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传承的主要代表人物。作为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秉承儒家领导思想之大旨 ,并揉合其他学派之精华 ,从“发展经济 ,富国安民”、“德礼为本 ,政刑为辅”、“正心修身 ,完善自我”、“擢举贤才 ,任贤使能”等方面 ,提出并阐发了自己的领导思想体系。探讨朱熹治国思想必将为我们当今为政施治提供具有认识价值和启迪意义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2.
朱熹在理气论的基础上构建其宗教思想体系。他以"理"、"天理"来重新解释孔孟所信仰的"天"与"天命",并将体行天道、成为"圣人",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他又用"气"之聚散变化来说明人的生死和鬼神问题,使儒学(包括其鬼神说)成功实现了一次由粗糙向精致的转变。朱子的宗教思想是儒家反对佛、道的有力武器,对维护儒学的至尊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本体、工夫、修身理想三个层面论述了“在我之学”这一思想。“在我”体现了朱熹“万理具于吾身”的本体论思想,即“理之在我”,阐述了“理”与“性”“道”之间的关系;以及“修德行仁,天命在我”的工夫论思想,即修养“在我之心”。“在我之学”旨在时时地“反身而诚”“反观内视”,完善君子的内在德性,通过“在我”这一根本方法从而实现“君子”人格的修身理想。  相似文献   

