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愚公移山》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闭幕词。这篇闭幕词与同一时期毛泽东所著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被人们合称为“老三篇”。“老三篇”因其短小精悍、文风朴实、言简意赅等特点,一经发表就备受人民群众的喜欢,后来被列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必读教材,家喻户晓、广为人知。“老三篇”作为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著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党的思想建设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  相似文献   

2.
阿源 《瞭望》2004,(52)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但凡年过40,学过"老三篇",经历过"天天读"时代的人,对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这最后的一段话大抵都是有印象的,有的甚至能背诵全文。现在的年轻人是否知道白求恩,是否知道毛泽东写于65年前,教育了几代人的这篇名著,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在我们的现实中,像白求恩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9)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谋事要实思想的集中体现。全面分析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的矛盾,提出持久战的根据,有力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体现了毛泽东的前瞻谋事。科学预见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和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战术,号召人民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体现了毛泽东的务实谋事。《论持久战》生动地展现了毛泽东的谋事要实思想,不仅对抗战起了重要指导作用,而且在当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国良  邓小华 《学理论》2012,(13):50-51
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吹响了反对教条主义的号角。针对"本本主义"的各种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科学论断,反对"本本",也要学习"本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简介逄先知(1929—),山东胶州人,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历任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毛泽东著作研究组副组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编审,全国党史研究会第二、三届副会长。中共十三大至十五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参编《毛泽东选集》(第1—4卷)、《毛泽东文集》(第1—8卷)、《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邓小平文选》(第1—3卷)等。主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毛泽东年谱(1949—1976)》《毛泽东传(1949—1976)》。合著《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出版《逄先知文丛》。  相似文献   

6.
杨浩 《学理论》2012,(15):121-122
在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中,读书法是朱子在解释四书过程中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切己体察"是《四书章句集注》所载读书法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本文以《读论语孟子法》为中心,并结合《朱子语类》所论述的读书法,从切己、知道、设身处地三个层次来分析"切己体察"的具体内涵。"切己体察"就是要求学者应当从真理的向度达到对经典的理解,即是对经典表面之下的真理进行体会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易名 《瞭望》1992,(25)
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学术疑案之一,证见《瞭望》1991年49期陈晋先生《引诗证史》一文。文中引有毛泽东读《明史纪事本未》卷45批注:“吾疑赵风子、刘七远走,并未死也。”又云:“得毋象黄巢么?”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著作选集和专集的出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建国前出版过5个系统的《毛泽东选集》版本和若干毛泽东著作专集。1944年,晋察冀根据地的晋察冀日报主编邓拓主持编出的,《毛泽东选集》,是一个流传最早、最广的版本,共5卷。建国前各个系统的《毛泽东选集》,都没有经过毛泽东本人审定。二、建国初至1980年 195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由毛泽东直接主持,开始正式编辑新的《毛泽东选集》。1951年10月至1960年9月出版发行了正式本《毛泽东选集》第1~第4卷。这四卷都是毛泽东建国前的著作,并经过毛泽东本人精心修  相似文献   

9.
"读经典、悟原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以下简称《讲话》)。以上这段引文是《讲话》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对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我国学界,一些论者那里长期以来是处于"用经典、注原理"的。《讲话》之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即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从"三个组成部分"(三驾马车)转变到从经典解读上来。目前,学界对经典研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亮剑型的,一种是绕道型的。这两种类型都力图往经典解读上汇流。但是在这里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这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读就没办法进行。文章的研究在于使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奠基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著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刘洪伟 《侨园》2015,(Z1):95
历史上,毛泽东酷爱《红楼梦》是出了名的。何以见得?请看以下几件事——他经常谈及《红楼梦》可以说毛泽东从少年时代就爱上了《红楼梦》。毛岸青、邵华合著的《回忆爸爸勤奋读书和练习书法》一文中说:"《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古典小说,爸爸在少年时代就看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毛泽东不但喜欢读《红楼梦》,而且有较高深的认识。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向贺子珍谈  相似文献   

11.
学习的创造性与实践的创造性──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体会杨德森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号召我们,要通过学习,大大增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创造性。由此,本文提出“学习的创造性”这一新的概念,并试图通过对它的追寻、究...  相似文献   

12.
<正>泸州市纳溪区地处长江上游,系护国战争转折之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深水实践,自2011年起,纳溪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系列活动,20多万名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以经典诵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廉洁""为民"风将经典诵读纳入机关党建工作,以"廉洁、为民"为主题,以《大学》《论语》《孟子》《史记》《资治通鉴》为必修内容,通过读、研、听、写、讲、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7,(11)
正1917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帷幕。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文学革命论》,旗帜鲜明地把文学革命作为"开发文明"、解放思想和改造国民性的"利器",以一位老革命党的口吻,下达了向封建文学进攻的号令。在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的“老三篇”从不同侧面树立了三个不同的道德示范典型。《愚公移山》因与中华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相通而彰显出典型的实践价值,成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示范的精神支点。立足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弘扬“愚公移山”的四种精神:“坚韧不拔”的顽强拼搏精神、“埋头苦干”的实干笃行精神、“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知难而进”的历史主动精神。这四种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新的历史情境下“愚公移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意识形态》特别是其中的"费尔巴哈"章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二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卷"费尔巴哈"章的编辑提出4条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冠仁 《党政论坛》2011,(11):56-57
"山东双雄",是毛泽东的两大虎将,却有着"历史恩怨",毛泽东巧妙地导演一场"将相和",让他们联手在齐鲁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同仇敌忾的英雄剧。王建安和许世友都是湖北老乡、黄麻起义的参加者,又是红四方面军的战友和搭档。1937年3月,党中央做出了《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抗大也进行批判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一次在批判会上,有些人揭批张国焘时,不加  相似文献   

17.
正书剑双修毛泽东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创奇事。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风云一生,书剑双修。所谓"剑"者,不单指军事,还包括对书本的运用之妙,以及思想和实践的力量。读书既然是为了磨剑、亮剑,以"创奇事",当然就不能漫无边际地阅读,那样反倒会稀释思想和实践之"剑"的力度。因此,人们总是希望读好书,读大有益于人生境界和做事本领的"奇书"。这样一来,何为奇书,怎样择书之事,便冒了出来。毛泽东是22岁那年遭遇这个  相似文献   

18.
重要的政治嘱托──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周锡荣《邓小平文选》共三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但是,每一卷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历史地位。第一卷是小平同志1938年至1965年的著作。这个时期,我们党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9.
<正>一、毛泽东文章的文风、原因和意义我们可以看看毛泽东的论述,《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章可以告诉我们答案。《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最著名的哲学文章。毛泽东讲得很通俗。在《实践论》中,为了论述认识对实践的依赖作用,毛泽东这样写道,"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以此浅显的话语如"吃一吃"以及一个比喻来阐述一个结论即离开实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的社会实际和革命实际,为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进行了艰苦探索,这些探索初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三篇经典文献为考察依据,深入探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方面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