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中有些关于衣食住行的词汇已不再简单的停留在“什么指什么”的表意阶段, 而 是经过浓缩、提炼和升华, 出现了意义的转变或延伸。这些生活词汇的语意扩延, 是劳动人民智慧 的结晶, 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同时又使语言充满了趣味和幽默。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个国家群体,在冷战时期被称为第三世界国家,开始的界定是帝国主义阵营为第一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为第二世界。1974年2月,毛泽东对三个世界划分又提出,苏、美为第一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第三世界,介于两者之间的为第二世界。无疑后一种划分强调了反两霸的思想,政治上的针对性更强。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人们习惯称这些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则是更多地强调了经济、社会和发展。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国际政治中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冷战结束以后,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本文拟对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它们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索绪尔是有定评的现代语言学之父。他长期从事历时语言研究,后来进行语言学教学,对现代语言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倡导共时研究,研究语言这个关系系统、语言与言语,阐述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语言教学工作者应以索绪尔及其继承者的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更加积极地运用语言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维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和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是中印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不断变化,能源安全越来越成为中印两国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本文从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分析入手,考察中印的能源供应与安全战略,指出两国在能源领域虽存在竞争关系,但两国只有开展能源合作才是实现双赢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5.
1921—1922年苏维埃俄国遭受罕见饥荒,美国救济总署给予苏俄大量的粮食和药品援助,使成千上万的饥民摆脱了死神的威胁。美国人民对苏俄的援助完全是无私的,而美国政府的援助却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即希望利用经济援助改变苏俄人民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促使苏维埃政权早日崩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基于东盟与欧盟区域间的合作,分析和讨论东盟与欧盟间关系的演变,试图从理论上来解释东盟与欧盟如何通过双边和多边共存的区域间合作模式对国际治理结构起到作用,以及区域间合作所形成的组织机构如何行使国际组织的一部分责任或成为跨区域政策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预算联邦制是俄罗斯对处理预算间关系(即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及其基本原则的概括,主要是指在联邦制多级预算管理体制下,在各个级次的预算间合理划分事权与财权,达到集权与分权的有机结合,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通过发展并强化预算联邦制,调整和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扩大地方自治的财政基础,形成符合公共财政基本要求的预算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诞生以来,宗教一直是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所长期忽视、边缘化甚至"放逐"的研究对象,然而,在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宗教日益成为跨地区和跨国界现象。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或多或少均有宗教的背景和动因,因此"不重视宗教就无法理解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9.
和平、发展、合作是亚洲形势发展的主流。美国加大在亚洲的军事投入、美日强化军事同盟以及朝核问题日益突出使亚洲局势复杂化。中国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基本外交理念和政策,在促进亚洲安全与合作的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国际观察》2021,(3):1-19
目前,全球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了重大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出现了许多新的因素和动向,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因而面临新的内外政治形势特点,客观上要求国内学界不断强化相关研究。在此背景下,本刊邀请俞正樑、秦亚青、郝叶力等九位国内知名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讨论。他们认为,该议题的核心意涵涉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及对中国全球治理观进行全面的创新性研究等重大问题,但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偏重西方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西方国家利益,其思维模式和实践路径均无法适应新出现的大变局。鉴于此,国内学者在从事相关研究时必须打开新视角,必须体现出东方智慧:一方面在"变""改""建"过程中努力处理好"四大关系",即新与旧、中与西、宏观与具体以及学术与政策之间的关系,为构建全球治理新格局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还应当尽可能从学术的角度来表述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借用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对政策概念进行话语转换,以获取更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和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杨勉  翟亚菲 《亚非纵横》2011,(4):14-20,59,61
