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本索引内含作者、译者、篇名三个义项,混合编排。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依次类推。斜线后黑体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中圆点之后数字系该  相似文献   

2.
《中外法学》2011,(6):1317-1319
<正>检索说明:本索引内含作者、译者、篇名三个义项,混合编排。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依次类推。斜线后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冒号之后数字系该文所在页码(全卷六期连续计码)。  相似文献   

3.
<正> 本索引内含作者、译者、篇名三个义项,混合编排。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依次类推。斜线后黑体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中圆点之后数字系该文所在页码(全卷四期连续计码)。  相似文献   

4.
《中外法学》2012,(6):1317-1319
<正>检索说明:本索引内含作者、译者、篇名三个义项,混合编排。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依次类推。斜线后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冒号之后数字系该文所在页码(全卷六期连续计码)。  相似文献   

5.
《中外法学》2007,(6):767-768
<正>检索说明:本索引内含作者、译者、篇名三个义项,混合编排。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依次类推。斜线后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冒号之后数字系该文所在页码(全卷六期连续计码)。  相似文献   

6.
《中外法学》2008,(6):958-959
<正>检索说明:本索引内含作者、译者、篇名三个义项,混合编排。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依次类推。斜线后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冒号之后数字系该文所在页码(全卷六期连续计码)。  相似文献   

7.
《中外法学》2005,(6):767-768
检索说明:本索引内含作者、译者、篇名三个义项,混合编排.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依次类推.斜线后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冒号之后数字系该文所在页码(全卷六期连续计码).  相似文献   

8.
《中外法学》2004,(6):767-768
检索说明:本索引内含作者、译者、篇名三个义项,混合编排.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依次类推.斜线后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冒号之后数字系该文所在页码(全卷六期连续计码).  相似文献   

9.
《中外法学》2006,(6):767-768
检索说明:本索引内含作者、译者、篇名三个义项,混合编排。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依次类推。斜线后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冒号之后数字系该文所在页码(全卷六期连续计码)。  相似文献   

10.
刘君博 《中外法学》2013,(6):1317-1319
检索说明:本索引内含作者、译者、篇名三个义项,混合编排。排列以义项的汉语拼音为序,首字拼音相同者以四声为序,首字音声相同者以第二字为准,依次类推。斜线后数字为该文所载号别,冒号之后数字系该文所在页码(全卷六期连续计码)。保险法因果关系论(马宁)/4:860本刊编辑部中国法理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2:225本刊编辑部中国法律史学科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2:239本刊编辑部中国国际法学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5:899本刊编辑部中国经济法学发展评价(2010-2011)基于期刊论文的分析/6:1276  相似文献   

11.
本索引按全年 6期栏目设置分类 ,各栏目均以文章标题首字拼音为序 ;首字同音者以四声为序 ;同音同声者以次字为序。依此顺推。黑体数码表示本文所在期号 ,斜线后数码表示本文当期页码范围。【论文】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及其应用 (孙积禄 ) 4/68-76比较与借鉴 :鉴定人制度研究 (沈健 ) 2 /1 1 1 -1 2 1CAS体育仲裁若干问题探讨 (郭树理 ) 5 /1 32 -1 44CEO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问题研究———从“看得见的手”谈起 (李智 ) 5 /69- 79超国民待遇研究 (王志永 ) 5 /1 2 3- 1 31船舶优先权法律性质若干学说析 (张丽英 ) 4/1 2 7- 1 33从《大明律…  相似文献   

