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舌艳遇     
嘟嘟!几声电话铃响,我连忙抓起话筒。话筒里传来一个年轻女人软绵绵的声音:您是住在头条7号的张先生吗?是啊!只听那女人扑哧一笑:可您近期又没住在那儿,对吧?对对!大冬天的平房太冷,我懒得生火,在丈母娘家睡沙发呢!那女人哼了一声:那你在书柜上瞎写了一张什么字条?你可够损的!  相似文献   

2.
苦舌艳遇     
“嘟嘟!”几声电话铃响,我连忙抓起话筒。话筒里传来一个年轻女人软绵绵的声音:“您是住在头条7号的张先生吗?…‘是啊!”只听那女人扑哧一笑:“可您近期又没住在那儿,对吧?”“对对!大冬天的平房太冷,我懒得生火,在丈母娘家睡沙发呢!”那女人“哼”了一声:“那你在书柜上瞎写了一张什么字条?你可够损的!”  相似文献   

3.
为自己化妆     
时常听到一些男性这样问自己的女友:“为什么化妆?我又没要求你打扮。”其实,这些男人根本就不懂得:女人是在为自己化妆。孔雀有美丽的羽毛,勇士有强健的肌肉,对于女性,一张脸孔便是表现自我的好场所。或楚楚可怜如雨后兰花,或明眸洁齿胜夏日玫瑰,千姿百态地构成了这个美丽王国。女人,她们生活在一个男性们所触摸不到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问:有人说,中小学生犯罪问题,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不知是否如此?答:中小学生的犯罪问题,的确向我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中小学生的犯罪比例呈现出较大的上升趋势.据公安部门的调查,全国在校生犯罪除1990年略有下降外,其它年份均为上升.其中1989年比1988年上升了43.9%,1990年比1989年只下降7.2%,而1991年又比1990年上升了30.5%;据河北省调查,所押的未成年犯中,在校中小学生占到15.4%;据山东省调查,所押未成年犯中在校中小学生占14.6%;北京市东城区五年来,逮捕的未成年犯中在校生为168人,占总数的60.9%;河南省中小学生犯罪所占的比例已由15.4%,上升到34.8%;哈尔滨市1993年中小学生犯罪的1131人,比1992年增加了19.3%……数字是枯燥的,但折射出的,却是严酷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五四”前夕,某君忽然收到一份标有“最高机密”的”犯罪档案”,打开一看,不禁心头一紧,被告原来是自己,原告竟是自己的老朋友,再看看“犯罪”记录: 1、不常打电话聊天;2、不常写信联络;3、突然失踪;4、其余的你自己心里明白。接下来还有“法官判决”,读后令人捧腹: 1、寄贺卡一张;2、罚写原告姓名十遍;3、想原告三秒钟:4、回忆你们俩最快乐的事件。毫无疑问,他收到的是一张如今风行全国却又有人非议的贺卡。非议者撰文抨击贺卡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但称赞者却认为这是开放时代的新生事物,是亲朋间最有效率的交往工具。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6.
1989年为32%,1990年为65.7%,1991年为81.1%,1992年为85.1%,1993年上半年为86.2%。为什么近年来卖淫人数急剧上升?为什么她们选择了这条丧尽人格的营生路?带着种种疑问,笔者走访了江苏省句东劳教所女教大队,企望通过这些实录,寻求卖淫现象根由,为综合治理这一现象,探索有效途径。 中国一旦向世界敞开门户,沉滞的经济即繁荣昌盛,而伴随商品经济同时“进口”的“性解放”,也混杂其间来寻找市场。在裂变和分化中,少数女性从垃圾堆里捡起性自由的招贴,自甘沉沧,把性也视作商品,暗自寻找市场,进行买卖和交易。一个叫月儿的姑娘直言不讳道:现在也是繁荣“娼”盛。 月儿出生于军人家庭。初三时,她初涉舞场,但苦于不会,她只好晾边。一男子过来邀舞,她连说不会,那男子一瞪眼:“不会上这来干啥?”月儿一气之下,独自离开舞厅,她发誓:非把跳舞学会不可!  相似文献   

