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姬建民 《党建》2010,(4):50-50
有位朋友在闲聊时说,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一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洗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  相似文献   

2.
姬建民 《党课》2010,(9):128-128
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抹嘴就走了,有的人等着冼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某地有位干部,作风扎实,一身正气,对集体决策执行坚决,尤其是不怕“刺头”,敢于碰硬,结果在工作中得罪了不少人,还使一些企图出租权力的“同僚”对他“有看法”。  相似文献   

3.
孙萌 《新湘评论》2020,(8):38-38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的党员干部精准"画像",把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列为其中一种典型表现,并提出严肃批评,要求党员干部引以为戒。经常洗碗的人难免偶尔失手将碗打破,不仅费力不讨好,还可能受到埋怨责备,不洗碗的人就不用承担打破碗的风险和责任,这就是"洗碗效应"。  相似文献   

4.
有位朋友闲聊说.现在干部任用上存在一种“洗碗效应”。好比大家一起吃饭.有的人吃完一抹嘴就走了。有的人总等着洗碗。长期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高些,就会经常受到斥责,不洗碗的人反倒没有错误。平时干工作,干得多的人可能出错.还得罪人,提拔、投票什么的就没你。所以长期下来,人们就觉得做得多还不如做得少或干脆不做。  相似文献   

5.
刘良军 《党课》2020,(3):76-77
今年年初,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谈到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党员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不会担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形象的比喻引发广泛共鸣——视担当为“洗碗”、以出事为“摔碗”,少数党员干部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  相似文献   

6.
夜读《老照片》旧杂志,为一张老照片所吸引。照片上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生前使用过的一只碗,碗上附有如下文字:“吉鸿昌少时家贫,投身军旅,九死一生,官至宁夏省主席。其父屡以‘作官即不许发财’诫之。吉将军牢记在心。其父殁,吉将军又请人以此诫烧制于饭碗之上,每哺必警,两袖清风。”文以载道的叙说,使人对吉鸿昌将军更加佩服,更加催人深思。“作官即不许发财”,含义非常明确,就是不许利用官位来聚金敛财、受礼索贿,不得因当官而暴富。当年吉将军把“作官即不许发财”的箴言铭之于饭碗上,是大有深意的。一则,“碗”是…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这话似乎格调并不高,但却绝对放之四海而皆准。人活着自然不是为了吃饭,可吃饭一定为了活着;唯有活着,才可能去发展、去创造。存在是第一位的,失去了它,别的都无从谈起。而吃饭,正是生存的保障,故谓之“天”。然而,时下从市场传来的消息,却令今人产生了“天”倾之忧———劣质、有毒有害食品充斥市场,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比如,为抢行市卖高价,就往尚未成熟的水果和蔬菜上大量喷洒乙烯利乃至雌激素用以催熟,殊不知乙烯利是对人体有害而决不可食用的,雌激素尤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  相似文献   

8.
李建文  袁浩 《世纪桥》2011,(16):34-34
贺龙上党课没有讲稿,只在讲桌上放三样东西:一碗小米、一双布鞋和一个盛着一条小鱼的水碗。正当听课人感到不解的时候,他笑着指一指那碗小米说:“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我们军队要打胜仗,不吃饭不行!这粮食都是老百姓种的,  相似文献   

9.
理论宣讲者往往并不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定者.与听众也一般素昧平生.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要让人愿意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信服自己说的话,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说服教育的基本原则,理论是有深度、有高度、有难度的,这就更要求理论宣讲突显“情”和“理”。这其中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但首要的一条就是从问题出发.为群众解疑释惑。  相似文献   

10.
德国是个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但是在对待水的态度上,却显得极“抠门儿”。许多初来德国的人都说.他们认识德国就是从认识德国人用水开始的。几年前,一位中国的博士到德国汉诺威进修,刚开始时住在德国人家里,为感谢房东对她的热情关照,饭后总抢着去洗碗,没想到房东却很不高兴。原来,中国人洗碗的时候喜欢用长流水冲碗。这在许多德国人眼中是不能容忍的事:“这样洗碗,全汉诺威的水都被你一人用光了!”接着房东又亲自示范,结果用她教的方法确实节省水。  相似文献   

11.
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社会革命意义上的“同时胜利”论,并不否认政治革命的“一国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政治革命意义上的“一国胜利”论,并不否认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然是“同时胜利”。“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不是对立的。因此,关于“同时胜利”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过时,因而被“一国胜利”论所取代的传统观点,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社会主义胜利问题上的本来思想  相似文献   

13.
聂冷 《学习导报》2013,(12):52-53
我母亲今年95岁。她不认识我,已经有五个年头了。早在这之前十多年,她就已经双目失明。不过五年前,她还听得出我的口音;而近五年来,她老人家就完全彻底地不认识包括她的儿女在内的任何一个人了。不光不认识人,她老人家还变得非常"调皮"。夜里睡觉,她常把被子掀到床下;给她准备好了毛巾她不用,而偏要摸一块塑料薄膜去洗脸;她老是拿袜子当手绢,把沙发上的白纱巾扯下来当围巾;她还喜欢把家里的东西从这里搬到那里,又从那里搬到这里,不是摔破杯子就是打碎碗。  相似文献   

14.
吃者有其碗     
碗的事也不是小事。以前上别人家吃饭——吃馆子是这几年的事,上世纪80年代末期,人们才普遍下馆子,然而这是说我老家——吃饭的人来到别人家,居于席前,先看碟子碗。看啥?家境荣枯,盘盏系于一半。细瓷为好,细瓷而又成套的碗,表明日子过得已经发达。 飨饭多在正月。互相请,真个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济会。  相似文献   

15.
侯萍 《新湘评论》2006,(12):55-55
学风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学以致用。毛泽东同志说.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箭去射中国实际之的。理论是箭。实际是靶子,叫做“有的放矢”。“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马克思主义学得如何,要看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度如何,其关键也在于你能否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科学地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可见,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好学风问题,学习理论只能是空的.是没有实际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王一 《党的建设》2014,(3):58-59
2013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庆丰包子铺,自己买单、端盘子、取包子。据悉,他点了二两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共消费21元,并吃得干干净净。他的这份工作餐颇为引人关注,网友们“点赞”不断。其实,领袖们的工作餐,一点都不神秘。可工作餐吃什么怎么吃,确实不是一个只关乎饭碗的小问题,它也反映了一个政党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吃稀饭,一个碗忘记洗了。等找到时已很是难洗,左擦右抹就是洗它不尽,反把碗瓷伤了一些。爱人说:别白费力气了,用水泡几天再说吧。两天后,再去洗这个碗,哪里还需要什么清洁球,里面的干夹全变软了泡化了,只用手轻轻一转用水一冲,碗立即光洁如新。我把这叫做洗碗的浸泡理论。  相似文献   

18.
环保新名词     
《党课》2009,(3):125-125
碳足迹 碳足迹就是一个人或团体的碳耗用量,“碳”指的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制造得就越多,碳足迹也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一九四九年在这个地方开会的时候,我们有一位将军主张军队要增加薪水,有许多同志赞成,我就反对。他举的例子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他说这不行。我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五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现在部队的伙食改善了,已经比专吃酸菜有所不同了。但根本的是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20.
发展观念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发展观念的演变沿着两条不同的线路进行:一条线路是抛开社会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单纯从社会本身来研究发展问题,表现为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论”开始,经过“基本需求战略”,走向可持续发展论。另一条线路是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走向可持续发展论。第一条线路不关心人类生存危机,其发展理论的演化不可能得出可持续发展结论;而第二条线路从一开始关注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问题。这两条线路在时间上并行,但跨越的理论障碍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