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居于统领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体现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优良传统的沿承和发展,凸显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特征。党的政治建设根本目标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根本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要任务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作用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遵循,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提供了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第一次鲜明提出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牵住了从严治党的"牛鼻子"。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不断推进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大会的主题,同时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个主题教育实际上就是新时代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心性"涵养党性、提升党性修养水平的根本方向,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灵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对"共产党人的心学"这样一个重大命题,绝不能一晃而过,而要把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形成的重大思想论断,为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讲"党的六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大会的主题,同时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个主题教育实际上就是新时代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换句话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以"心性"涵养党性、提升党性修养水平的根本方向,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灵魂"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教育、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对"共产党人的心学"这样一个重大命题,绝不能一晃而过,而要把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李劲夫 《慈善》2018,(1):25-26
党的十九大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等重大政治判断,深刻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必将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审视和定位党的政治建设就必须厘清政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7,(11)
<正>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了中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了战略安排。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将对党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构成中国"新时代"的社会内容是多方面的。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上一系列创新与突破,成为最重要的特征。从结构功能视角分析,诸多结构性政治创新,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性的实践形态和理论创新体系。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上的重大创新与突破可以概括为12个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有代表性的重大理论创新。它们既是理论形态的创新,又是实践模式的突破,反映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际步伐和实际进展,也为继往开来,进一步开创新的战略大局奠定了基础,拓展了空间,凸显了战略主线。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转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科学论断,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引下,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新部署。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山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提高站位,分析区情,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市委的总体要求上来,把加强"三基建  相似文献   

13.
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既是首要政治任务,更是长期战略任务。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高政治站位,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坚持正确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17,(12)
<正>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并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新时代"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两个关键时间节点提出的重要原创性科学论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揭示我国基本国情,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新时代"重大判断反映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指明我国基本国情的新变化和面临的新课题,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新时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进程中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赋予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内涵和新特点。在新时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实现宏伟目标,紧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上有新举措,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必然需要新的理论指引,提出新的实践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既是基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创造,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具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为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作出了相应的战略布局和制度安排,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  相似文献   

18.
梅丽红的"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一文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成效卓著"的评价,并指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被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报告最后的落脚章节。报告强调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首次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并明确了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着力点,从而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属性和党的建设的大思路大方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体现了执政党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已发生阶段性质变认识的理论自觉。执政党只有准确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才能制定符合时代要求与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社会主要矛盾、人民主体地位与执政党自觉,是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三个基本维度: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在依据;人民主体地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本价值取向与力量源泉;执政党自觉是准确把握时代脉动与担当时代使命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12)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特质的关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