7.
年轻的感觉     
近几年,来往的朋友尽是些比自己年轻好几岁的男孩子女孩子。比我年长的朋友看不惯,就说我怎么竟跟小孩子玩得来呢?他们都很不理解。交年轻的朋友,甚少受人呵护。你不能因为自己是一个女性,就要求得到这些年轻人的珍爱和重视,又或者希望他们尊重你的自尊心。就象我曾认识的一位年轻朋友,他智力超群,对世界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他却偏偏是个鄙视女人的家伙。记得一次吵架时他对我说:“我是不会迁就人的!”而我则反唇相讥:“你连怎样踉人相处都不会,还谈什么迁就!”跟年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中国青少年犯罪率仍在上升未来五年总量将增加2007年1月10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报告还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  相似文献   

9.
悄然升温的“占相热”占卜相术正化为一股潮流,向人们的思想阵地发动了又一次进攻!这是危言吗? 如若不信,先请听笔者说几件亲身经历的事情: 广东湛江,风景秀丽的“湖光岩”公园,一座昏暗庙洞内。许多人围住一个电冰箱大小的东西发出阵阵嘻笑。笔者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架算命机器,只见机器上方用玻璃罩住了一个小观音像,下面一行大字“电子算命”,再下面是五六个投币的长孔。游人掏5角钱买一枚5分钱大小的铁币,任意投入方孔,机器响一阵之后,便由一个大孔内吐出一张火车票大小的硬纸。纸正面上方标明是什么签,如上签又分“上上”、  相似文献   

10.
克隆年代     
有消息说,美国一位科学家在圣诞节那天宣称他将开始克隆人,在他的计划中。第一年的克隆人数为30万。这一新闻引起了全球“人类”的严重恐慌。吴先生能够想象得出,今后的世界将是一副怎样的热闹景象。 清晨,吴先生睁开眼睛,发现一张很熟悉的微笑的脸。“你是谁?” “我当然是你太太。” “真的?你怎么证明这一点?” “昨天晚上我们因为谁下床关灯而差  相似文献   

11.
公元1989年对广东来说大概是“民工年”。不知从哪里传开的民瑶:“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鼓动着数以百万计的民工蜂拥南下! 广州火车站,这个进出广州的门户成了矛盾的集中点。广州站的运量近年来平均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春节时的旅客人数更比平常上升30%,如今又一下子冒出了要疏运的50万人,怎么办? 然而,经过紧张运筹,在繁忙的“春运”40天里,广州站安全运送了包括民工在内的134.7万多名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朱镕基总理走马上任,微笑着走向我们。4年过去,又到“两会”,人们看到的他还是那张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脸孔,还是那份一往无前的果敢与自信。总理的第一句话是:“请大家提问题,分秒必争。”令人感慨万分!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春天,美国《纽约时报》登载了一条消息:“王亚忱把阜新租出去了!”时过半年,又爆出一条令人瞠目的新闻:“王亚忱和他的伙伴们,又把阜新市给“嫁”出去了。”偌大的一个城市为何“出嫁”?“新郎”是谁?这可是个撩人兴趣的问题。原来,物华天宝的阜新市,素有“煤电城”的美称。但由于受产品经济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只顾抓煤电,结果“抓煤一把黑,抓电一把灰”,全市98%的企业亏损或微利,工业发展水平在辽字13个  相似文献   

