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乌克兰文化与俄国文化是同一个俄罗斯文化的不同版本。乌克兰加入俄国版图后,俄国文化的这两个版本如何融合为一的问题就一直是一个未能彻底解决好的问题。除了寻找文化之根的那个层面之外,任何文化都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即对精神峰巅的仰望。乌克兰文化的建立,就应该定位于不是与全俄文化去竞争,而是捐弃前嫌,对全俄文化进行补充和丰富。欧亚主义号召全体俄罗斯人——无论是大俄罗斯人,还是白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都要为把文化当作民族的自我意识来弘扬这一理想而挺身奋斗。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和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的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的研究,是他们整个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深刻阐述了俄国和波兰等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揭示了各国发展的特有的规律。在揭露沙皇俄国反动本质的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的革命运动寄予殷切的期望,对波兰等各被压迫民族表示深切的同情。他们的研究成果为俄国和波兰等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力地推动了各国革命的发展,并为以后列宁进一步解决俄国问题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前俄罗斯许多人都在谈论建立两党制或三党制的问题。普京总统在2000年2月27日“团结”全俄社会政治运动成立大会上发表的讲话中说,要在俄国实行“有两三个或四个政党参加的多党制”。俄国的报刊上就此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有的认为,俄国已具备建立两党制或三党制的前提。有的则认为虽然俄国的政党很多,但还没有形成西方那样的多党制,而只能说处于多党制的萌芽阶段。为了对俄国的政党制度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本文拟对俄国政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4.
当代东南亚穆斯林具有双重的性格,此种民族性格以各种方式在本地区各国作用于伊斯兰民族主义。占人口多数的印尼穆斯林,其世俗性与宗教性共生的文化,形成了聚合型与离散型并存的民族主义。身处多元种族社会中的马来西亚穆斯林,其独尊本族与兼容他族的双重性格,塑造了文化与政治民族主义的不同面孔。作为少数民族的菲律宾穆斯林,其互为逆向的极端与妥协的反抗运动趋势,凸显了偏执与折衷的不同文化取向。将穆斯林内部水平方向的斗争和穆斯林与世俗国家之间垂直方向的斗争,置于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之框架下进行阐释,可以加深对东南亚穆斯林本质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分析泰国南部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就泰南地区如何走出民族整合困境提出若干见解。泰南马来穆斯林社会的失衡状态表现为政治精英的缺失和伊斯兰教的政治化倾向。从表面上来看,泰国政府通过实施教育促进计划成功地实现了伊斯兰传统教育机构——波诺的现代转型,然而事实证明,教育改革政策并没有加强马来穆斯林的国家认同,而是导致了相反的结果。因此,泰国只有尊重马来穆斯林的文化传统,恢复马来穆斯林社会结构的内在平衡和提供多样化的制度选择,才有可能走出民族整合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1920-30年代,有一批俄侨知识分子务实面对苏维埃化了的俄罗斯,力图重建关于俄罗斯帝国——苏维埃国家之认知,因而出现了欧亚主义运动。以特鲁别茨柯依为代表的欧亚主义思想家们,并非在海外闭门造车,而是立足于复杂的历史经纬,具体论述了欧化治理方式的不合时宜性,包括俄罗斯文化和欧洲文化之差别、俄罗斯东正教与欧洲基督教之不同、俄国地理位置的跨欧亚性等。他们还以此来证明苏维埃制度的合法性,肯定其终止欧化进程的必要性和意义。俄侨知识分子的构成复杂,关于欧亚主义的相关论述也充满了矛盾。数十年间,欧亚主义思潮在苏俄境内默默无闻,可是在后苏联时代,随着白银时代和俄侨文化遗产的再发现,以及俄国融入欧洲的过程困难重重,它却在俄联邦各阶层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法国600万穆斯林中的大多数人在适应国家的世俗主义环境之时,依旧保持伊斯兰的传统色调,秉持温和与中道的伊斯兰价值观。法国穆斯林由于种族、语言、民族、地域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伊斯兰组织五花八门,呈现出分散化、多元化的态势,其中的"个人伊斯兰"和"穆斯林世俗主义运动"是法国穆斯林宗教实践中出现的独特的新思潮,这是启蒙主义和人权思想对生活在法国的穆斯林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穆斯林中只有少数极端主义分子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打着"伊斯兰旗号"制造令人发指的恐怖事件。虽然穆斯林完全融入法国社会的道路还很曲折、漫长,但法国伊斯兰既是世界伊斯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兰西文化百花园里一朵奇葩的时代终会到来。  相似文献   