苏丹问题在非洲具有典型性:种族与民族矛盾交织;宗教与文化冲突汇合;资源争夺与地缘冲突并存。半个多世纪的独立未能解决苏丹的国家认同问题。苏丹分裂打破了非洲统一组织关于殖民遗留边界不可改变的原则,为打开中东与非洲民族和地区分离大门提供了范例。南北分治规定时间已到,双方分家争议问题仍未解决,阿卜耶伊归属问题前途未卜,留下定时炸弹。南苏丹自身面临许多棘手问题,建设新国家的道路还有许多变数。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东北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大经济区 ,对全国的贡献最大 ,但投入十分不足。东北地区存在的困难与矛盾最为突出 ,“东北现象”与“新东北现象”集中说明了这一点。但东北地区经济基础雄厚 ,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进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及其体制、机制创新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接续产业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走农业工业化的道路。采取的对策和措施包括 :大东北战略 ,大力度的举措 ,切实可行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安理会内气候变化与安全的辩论已经持续十几年之久,但是这些辩论并未达成有关气候变化与安全的普遍性决议。既有的研究文献大多利用安全化理论来描述和解释这个过程,但是缺乏解释力和叙事的完整性。安全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局限是忽视安全化进程中听众的能动性,因此无法对安理会气候变化与安全辩论的整个进程和结果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作者建立了一个新的比较分析框架,据此对这些辩论的逐字会议记录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并提出辩论中其实存在着两种话语实践,代表着对气候变化的安全风险和应对途径的两种认知和逻辑,而不仅仅是安全化的途径和逻辑。从政策的角度看,安理会内气候变化与安全辩论虽然存在有限的共识,但面临着巨大的认知差异、话语竞争和逻辑分歧,通过具有约束力的普遍性决议的政治可行性较低,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最具权威性、合法性、普遍性和专业性的治理安排。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仅应维护该机制的主渠道地位,也应在安理会气候变化与安全辩论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对2012年中越关系进行回顾,对2013年面临的问题作一些分析预测,并就发展中越关系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年来,中国持续融入国际体系,对联合国事务的参与和贡献日益提高。冷战结束后,由于一些国家国内冲突加剧及西方国家在国际上处于强势地位,国际社会对安全威胁来源及联合国作用的认识发生显著变化,由此引发联合国国际和平安全议程的重大调整及规范竞争。中国将联合国安理会作为推行国际和平安全理念及方案的重要平台。安理会中的议程设置、方案选择、投票权、联盟结构等四个方面构成了中国参与和塑造联合国和平安全议程的基本制度框架。中国日益重视利用担任轮值主席国的机会塑造安理会议程,但未能充分参与决议草案起草且被排斥在美英法组成的核心磋商圈之外。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安理会关键性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力,并在叙利亚等问题上显示了使用否决权的意志。中国在安理会注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协调,并与俄罗斯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然而美国及西方国家在安理会仍居于主导地位。展望未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平安全议程中的角色应随着客观环境和需求的改变而作出调整;提升中国理念和方案的吸引力,通过交流、交锋促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将是中国联合国外交面临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俄两国农业合作基础深厚并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十九大后中俄两国新型国际合作关系的深化,中方"一带一路"与俄方"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得更加紧密,在"一带一盟"的战略安排下,两国农业合作将创造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中俄农业合作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一带一盟"对两国农业合作的正向推动作用,阐述了两大战略对接的重要性、相关支撑关系、对远东地区及中俄两国的影响,并探究了通过两大战略对接促进两国农业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谷源洋 《亚非纵横》2011,(1):1-8,57
2010年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没有出现“二次探底”局面,但各经济体复苏力度和步伐各异,面临高失业、产能过剩、市场保护、消费低迷、流动性泛滥等众多障碍和挑战,并未完全消除“危机后遗症”。关联储和日本央行“量化宽松”常态化的政策选择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新矛盾、新风险、新博弈。世界经济将在U型复苏底部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基础不断扩大,并逐步走向机制化。实现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还有待于中美两国做出不懈的努力。对中国而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平发展的最终目标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理念;对美国而言,应积极调整心态,消除对中国发展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中国与东盟贸易与投资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机遇和加强双方合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友高速公路建成对凭祥的作用、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一条通向东盟的高速公路———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将于2005年底建成通车。南友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衡阳至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支线和广西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起于南宁吴圩附近机场高速公路,经扶绥、崇左、宁明、凭祥,止于中越边界的友谊关,与越南1号公路对接,均为双向4车道,全立交、全封闭、全控制路口,全长179.2公里。这是我国第一条通向东盟的高速公路,是通往越南乃至东南亚地区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当前凭祥市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凭祥将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