨骼肌。利用SYBR GreenⅠ法进行RT-q PCR检测大鼠挫伤骨骼肌中MT1A m RNA、MT2A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MT1A m RNA、MT2A m RNA在损伤后的变化趋势与损伤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除了挫伤后0.5 h组外,其余各组MT1A m RNA、MT2A m 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1 h、6 h、12 h、18 h MT1A m RNA和MT2A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8 h时达到了峰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39.41±15.20)倍和(717.42±50.76)倍;损伤后24 h时两者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损伤后30 h再次上升,随后下降。结论 MT1A m RNA、MT2A m RNA可能对损伤时间推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缺氧条件下microRNA(miRNA)能与转录因子等相互作用,调节细胞代谢,血管再生,血细胞生成,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这些过程可能在窒息导致的死亡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对缺氧条件下miRNA的调节功能及缺氧对miRNA生物合成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miRNA在法医学窒息死亡原因推断中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unexpected sudden cardiac death,USCD)因其不伴有心脏结构的异常,尸体解剖呈阴性改变,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鉴定的热点难题。USCD可能与部分致死性心律失常有关,该类心律失常多由心脏离子通道蛋白或其相关蛋白发生异常所致。窖蛋白可以通过其脚手架区域与多种心肌离子通道蛋白结合,在维持心肌动作电位的去极化和复极化中起到关键作用。当窖蛋白由于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等因素导致其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时,受其调控的心肌离子通道的功能也受到损害,继而引起多种离子通道病的发生,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研究窖蛋白对离子通道功能的影响对于探索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脑损伤后脑组织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6只)、脑损伤组(36只),在建模后1、2、4、8、12、24 h每组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挫伤部位脑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EPO以及EPOR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伤后24h内,EPO及EPOR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EPO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5、0.911(P0.05);EPOR的mRNA及蛋白表达与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6、0.905(P0.05)。结论大鼠颅脑损伤早期EPO及EPOR的表达呈逐步上升趋势,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αB晶状体蛋白是脊椎动物晶状体的结构性蛋白,广泛表达于非晶状体组织中。αB晶状体蛋白作为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分子伴侣和抗细胞凋亡等生物学功能。多种因素引起的损伤,如视网膜病变、炎症反应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都与αB晶状体蛋白存在密切关系。本文综述了αB晶状体蛋白在视网膜及眼外组织器官中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标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在生物发育、衰老以及肿瘤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可遗传、含量丰富、随龄变化等特点,在法医学领域,DNA甲基化可以作为DNA序列相关经典遗传标记的有效补充,用于年龄推断、组织体液来源检测、同卵双生子的鉴定等。DNA甲基化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基于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重亚硫酸盐转化以及甲基化CpG结合蛋白等原理而建立的一系列方法,近年研究表明,第三代测序技术也可用于DNA甲基化检测。本文就DNA甲基化检测方法及在法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回顾与综述,以期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在脑挫伤后皮质中不同时段的表达变化。方法利用改良的自由落体装置建立小鼠脑挫伤模型,通过Western印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1 h、6 h、12 h、1 d、2 d、3 d、7 d)损伤区周围皮质CBS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印迹法显示,CBS在脑损伤后皮质中的表达下调,在损伤3 d时降到最低,于损伤7 d恢复到正常水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BS在正常皮质中有表达,损伤后表达逐渐减弱,损伤3 d后阳性表达明显减少,7 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CBS有望成为法医学推断脑挫伤后损伤经过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致命性心动过缓大鼠血清代谢特征。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心动过缓-死亡(myocardial ischemia-bradycardia-sudden cardiac death,MI-B-SCD)大鼠模型,以假手术组为对照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死后血清代谢谱,结合代谢组学策略分析血清代谢特征。结果 MI-B-SCD大鼠血清代谢轮廓与对照差异显著。与假手术组相比,MI-B-SCD大鼠血清赖氨酸、鸟氨酸、嘌呤、丝氨酸、丙氨酸、尿素、乳酸含量明显升高;琥珀酸、棕榈酸、酮己二酸、甘油醛、己烯二酸、辛二酸含量明显下降,其中多种差异代谢物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MI-B-SCD大鼠血清代谢显著改变,赖氨酸与嘌呤有较高的诊断MI-B-SCD价值,可望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鉴定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RNA在法医学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以RNA为基础的新生物标记在复杂案例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形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最近被广泛报道的一类非编码RNA,虽然其生成和表达调节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现有的研究表明cir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circRNA具有细胞表达特异性,稳定性好且表达丰富等特点,使其在法医学应用中具有潜在意义。本文对circRNA的研究历程及生成调节机制、生物学属性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总结,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法医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