12.
公益诉讼制度的力量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波 《当代法学》2013,(1):31-37
本文以在社会建设领域深受认可的辅助原则作为理论基点,分析了公益诉讼制度力量组合中的位序安排。本文认为,基于新民事诉讼法将公共利益定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界定,公共利益的维护应形成一个社会驱动、政府保障的动力机制。目前,应处在第一位序的公益诉讼启动者公民与社会组织,事实上是整体"缺位"的;从理论上分析,行政机关应为第二位序的公益诉讼启动者。单行法在规定行政机关公益诉讼时,需要特别关注行政机关基本职责、在政府权力架构中的地位与民事诉讼机理之间的协调;检察机关是启动公益诉讼的第三位序主体。其合理性依据在于国家机关之间职权运作的次序性。检察机关能否真正成为公益诉讼的第三位序启动主体,需要进一步论证检察机关的功能与职责,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与既有民事诉讼制度的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公序良俗原则滥用的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现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因其固有的抽象性和模糊性而存在被滥用的风险。为此,设立公序良俗原则的正面评价标准和消极限制标准能够为其适用提供良好参照;类型化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公序良俗的现实表现;而必须穷尽规则、以实现个案正义为目的以及须充分说理则是对滥用公序良俗的最后限制。  相似文献   

14.
戴孟勇 《法学家》2020,(1):17-31,191
法律行为的原因、内容、条件、负担以及当事人的动机等因素违反公序良俗时,不仅各自的表现样态存在区别,对法律行为无效性的影响也不相同。法律行为的原因或内容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全部或部分无效。停止条件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全部无效;解除条件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上仅解除条件无效。慷慨行为中的负担违反公序良俗的,仅负担本身无效。多方法律行为当事人的共同动机或者单方法律行为当事人的动机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行为全部无效。我国在编纂民法典时,应当就法律行为的内容、条件、负担和当事人的动机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况及其相应的法律效果分别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5.
明清判牍中的“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理的涵义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情和天理。情具有四个义项,分别是感情、性情、人情世故以及案情;理就是广义上的事理,除了事物之理外,还包括人伦之理。义项合并之后,情理的涵义应为案情和事理,同时包含事实和法律两个维度。对情理这两个维度的混淆,以及忽视事实维度对法律裁判的根本性影响,是导致否定中国古代法确定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建国 《中外法学》1994,(4):45-52,73
<正> 一、问题的提起 对于曹魏新律中的刑罚制度,《晋书·刑法志》所摘录的《魏律序》是这样说的:“改汉旧律不行于魏者皆除之。  相似文献   

17.
道德差序圈是指个体对自己与其他实体进行道德考量的心理结构。它具有两个维度,即范围与差序。前者指的是究竟有多少道德实体让个体感到应对其负道德义务,并进入个体的道德考量中;而后者指的是究竟不同的道德圈层之间个体对其道德义务感与道德考量程度上有多大区别。道德差序圈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并结合西方科学范式产生的概念,对于西方道德圈研究而言,这种结合能够巧妙地弥补其对差序维度的研究缺陷,使其在差序维度得以蓬勃生长的文化土壤中得到更为充分的阐明;而对于我国差序格局研究而言,道德圈概念的融入不仅能够为其注入实证科学的新鲜血液,也为其被西方学者所理解打开了大门。因此,道德差序圈是一座能够联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两种最能触及中西文化本质的道德概念之融合,我们期望能够在解释中国人的道德判断与行为时做出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汉代法律中有关于“上言变事”的条文,著于《厩律》。《晋书·刑法志》引魏《新律序》云:“秦世旧有厩置、乘传、副车、食厨,汉初承秦不改,后以费广稍省,故后汉但设骑置而无车马而律犹著其文,则为虚设,故除厩律,取其可用合科者,以为邮驿令。其告反逮验,别入告劾律。上言变事,以为变事令,以警事告急,与兴律烽燧及科令者,以为警事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日本人所说汉语普通话的口音特点。方法从二语习得及与汉语方言比较等角度,对日本人所说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表现出的口音特点进行探讨。结果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特点;书写相同但意义完全不同词的误用,单个汉字写法相同而字序相反的双音节词的误用,近义词、量词、副词、介词、关联词、虚词、动宾搭配等使用不当;句子残缺与累赘、语序偏误等方面分析日本人所说汉语普通话口音特点时。结论此分析方法可以为司法实践中分析语音资料的说话人是否为日本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按着“释名以章义”的原则写道:“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这就是他以“文心”书名的由来。觅取美名而垂青一个“心”字,是不是别有深意,或者说是寄托呢?看来是有的。有一段尚未引起注意的闲文,似不应放过,这就是《序志》篇的“赞”。其语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