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20世纪"八七"扶贫起,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已经从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雨露计划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扶贫战略。但是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乡村空心化、社会原子化严重,村中缺乏年富力强的项目参与者,开发式扶贫的项目组织难度在加大。从2010年到2014年,减贫幅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2009年起起开始实施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在这个新标准以下的扶贫对象为4007万人,这是我们新的扶贫工作象.世界银行<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在充分肯定中国取得了史无前例而令人羡幕的减贫和增长成就同时,并在改进国际可比价格数据,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发展中国家的生活成本的基础上,一改每天1美元标准制定了每天1.25美元的新的贫困线.而对于中等收入国家,针对所有发展中国家的中值贫困线,仍为每天两美元.报告认为中国的贫困人口依然庞大,按照国际标准计算得出的中国消费贫困人口教在国际上仍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  相似文献   

3.
到村到户是扶贫开发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通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大面积贫困人口普遍受益,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从1986年开始政府对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实施有针对性的整体扶持政策,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建设,改善基本生产条件,帮助农民发展种养业等措施,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一大批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到1993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不仅数量减少到8000万,贫困人口的分布同前一阶段相比也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特点,这个时候单靠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靠某项制度的改革来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不可能的,靠区域  相似文献   

4.
2020年是国家实施扶贫战略的一个分界点。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然而,后扶贫时代并不意味着彻底消除了贫困。即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依然会有贫困人口的存在,后扶贫时代仍会存在相对性、结构性、集中性的贫困问题。针对后扶贫时代的贫困特点,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应转变减贫思路,将扶贫为主的治理机制转向防贫为主的针对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监督机制;建立分级预警监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强化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减贫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长效减贫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5.
扶贫攻坚的艰难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2001年减少282万人,2002年减少107万人,2003年非但没 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在我国20年扶贫开发历史上,贫困人口不降反增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在过去多年取得成绩基础上迈出了新的步伐。5年来,贫困人口由3120万减少到2365万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还应该看到,两千多万人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很多国家的总人口。同时,我国目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和刚刚越过温饱线但还不稳定的低收入人口总计有6432万人,而建档立卡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精准扶贫"是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提出的扶贫新方略。推进精准扶贫既是一个政治命题、实践命题,也是一个理论命题。一个政治命题:与党中央同心、同向、同行。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8.
张晓亮  陈俊 《党政论坛》2010,(23):26-28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视农村扶贫工作为重中之重。30年来。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占农村总人口33%的2.5亿减少到2007年古农村总人口1.6%的1497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谜度明显加怏,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怏。据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70%。  相似文献   

9.
农村精准扶贫实施机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理论》2016,(6)
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时,仍有7 000多万贫困民众基本生活难以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近2.4亿贫困人口和5亿以上生活在1天1美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在这一时期摆脱了贫困,大规模减贫为全球的减贫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扶贫工作出现扶贫对象不清晰、措施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新形势新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指导思想,靶向治疗,真扶贫,扶真贫。文章以贫困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作为理论支撑对精准扶贫进行了讨论,为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0.
扶贫要授人以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迁 《瞭望》2004,(30)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扶贫办主任刘坚日前指出,2003年,我国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贫困人口不减么反增,这是改革开放之后扶贫开发历史上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一直视农村扶贫工作为重中之重.30年来,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占农村总人口33%的2.5亿减少到2007年占农村总人口1.6%的1497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据有关国际组织提供的数据,从1990年到2007年,中国减少的贫困人口数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70%.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中国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被称为我们党和政府的一大"德政".  相似文献   

12.
经过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十多年来的扶贫努力,我国年人均收入300元以下、人均有粮200公斤以下的人口,已从1985年的1.25亿大幅度下降,但截止到1995年底,我国农村仍有6500万人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因此,消灭绝对贫困,仍然是我国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中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经济发育程度低,经济实力薄弱,几乎没有什么自我发展能力,如果放任自  相似文献   

13.
殷耀 《瞭望》2004,(4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解决了2.2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发生率从30%下降到3%,堪称世界奇迹,国际社会也高度赞扬。但当前扶贫工作形势依然严峻,要高度重视新阶段的扶贫工作,以科学发展观来统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1000美元,走出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开始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通过25年的扶贫开发,一些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的贫困地区,都逐步摆脱贫困甚至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剩余的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致贫情况变得十分复杂,扶贫攻坚越到最后越难。要完成到2010年2900万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形势紧迫。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到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目前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攻坚战。为此,1994年国务院制定和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并强调…  相似文献   

15.
1994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从1994年到2000年,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到本世纪末,我们解决了8000万人的温饱问题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生存权这...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8,(1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脱贫攻坚战取得突出成果。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3046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128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1%,比2016年末下降1.4个百分点。精准扶贫,为中国特色的反贫困事业取得决定性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精准扶贫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连片贫困地区区域幅员辽阔,生态区位重要,必须注意生态环境与减贫目标的结合。目前贫困地区生态减贫有好的机遇:国家财政能力大幅提升;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完善;国际碳交易制度逐步形成;生态文明理念支撑;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大环境逐步改善。连片贫困地区生态扶贫也面临一些挑战: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政策保障力度不够;信息封闭、贫困地区民众受教育程度低,贫困农村科技人才缺乏等。连片贫困地区的生态扶贫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构建包括组织、资金、政策支持等在内的保障体系;努力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努力打造低碳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地区。  相似文献   

18.
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经过70年减贫实践,中国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道路。中国减贫的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减贫探索阶段、体制改革推动减贫阶段、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村级扶贫推进阶段、精准扶贫阶段。中国减贫的基本经验主要有:坚持制度优势与政治优势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相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外部帮扶与自主脱贫相结合。中国减贫具有彰显中国制度优势、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丰富世界减贫方案、推进全球减贫进程、创新国际减贫理论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贫困农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人力资本存量不足,减贫可行能力欠缺,成为脱贫攻坚亟待解决的难题。"扶贫先扶智",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作用,构建合理有效的成本补偿机制,减少贫困农户教育投资的支出,降低农户教育投资的风险;要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补齐教育资源的短板,满足贫困农户高度异质性的教育投资需求,改变贫困文化的影响;要鼓励引导贫困农户增加教育投资,累积人力资本存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多劳动报酬,同时通过教育机制阻断代际贫困传递,提升贫困农户的减贫能力与脱贫质量。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是我国政府为实现减贫治理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针对不同贫困地区和不同致贫原因进行精准施策的扶贫新模式。政府兼任多重角色的主导模式须向引导协调者转变,向协同参与式转变,从加强顶层设计、严格考核机制、优化政策执行和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等方向转变政府角色,积极引导和协调其他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转变政府角色和实践多元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