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洋 《学理论》2013,(19):166-167
党内监督是指党凭借自身力量,对党组织和党员是否遵守党规党纪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加强党内监督需要在全党构建多层次,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体系,使各种权力行为都能处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从而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综合治理,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
如何保证权力不被滥用,防止权力由公共权力异化为私有权力而导致权力腐败,已成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内监督“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而加强党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是实现权力监督的重要途径。一、党代表大会的监督,最能体现权力监督的本质要求党代表大会制度是党的根本制度。按照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在党内具有崇高的地位,享有最高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深入开展党内反腐败斗争,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党的建设中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彻底根除党内权力腐败现象,既需要加强权力监督者对权力执行者的监督制约,也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自身的监督制约。特别是在党内监督机构的地位作用提升后,更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的监督制约。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权力监督者自身腐败现象及对党政干部进行的有关权力监督者是否需要监督的专项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党政干部都认为监督者也需要监督,监督者不受监督将对权力运行造成双重的损害与影响,谁来监督和怎样监督监督者问题已成为反腐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把监督监督者提升为党内权力的相互监督制约,一要牢固树立权力相互监督制约的理念,二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离、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三要科学制定化解权力监督制约中出现摩擦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正确认识党内监督的实质,对于实行有效的党内监督,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就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制约权力问题,做一点探讨。 党内监督的实质是制约权力这一论断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党内监督理论 和实践一再证实了的。随着无产阶级政党力量的强大,尤其无产阶级政党成为执政党之后,愈发看出监督工作始终是以制约权力为其核心内容的。并且革命实践一再  相似文献   

5.
党内监督是监督的一种重要形武,是依据党章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它是在长期的党建实践中形成和完善起来的.党内监督的发展历程实质是党内民主、权力运行与制约和制度建设等三项共同推进的过程.建国以来,党内监督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转变.转变的过程启示我们必须要坚持党内监督这条主线不动摇,必须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党内监督制度、发扬党内民主和建立权力之间的有效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党内权力制约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党内权力运行方面的最大弊端,就是实际存在的各级党委过于集中的权力长期得不到对等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其原因在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配置不合理、不均衡,所导致的决策机关虚化,执行机关权力扩张,监督机关权力萎缩,党员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对于党内权力制约的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调整党内权力架构和配置,推行党委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力三分".二是以党员权利制约党内权力.三是以道德制约党内权力.以德行政,发挥道德在权力运行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对于有效制约权力的目的而言,这三种制约机制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正>深入开展党内反腐败斗争,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党的建设中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彻底根除党内权力腐败现象,既需要加强权力监督者对权力执行者的监督制约,也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自身的监督制约。特别是在党内监督机构的地位作用提升后,更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的监督制约。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权力监督者自身腐败现象及对党政干部进行的有关权力监督者是否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深入开展党内反腐败斗争,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党的建设中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彻底根除党内权力腐败现象,既需要加强权力监督者对权力执行者的监督制约,也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自身的监督制约。特别是在党内监督机构的地位作用提升后,更需要加强对权力监督者的监督制约。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权力监督者自身腐败现象及对党政干部进行的有关权力监督者是否需要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列宁在执政时就创新性地探索出一套党内监督体制。他认为党的高层理应受党员的监督,党内监督有助铲除党内莠草、约束党内权力、维护党内团结的作用。他还探索出一套党内监督措施:实行公开选举制和定期报告制;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监督作用;建立专门党内监督机构;加强对党的高层的监督。总之,列宁关于加强党内监督的理论与实践是我们当代执政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性特征、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共党内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构建并完善了系统、科学且具有鲜明特征的党内权力监督思想。本文从对党内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权力监督思想的内容以及党内权力监督思想的现实意义三方面来进行阐述,以期对今后的党内权力监督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亚勇  李民 《求知》2011,(11):38-40
提高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科学化水平.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的目标。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屡禁不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科学化水平不高。使监督难以落到实处。提高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科学化水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个层面寻找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构建良性运行的党法关系是我国未来政治体制改革的愿景。列宁党内监督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以党内民主克服权力过度集中之弊端;以党内监督机制制约党内权力;以法律监督机关确保国家法制统一和强化监督。我国未来的改革应当吸收列宁党内监督思想的内核,结合国情,作宏观与微观上的架构。  相似文献   

13.
文丰安 《理论探讨》2015,(1):120-124
党内监督科学化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纪委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总体要求。党内监督是保证党的权力正常运转的必要手段,在遏制腐败、发展党内民主、完善相关制度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存在监督的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党内监督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党内监督主体自觉性不足、党内监督运转过程不够规范和功能不完整等方面的不足,可从党员的平等主体地位加强党内监督、从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方面加强党内监督、从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党内监督等途径去促进党内监督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科学界定权力边界当务之急就是要依法将各种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优化权力配置,让各种权力之间权责清晰、责任明确,消除制度腐败和制度失灵,真正将权力规范起来,使之合乎制度的要求。一是党内分权。党内分成决策机关、执行机关、监督机关三个不同的机关,还权给党员,党员就有了权力,党内民主就能存在,党内监督就能强化,党员就能成为各级党组织的  相似文献   

15.
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在党内十项监督制度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它属于党内信息沟通的基础管道是权力监督的起点和前提。这个制度的运用、发挥,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党内监督水平和党内民主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监督主要是指社会对国家和执政党等权力主体行使权力过程的一种制约方式。社会监督,这是一种异体监督,它与权力体系内的监督相比,具有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社会监督的主体是人民,这就决定了社会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监督。在当代社会,社会监督的突出形式之一,是新闻媒体对党政权力机关的监督,即舆论监督。当前的一个尖锐问题,就是要正确对待互联网的性质和作用。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对于共产党来说,人民的监督高于党内监督,所以,不能以任何借口用党内监督代替社会监督即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加强执政党党内监督思想提出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果,现实背景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深化从严治党。习近平对加强执政党党内监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在: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将党内监督的重点放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上;使党内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以不断创新路径来保障党内监督的贯彻和执行。  相似文献   

18.
列宁晚年所著的系列反思文章作为其政治遗嘱,为完善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权力制约监督制度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列宁晚年权力制约监督思想的核心是改革党内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对权力的有效控制。借鉴列宁的相关思想,当前党内纪检监察体制的优化路径主要有:科学认识和辩证处理巩固党的领导核心权威与加强党内权力制约监督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纪委的相对独立作用;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开展廉政风险管理,建立权力制约监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实现权力能监督,监督有动力。因此,党内监督制度建设需要覆盖权力运行全领域全过程,把握监督制度运行的文化、物质和技术支持,构建党的组织、党员、党内监督机构和人民监督的有效机制。党内监督制度变革的动力源自党的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于党遏制腐败现象实现反腐败标本兼治的坚定决心,以及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现党的现代化的文化自觉。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如下:一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与社会监督制度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二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需廓清监督主体的责权关系,三是党内监督制度建设要重视程序有效性,四是党内监督制度运行需要把握外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控权与保权是党内监督的两个方面,党内监督既是对权力的控制,又是对权力的保有.既是一党执政体制下执政党自我的民主政治控制行为,也是党委领导体制下执政党维护权力的长效行为.作为下行武党内监督方式的巡视制度,以控权作为其制度设定的基点,同时亦维护党委领导体制的权威性,实现权力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