14.
据国务新闻办分室2000年6月发表的《中国的禁毒》白皮书上称,我国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1999年为68.1万人。按照国际上对吸毒人数的统计惯例,每发现一个吸毒者,就证明还存在着4个隐性吸毒者。按《中国的禁毒》白皮书,官方的数字是吸毒者68.1万这就是说,我国已有270多万的吸毒者!更严重的问题是: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1985年,日本的一家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女性“终生未婚率”为4.4%,这在当时并不算高,因为早在1975年,奥地利女性的“终生未婚率”便达到9.8%,法国为8.2%,荷兰为7.3%。而在近几年,日本女性“单身贵族”人数剧增,每10个女性中竟有一个追随独身主义。她们情愿避开婚姻而选择独身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找不到符合理想条件的意中人而又不愿降低条件,于是只好空守闺房。日本一位专家指出:一个现代女性的“可能不结婚症候群”已经在日本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一个经常接触洋人的旅游界朋友,对我说:“你说,外国人来咱们中国,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是交通不便吧。”“不是。”“是打长途电话难?”“也不是”,朋友皱着眉头说。“是上厕所外国人在中国最怕上厕所!旅游途中憋急了,找不到方便的地方;找到了,又因为那地方又脏又臭而不敢进去。”嗯?嗯!我不怀疑,也许洋人在中国确实最怕上厕所。广州有个读者,曾投书报社叙述他经历的一件事:“我路经新落成的天河火车站,到公厕方便。走近公厕、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但见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0月底,香港,一个手持汤加护照的中国女人,匆匆离境前往斐济。 1990年4月3日,中国广州,几个公安人员押着这个年轻的女人走进了公安局。 1990年6月,广州市公安局一个看守所的审讯室里,同样是这个女人,她绝望地说:“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干脆判我死刑吧,我活该!”她叫易芳,今年27岁,原广州市民航售票处售票员。几年来,她利用工作之便所侵吞的公款折合港币350多万元。一个用罪恶和钞票铺成的黄金之梦,就这样伴随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幻灭了。  相似文献   

18.
犯罪根源是犯罪原因论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是整个犯罪原因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而且对犯罪本质的认识和犯罪治理采取的样本途径也有决定性影响。《论人类社会产生犯罪的根源》(载《犯罪与对策》1993年第1期)的作者认为,本体意义上的犯罪在私有制建立以前即原始社会就存在,所以犯罪的根源并不是私有制,而是“一定社会历史生产力发展阶段的‘物质生产方式’”。对此观点,很有再探讨的必要。 该文开始就提出要建立本体意义上的犯罪学,并以这个“新概念”为基础展开论述。遗憾的是该文竟没有明确解释“本体意义上的犯罪”这一全文赖以生存的基本概念。不过,细读之下,笔者觉得该文作者是想提出一个涵盖一切的在任何社会任何制度下都能成立的犯罪概念。那么现实中是否存在这样一个犯罪概念?该文作者希望突破以往犯罪学研究中的犯罪概念,建立以“社会危害性”为唯一标准的犯罪概念究竟能否成功? 犯罪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犯罪的专门学科,总要有自己确定的犯罪概念。该文为了强调所谓本体意义上的犯罪,特别选择了“罪”与“法”的衍生关系为切入点进行探讨,那么我们也由此入手,作一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裕提高的同时,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地显现出来,特别是其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但数量大增,而且犯罪的性质和后果愈加严重,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江苏高院统计,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的未成年罪犯,1998年比1997年上升了16%,1999年又比1998年上升了22%,2000年与1999年相比,基本上持平,仍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为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0.
永恒     
风靡一时是“只在乎曾经拥有”如今又流行“现代说永远已经很傻”永恒安在?永恒安在? 不是吗?人类亲手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扰乱有序而成的生态平衡:大自然在向人类报复!然而,在再恶劣的环境下,太阳依旧微笑,生命依旧繁衍。创造是永恒的。不是吗?科技的进步,使得世界进入了电脑化年代、穿梭机年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再多“光年”的距离也难以阻隔生命要跨越的旅程。因为人类的智慧高于一切。创造是永恒的。哲人说:“一个人如果总是沉浸在对周围苦难的同情中,那就一定会被这些苦难所摧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