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悟空跟白骨精谈恋爱,武松爱上潘金莲,就连我们的“诗圣”杜甫也曾成为被恶搞的对象,这种“无厘头”的“创作”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判断和是非观念,正邪不分,真假难辨,粗俗不堪,无聊至极。“当‘搞’的对象被不乐意地丑化或被传统道德不接受的时候,‘搞笑’就成了‘恶搞’。”当恶搞的对象是历史传统文化,还“风靡一时”,受人“追捧”的时候,就危险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句俗语,叫“杀鸡给猴看”。意为惩罚一个人来警戒另外的人。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写道:“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老舍《四世同堂·  相似文献   

3.
案发15年前拿下了包荫焘案,通过实战办案的演示,王克峰老师对心理测试技术颇有心得。他操着响亮的山西口音慢条斯理地对我说:“若叫我看,你多年研究搞的这一套根本不能再叫测谎,你问包荫焘先杀谁后杀谁,仪器上就反映出了真实情况,那就是个‘测真仪’啊。被测试的对象心里有个啥它能测出个啥,心里没个啥它就测不出个啥。我认为说它是‘测真’,或是‘心理探针’,这就很恰当了。”就在这时候,我遇上了一个重大的挑战,也可以说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实验机遇。那一天是1996年8月12日,还是H市公安局打来电话,说他们那儿还有一起15年前的凶杀案,可不可…  相似文献   

4.
别样画葫芦     
刘翔 《检察风云》2013,(22):94-95
在上海的警界,有这样一个警察画家,竟然“别出心裁”地将本来就在画界属于一“怪”的烙铁画和葫芦浑然结成一体,用电烙铁作画笔,醉心于在小小的葫芦上绘“丹青”,不能不让人喷喷称奇。他就是上海市公安局卢湾分局的张哲明。  相似文献   

5.
上海人、宁波人一般都把“面子”称为“落场势”。没有“落场势”,即没有面子,收场比较难堪。今年4月份,吉林有个女司机违规行驶被叫停后,对交警大声咆哮着:“我认识你们领导,我叫你们领导收拾你!”事后,有评论家以为——“如此违规还气壮如牛的女人,可以想象一定真的有‘领导’的权力背景,或者说她的背后或许真的站着一个‘李刚’,不然何以有如此底气?很不符合常理。”  相似文献   

6.
江苏电视台推出的三集电视专题片《党的忠诚卫士曹克明》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1994年全省清理进口轿车时,有一个单位违反规定购买了一辆进口豪华轿车,事后,有人说清道:“既然车已经买了,下不为例吧。”曹克明同志斩钉截铁地说:“决不搞‘下不为例’,这次搞‘下不为例’,下一次就会‘下必为例’。”坚决将此车清退。“下不为例”就会“下必为例”这是曹克明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后来成为江苏省纪委常委和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的共识。“下不为例”,说白了就是“这一次是可以的或就这样吧,下次不可以或不能这样做了”。事实上并非如…  相似文献   

7.
莫当“葫芦僧”李洪凡披览《红楼梦》的人都知悉“葫芦憎判断葫芦案”的情状。财盛势焰的薛蟠仗势倚情打死了乡民冯渊,这一人今案竟被新任应天府贾雨村耍花招,玩鬼计,以凶犯“暴病身亡”为由了结,让凶犯逍遥法外。“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事并不囿于古代,现实执法队伍...  相似文献   

8.
“‘卡丹’到处有.‘狐狸’满山走:‘老爷’被偷车,‘鳄鱼’全国游:‘金利来’.愁!愁!愁!”这首打油诗形象地描绘出了当前知名品牌被“傍”的现状。许多鼎鼎大名的“国际品牌”正在被廉价地贱卖。  相似文献   

9.
谁玩了谁?     
有这样一则寓言:妈妈和儿子在动物园里看猴子。妈妈将手里的一块水果糖往高处一抛,扔进猴笼,一只老猴子飞身一跃,接住糖块儿,吃了。妈妈又拿出一粒花生,往高处一抛,老猴子又是一个飞跃……儿子说:“为什么要将糖果扔那么高?放在地上让它自己捡回去吃,不也一样吗?”妈妈说:“傻孩子,不往高处抛,猴子会跳吗?你看它跳得多好看,这就叫‘人玩猴’。”笼子里的小猴子也在问老猴子:“妈妈,你为什么跳那么高,等糖果掉在地上再捡回来,不也一样吗?”老猴子说:“傻孩子,妈妈如果不跳起来玩他们,他们还会继续扔糖果给我们吃吗?这就叫‘猴玩人’。”由此,…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第四回写道,贾雨村听罢原告申诉大怒,欲发签缉拿致人于死命的凶手,门子连忙向他使了眼色。门子秘密提醒他:“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角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后来贾雨村虽然知道了被拐卖的丫头是他大恩人的女儿等情况,却仍然听命于门子,“乱判”了“葫芦案”。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杨振海因受贿被检察机关逮捕消息传出,中原震惊了。 “嘿,想不到他刚当上市委常委就‘栽’了……” “唉,他这几十年的奋斗毁于一旦……” “这是咱市抓出的经济犯罪最大的‘官’,等着看吧……”  相似文献   