4.
朱熹解《易传》“ 利者义之和”“ 利物足以和义”,不仅讲“利物”与“和义”的统一,强调“利物”之重要,表明对于利物、利人、利天下百姓的重视,而且由此进一步讲义利的相互联系,讲“利不是不好”;同时批评《苏氏易传》“义非利则惨洌而不和”,反对把义与利并列为二物,反对惟利是求。在此基础上,朱熹认为,对于利,既要从义利关系的层面看,又要从利害关系的层面看;既讲“利不是不好”,又讲“以利为心则有害”,反对求利之心。这一思想不仅在后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且可以为今天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论朱熹的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集前人思想之大成,把儒家经典哲理化,同时也完成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他的法律思想表现在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因事制宜”的变法理论、“相为始终”的德礼政刑理论以及“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司法主张等方面。朱熹的法律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能不研究朱熹理学 ,正确对待朱熹思想 ;朱熹的哲学思想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在理论上有其内在的矛盾和缺陷 ,但是也有其合理的因素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发掘和弘扬包括未熹思想在内的儒家优秀传统文化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理气关系是朱熹哲学体系中基本的一对关系,包括了理气相依相离,理本气末,理气先后,理为气主,形上形下,理气体用及理气神化动静等问题。这些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要了解理气神化动静,就必须从广阔的背景上来全面地了解理气相互关系的诸环节。 一、理气关系的诸环节 1、理气离合。首先,在朱熹看来,理气是浑然一体而不是两体对立的。他说:“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语类》卷1)“理非别为一物,即存乎是气之中。无是气,则理亦无挂搭处。”(同上)在这里,理、气作为说明宇宙自然界一切现象的基本范畴是互相…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朱熹则是儒家自孔子以后的又一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理学是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创新,他对儒家思想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心性关系、涵养工夫的阐述使得儒学理论体系更加丰富。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与"主敬"的涵养工夫,能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和精神境界,由此躬行于外,就可以改变客观世界。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历史上儒家学说重要的代表人物,朱熹一生执着于教育教学,既有理论主张又有实践实验,做了许多富有开创意义的工作,对于我们教育新时期的大学生,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成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四德说”和董仲舒的“五常说”通常被认为是关于儒家核心价值体系较为标准的概括,在儒学发展史上有较大影响。宋代儒学复兴,学者们对此问题的探讨则侧重于分析各种价值之间的关系。儒家功利学派的代表人物李觏把礼作为儒家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心,以之统摄其余;理学大师朱熹则将仁作为最高的范畴,以之兼摄其它。两人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他们思想体系内在理路、学术传承的不同,也反映了儒家内部关于社会治理思想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1.
朱熹之先天象数学尽管承袭于邵雍之数学体系,但与邵雍之体系相比,其先天学体系显然有大突破。可以说,其突破主要体现在,以邵雍之先天象数学为基础,朱熹对其做了调整和扩展,使其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成功构建属于自己的先天象数学体系。而在这些调整与扩展中,对先天象数易图的改造则是其最大的特色,也是朱熹最着功夫处。本文探悉了朱熹对河图洛书、太极、伏羲四图所做的改造和调整,并于文末得出朱熹其改造先天易图是其“以理观易”思维的明确体现,其旨归无非是“以易证理”,最终建构更加完善的理本论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切己体察"是朱熹一向推重、倡导的经典解读方法.其所谓"切己体察",具体内涵有三:第一,读者"须是将身心做根柢";第二,读者凭借经典所涵之"理"解经;第三,读者依靠自身经验来体味经典之义理.其实这就是经典解读的三条进路.在朱熹看来,以切己体察之法解读经典,能取得"知得深"、"信得笃"等解释学效果.朱熹所倡导的切己体察法,对后世一些学人形成崇实黜虚之学术精神起到了良好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内涵方面说,儒家和谐观注重不同因素之间良性的交互感通,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从而使事物整体健康发展;从价值基础说,儒家和谐思想立足于生命的体认与感通,认为人要通过对自我生命本质的体认,感通了悟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生命本质,使个体生命积极地融入到群体生命、宇宙生命之中,展开的基本思路是由己及人,由内到外,从自身和谐做起,再推衍到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天地的和谐;从现代价值来说,源远流长的儒家和谐思想对当今世界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家在义与利的价值关系中主张以“义”为重,同时兼顾“利”。其根本特点是“义以为上”、“义然后取”、“义以生利”。正确认识和借鉴先秦儒家“义利”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德治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儒家都很重视德治,并把德治看治国的基本原则.儒家德治思想中既包含了对政治生活崇高性的追求,也包含了政治权力道德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治世资源,提供了解决当前诸多问题的方法。习近平从中汲取了大量精髓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去,提出广大青年和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学习,崇德、践行、自省、自慎五个方面来提高自身修养。习近平在实践中牢固树立"严以修身"的思想,对传统修身思想及其方法进行继承弘扬,不仅赋予了其鲜明的时代价值,更提升了治国理政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含量。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集合孔子生平讲学和门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语录,其中的修身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培养教育对象高尚的道德情操,从古至今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对古人的思想教育思想进行"扬弃"的同时,更要辅之以必要的创新,真正的做到"古为今用",这无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熹对古今学人解经方法的弊病多有指陈和论析,拘滞泥著、穿凿附丽是其论议较多的两种弊病。在朱熹看来,这两者各有其具体的表现形态,前者常见的有:执著己见,牵于旧说;滞于一端,一概排定;胶执字训,以词害意;泥其小处,失其大本。后者常见的有:妄作比附,率意牵合;强通硬说,横生曲解。朱熹认为,这两种弊病各有其生成的原因,并对经典解释活动造成不同的负面影响,有必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革除。  相似文献   

19.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造就一大批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人才,非常重要。“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相似文献   

20.
关于《论语》述而、为政这两章,历代的解读众说纷纭。其中,朱熹强调孔子“生知”,并解释“生知”并不妨碍“学”,又以“谦辞”的诠释策略指出孔子实际拥有“生知”的能力,但自己并未察觉,所以孔子自述其取得进步的过程与孔子本来“生而知之”并不矛盾,从而孔子“生知”的说法能够涵容学而渐知的文本。朱熹的诠释体现了为了维护孔子圣人形象所做的努力,其诠释策略存在局限,同时朱熹也有不得不采取孔子“生知”说法的理由。这些讨论有助于读者理解朱熹对《论语》的诠释,补充现行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