8.
甲申政变后,中国和日本有在朝鲜发生战争的可能,于是朝鲜一年里几次请求俄国在中日发生战争时保护朝鲜。俄国鉴于朝鲜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实力,没有答应,因而两国没有缔结俄国保护朝鲜、朝鲜给予俄国一些特权的秘密条约。但是各国对俄国插手朝鲜事务持有极强的警惕性,朝鲜的“引俄”行为及俄国的表现被夸大,都采取了阻止俄朝接近的措施,这就是第一次俄朝“密约”事件。此次事件无论是对当事国——朝鲜和俄国,还是对在朝鲜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国家——中国、日本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各国纷纷调整了对外政策或对朝鲜政策。  相似文献   

9.
“东方明珠”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香港政府推行自由企业、自由贸易和无税口岸的经济政策,使这块弹丸之地,麇集了世界各个种族与民族,以及各种信仰的居民。 据1985年统计,全香港人口552万,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口5万人左右。香港穆斯林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主要由中华回胞、外籍穆斯林、土生香港穆斯林三部分群体组成,他们的人口分别是:中华回胞(又称回胞、教胞,是香港地区对国内回族的泛称),人数近3万,占全港穆斯林的65%;外籍穆斯林,人数近2万,其中巴基斯坦籍穆斯林1.2万人;土生香港穆斯林的人数约5000。  相似文献   

10.
1792年亚·埃·拉克斯曼使团访日是俄日关系史上的大事件。使团访日是俄国官方正式对日接触的开端,奠定了19世纪俄国对日政策的基调,对俄日关系的历史进程影响深远。俄国派遣使团访日的外交行动,实际上是针对整个远东地区的,是"双头鹰"外交的向东实践。俄国使团出使的背景和肩负的双重使命注定其无功而返的结局,而日本"有法度的殷勤"接待体现出保障国土安全的国家战略与利益诉求。从世界文明角度看,俄国访日使团在丰富俄日文化交流、促进东西方文化交往方面同样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正教在俄国远不只是一种宗教,而是俄罗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后苏联成为俄联邦重构的重要社会资源、政治力量和精神动力,被视为是标示俄罗斯民族精神的最重要标志。在后苏联到来过程和重建过程中,东正教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这种角色源于俄国的历史进程。其实,无论是就基督教神学理论还是就俄国史而言,缺少了对东正教因素的考虑,就无法描述俄国社会进程。近20年来,俄国社会进程和东正教紧密相关,因此,当代俄国人能基于东正教信仰,去批判性地面对后苏联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各种重大问题。除此之外,东正教还积极介入俄罗斯的对外事务,成为影响俄对外关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世界上,民族与宗教问题往往是引发地区骚乱或局部战争的导火线,而且往往与政治、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泰南四府马来族穆斯林民族分裂主义的性质也基本如此.近百年来它始终困扰着泰国政府,尤其是二战以后,泰南穆斯林地区由于宗教、民族矛盾的发展,政治上的不平等和经济上落后等因素,导致要求独立自决的运动一直延绵不断,并由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特别是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泰南四府原来积存的矛盾被重新激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公开采取了暴力恐怖手段与政治对抗,企图谋求独立,且愈演愈烈,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综观泰国历届政府的政策,笔者认为,为了打击南部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仅靠法律手段和政治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武装镇压或同化政策也是难以奏效的.为了实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稳定,首先要承认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发展的多元性,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用政治对话代替武力对抗,用改革政策取代同化政策,加快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增加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做到社会公平、分配公正.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要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政府要通过诚意来逐步取得绝大多数穆斯林的理解与支持,不给少数顽固的穆斯林分裂主义者以可乘之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铲除南部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真正实现民族和睦、社会和谐和国家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短暂的“蜜月”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即开始了一段为时不长的“蜜月”时期。美国欲在短时期内将俄改造为美国式的市场经济和政治制度,利用俄罗斯急欲转轨和稳定社会的心理,压俄在裁军等方面作重大让步,并干涉俄内政要俄经济改革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进行等。俄国急欲加入西方世界大家庭和谋求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俄转轨最大限度的支持。俄国利用15个前苏共和国中唯一大国地位和叶利钦是第一个与共产主义决裂的民选总统地位,争取美国承认俄罗斯是前苏战略核部队的唯一继承国,对所有前苏核武器的控制权,从西方获得比其他共和国多得多的援助,以及叶利钦在屡次政治危机陷入困境时得到西方的大力支持等。在这段时期内,美俄双方不再把彼此视作敌人;双方的导弹不再对准对方;逐步建起  相似文献   