12.
风云文摘     
宫廷画5400万,小茶壶98万,素描像28万……拍卖会上数字惊人。有钱人拍宝贝,没钱人凑热闹,文摘里淘精品,快乐一点都不少!S声音S H E N G Y I N“是考试就有生意做,似乎已是现今社会的一大特征。公务员考试从外围被‘产业化’,委实是个危险的信号”。(据新浪网)“心态决定品质”。均瑶集团给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生产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不仅是争取授权生产的法宝,也是符合生产制造业的重要法则。(摘自《中国青年报》)“投不进就是罪人,我真想撞墙。”姚明遭遇五连败后自称仿如入地狱。(据北方网)“‘情留感’咖啡,你敢喝…  相似文献   

13.
最近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因未征询原作者意见,而改编播出一部评书,被人告上法庭,并输了官司。对此,单老先生以坦荡的胸怀正确对待,受到了人们的敬佩。一位政协委员以《输了官司,赢了人格》为题,为其喝彩。文中说,单老勇于承认错误,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公开承认:“以前,我们根本就没有‘产权’这个意识,拿了人家的作品改编成评书,现在知道了这叫侵权。既然侵权,就要向人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我没有什么可说的。”他还说,“我算给大家树立一个‘样板’,以后再用人家的东西,一定要争取别人的同意。”单老先生态度之…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第四回讲葫芦僧贾雨村发迹补授了应天府,碰到了纨绔恶少薛蟠打死冯渊的人命案,原想秉公执法,但当门子递上“护官符”后,便徇情枉法,胡乱断案,终使冯家有冤不能伸,而薛家倚财仗势,逍遥法外。这是曹雪芹对我国封建社会司法腐败的血泪控诉。而今时代不同了,可以肯定,在社会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第三回写道:“一时黛玉进入荣府……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金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是:‘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而第十一回却写道:“方才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都差人持名帖送寿礼来……”第十四回中也写到东平郡王等四家王爷路祭之事。由是观之,第三回所写“东安郡王”应为十一回、十四回中“东平郡王”之笔误。检南京图书馆藏戚本《石头记》,亦作“东安郡王”,可能从戚蓼生本开始就笔误了。笔误的缘由,或因写“平”即会联想到“平安”之“平”,而笔下即误写为“安”所致。或许有人会认为第三回“东安郡王穆莳”非第十一回、十四回中的“东平郡王”。诚然,荣国公贾源的世教弟,当然不会是后文中的“东平郡王”而应是他的孙子辈(见第十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早已被公证死去的人,7年后竟然复活了,而且还凭空给“公证”出了一个“妻子”。2006年年底,成都市律政公证处这个“一个生者的‘公证死亡’”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年初,唐七接受某网络新闻媒体采访时,首度谈及“抄袭”事件.她说:“关于这两本书,其实看过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为什么会有抄袭流言出现,而后愈演愈烈呢?大概因为我早年诚实地公开说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风好玩,不是我自己搞出来的,是我学着人家写的.我把这话贴在了自己写作区域的公告栏上.从最开始的‘学着人家的文风写’到被传成‘抄袭文风’,再到传成‘抄袭整个故事情节’、‘就男女主角名字改了改,性别变了变’,到最后被舆论审判成此书确是一本抄袭之作,大概用了七八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初中课文第六册)一文中,由于其中有着“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多年来的“教学参考书”中都据以断定,“友邦”的这一“惊诧”乃是“佯装”、“故作姿态”(其它许多有关分析文章亦多如此)等等。如今新出的“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这一“佯装”被说成是所谓“帝国主义者的伪善面目”等等。那么,“友邦”的这一“惊诧”,是“佯装”,抑是“伪善”,还是其它呢?这是值得推敲的。  相似文献   

19.
肖赣贞 《检察风云》2022,(16):90-91
<正>“emo”的前生从去年开始,“emo”这一表达伤感的网络词突然走红。很多年轻人会通过社交平台发牢骚:“又加班,我是彻彻底底‘emo’了”“下大雨,外卖还没到,我‘emo’了”“连续输错密码,一大早就‘emo’”。“emo”的全称是“emotional hardcore”,译成汉语可以理解为“能引起情绪起伏”的意思。“emo”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20.
《人民司法》1987年第9期刊登的“浅谈遗产所有权有无‘空白’”一文认为:“在被继承人死亡至遗产被分割这一期间内,也就是由继承人对遗产的继承权转变为对遗产的所有权这一期间内,遗产的所有权处于不确定状态,是‘空白’的。”有的人也称这种情况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