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5,(9)
从激励的特性和作用切入,结合医院党务管理实际探讨医院党务管理的激励应用。有效运用激励,同时注意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可以发挥医院党组织以及党员个人的最大效能,实现医院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周轶楠 《学理论》2014,(4):72-73
公务员负激励机制通过运用监督、惩戒等措施约束公务员的不良行为,引导公务员相组织所期望的目标行动。长期以来,我国公务员多以正激励手段为主,而忽视了负激励机制的应用。现阶段,正激励手段已经出现贬值、失效等种种弊端,公务员慵懒散奢不良作风滋生,面对这一现象,负激励机制就要有力地弥补正激励的不足,这对强化我国公务员负激励机制存在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下,由于政事不分、管办不分,造成事业单位角色不明,效率低下,监督缺位等一系列问题."管办分离"改革的目的是将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为以契约为基础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动式的社会治理.我国地方公共事业管办分离改革尚存在新设事业单位管理机构权力不明、组织之间激励不相容和体制环境制约等问题.为此,推动管办分离改革的有效措施是:明晰政府管理部门与代理主体的权力边界;推动管办分离的制度化建设;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创新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前瞻     
《瞭望》2006,(11)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考虑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出发,坚持分类管理、内部搞活、有效激励、政府调控的原则,逐步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  相似文献   

5.
健全以预防为导向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是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当前依然面临评价指标不完善、负激励多而正激励少、法律法规支撑相对薄弱等现实难题。其中,预防绩效难衡量、成本收益不对等、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惯性、未形成预防导向的评价制度等是难题形成的内在原因。未来可从加强党的领导、明确评价标准、优化激励机制、考核结果衔接、法律法规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切实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鉴于中国事业单位所面临的问题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要更新观念、改革体制、创新用人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健全考核制度、优化环境、促进人力资本化 ,以走出“减员不增效”的阴影 ,切实取得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7.
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精神懈怠”现象表现出根源性、隐蔽性、传染性和差异性特征,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及工作能力。精神懈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多策并举、辨证施治。根据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完善党员干部工作中的激励机制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具体地说,应以内激励增动力,通过理论创新、教育灌输和文化熏陶等,建构共产党人先进的精神、理想和信仰体系,培育并形成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动力,促使党员干部不想懈怠;以外激励加推力,通过制度保障、群众参与和科技推动等,形成激励与约束共存、管理与监督并重的良性环境,促使党员干部不能懈怠;以正激励添引力,顺应人的正当的精神和物质需求,采取满足、促进和奖励措施,促使党员干部不愿懈怠;以负激励增压力,通过严格问责、严肃惩戒,形成对党员干部潜在惰性的强大威慑,促使党员干部不敢懈怠。  相似文献   

8.
基本覆盖机关事业单位,为在全国进行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提供了参考样本作为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城市之一,郑州市早在1996年 1月1日就出台了《郑州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开始建立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障机制。此后的十年间,参保单位从市直事业单位扩大到所辖县(市、区)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覆盖了纳入郑州市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工资管理,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单位及非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9.
借鉴企业改革经验,实行派遣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政事分开与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20年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践和当代国外行政改革的经验,认为中共十六大提出"政事分开"原则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唯一路径选择。为此,在对"政事分开"的含义做出详细阐释的基础上,对实现"政事分开"的途径进行了探讨。这项改革应有长期、清晰的思路和合理的制度安排,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清理、整合、优化,剔除行政色彩。以行政首长聘任制为中心,完善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健全财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为中心,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体系。以绩效评估制度为中心,完善对事业单位运营的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反常态激励     
本文仅就激励机制中的“反常态激励”进行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特殊激励方式的重视。 何为反常态激励 在工作和生活中,常能见到一些政工干部运用违反常规的激励手段做思想政治工作,并收到满意的效果。由于这些激励方式适用于某种特殊情况,且激励的手段与正常情况下的激励(“常态激励”)手段相反,故称之为“反常态激励”。反常态激励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反常态正激励。即当罚甲,却奖乙。 某班组夜间劳动纪律松弛,脱岗、睡岗等违纪现象屡禁不止。工长在深入摸底后,决定对长期坚守岗位的两名职工进行表扬、奖励,在班组中产生了强  相似文献   

12.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算起,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19年历程。高层已就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作了全国性的整体改  相似文献   

13.
康年 《党政论坛》2010,(9):55-56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制度自1996年实施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在逐步健全完善的基础上已形成和建立了一套比较成型的规范,它不仅为正确评价干部职工的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提供了依据,对激励和督促广大干部职工提高政治素养、业务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使干部职工的晋级、聘任、奖惩、培洲、调资以及辞退有了客观的尺度;同时,更为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造就了—个高起点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20,(1):49-55
国务院2014年颁布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全面深化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反映了十几年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化、法律化的过程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经验的总结,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未来方向。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新时代,亟须继续向纵深发展。通过对2014—2018年京、沪、津、渝等四个直辖市140例司法案例的点面分析,总体反映出人事管理制度体系亟待优化、人事管理能力与水平亟须提升、人事编制制度改革有待推进和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尚待完善等主要诉求。唯有优化人事管理法律体系、推进人事管理现代化、提升编制管理科学化水平、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方能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工资制度改革。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在工资制度上,国有企业同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现脱钩,国有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和经济效益挂钩,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到1993年进一步发展到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脱钩,行政机关实行的是职级工资制,事业单位则实行体现其特点的工资制度,即根据事业单位所处行业,分别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职务岗位工资制、艺术结构工资制、体育津贴和奖金制、行员等级工资制等。国有单位福利制度改革。最早被重视的是住房制度改革,已经历了公房出售、提租补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各类事业单位现有100 多万个,人员编制总数为 2000多万名,近几年推进机构改革的力度在加大。随着经济、行政改革向纵深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亟须寻求新的突破。日前,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王峡海向本刊记者介绍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机构编制管理问题凸显 王歧海在简要介绍1996年以来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主要进展后,对目前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明显地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了归纳;首先是宏观调控乏力。事业机构编制的现行管理体制是分级管理,中央、省、市、县、乡镇政府都有审批权。虽然中央要求对各  相似文献   

17.
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标和行动指南.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主要呈现了重视厘清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重视扩大事业单位的自主权、重视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重视加强事业单位的公益性、重视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等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发展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切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政策也还存在着政策制定的系统性较为缺乏、政策执行不到位、政策绩效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和法治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未来我国应从强化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的顶层设计、加强改革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重点推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清单的建设、健全改革政策的绩效评估机制、重视改革政策的法律保障等方面来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政策.  相似文献   

18.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是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逐步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真正激发起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根据2008年中央编办《关于事业单位分类试点的意见》和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的规定:公益性事业单位,即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中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为了促进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将其中设置重复、规模小、效益差、社会认同度弱的一部分非营利及部分不宜完全市场化且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转型为非营利组织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要内容。虽经30年改革,文化事业单位的计划体制特征依然明显,诸多深层次改革难题尚未破解。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传统事业单位向"公立文化事业法人"转型;改革战略是分步推进分类改革,构建现代事业制度,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完善政府文化管理体制,形成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10,(Z2)
<正> 防止事业单位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根本目的是要推动事业单位改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改制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就是通过事业单位的公司化改造,使事业单位逐步转变为遵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市场竞争主体,更好地得到发展。因此,在进行资产评估时,既不能人为地低估,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同时也不能高估,给转制后单位的发展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