14.
1968年,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开始出现“穆斯林独立运动”,由此,菲律宾的“穆斯林问题”便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1972年,以米苏阿里为首的“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成立,要求将菲律宾南部地区分离出去.南部发生的穆斯林与基督教徒间的局部武装冲突,遂发展成为波及整个南部的武装斗,形成持续不断的穆斯林运动.这场运动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影响目前菲律宾和平和安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关学者已从多个方面对这一运动作过探讨,然而,对于运动的宗教背景及根源的实质等  相似文献   

15.
俄国现代化运动中产生的“思想性散文”,在19-20世纪之交白银时代得到了空前繁荣:因为“高尔基之争”和《路标集》之争显示了这种文体表达俄罗斯民族性问题的魅力,由此引发用感性措辞表述俄罗斯思想、革命、传统、现代主义等重大问题的潮流,从而使得俄罗斯民族性问题自然成为社会公共论题,思想性散文也随之成为跨越文体的公共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世居穆斯林的人口比例相当高,尽管今日的车臣等穆斯林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人却很少提及伊斯兰教文明,在俄罗斯人的认知中缺少穆斯林的概念,穆斯林并没有很重要的地位,更没有成为文明冲突的一方。在俄罗斯学者的笔下,穆斯林只有“鞑靼人”、“山民”和“吉尔吉斯人”。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穆斯林文化是落后的,习俗是古旧的,是终将被东正教或工业文明取代的。这种对穆斯林认知中存在的缺陷也是俄罗斯棘手的民族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前两年俄专家研究所与英伯明翰大学俄罗斯东欧研究中心合作搞了一个题为《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地区问题》的课题,以及最近伯明翰大学《了解俄罗斯地区经济变革形式》课题小组成员彼得·柯尔科教授写的《俄地区难题:制度变革与经济适应》(载于英“共产主义经济与经济转轨”季刊97年第三期)都论及俄地区因转轨而发生很大差异。本文就此内容综述如下。 俄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不同对地区发展产生不同影响,尤其在转轨年代中,地区特殊性更显突出。  相似文献   

18.
越南穆斯林以占族人为主,主要分布在南方的胡志明市、西宁省和安江市,人数约10万。越南伊斯兰教经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传入,后受马来人影响较大。占族人与他族的族群差异以及越南政府的民族同化和宗教歧视政策造成族群偏见和越南穆斯林同伊斯兰世界的隔离,导致越南穆斯林在宗教知识与实践、信仰传承、文化教育、机构团体、社会融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其处境亟待越南政府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穆斯林世界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东南亚穆斯林的特点是:传统的社会结构已出现巨大变化;穆斯林国家坚持世俗化的道路;宗教认同基础上的分离主义运动并不必然走向成功;区域一体化对穆斯林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伴生的是:崛起的穆斯林中间阶层与庞大的贫困阶层并存;穆斯林国家的宗教与世俗之争错综复杂;穆斯林少数民族的抗争有深层的文化原因;区域化抑制了分离主义运动,但恐怖主义活动开始趋于全球化.不过,东南亚穆斯林主流的温和性质决定了本地区宗教宽容与民族融合的趋势是难于逆转的.  相似文献   

20.
俄韩两国的经济合作的前景很好。俄国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基础科技方面有强大力量。韩国目前在从国外取得先进基础技术和自然资源方面面临严重困难,韩经济要继续发展,迫切需要它们。俄国拥有韩国企业所需的费用低、技术高的工人。韩国通过与俄经济合作不仅进入俄国内市场,而且进入欧洲市场和原先与苏关系密切的第三世界市场。从俄国方面看,韩可向它提供恢复经济迫切所需的资源,如资金和工业技术,尤其是消费品生产领域中的技术和经验,以及韩长期积累的营销和其他西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