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父亲是位修车匠,小时候,他是我的偶像. 他总能给我做出各种玩具,给我买街上的冰糖葫芦,给我讲大灰狼与小白兔的故事,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让我"开飞机".特别是在我11岁那年,父亲收回来一辆自行车,他稍微改装了下,小车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2.
1…… 他是我的同父异母弟弟. 母亲在我3岁时病逝,我5岁时父亲另娶,一年后的一个细雨绵绵的清晨,他出生了.是剖腹产,所以,他在医院里呆了5天.第六天早上,父亲送我上学时告诉我,今天下午他会去接他回家,可能会迟一些来接我放学,我说好的.但是,那天下午,直到夜色降临,父亲一直没有来接我,是老师把我送回家的,然后,我才知道,父亲出事了.  相似文献   

3.
正潜山是张恨水的家乡,他眷恋家山,写文章的笔名有"天柱山下人"、"天柱峰旧客"、"天柱山樵"、"我亦潜山人"等,可见一往情深。其实,他生于江西,在异乡生活工作的岁月要远多于在故里,按他自己生前的回忆:虚岁11岁以前随父亲在江西,他的小说《北雁南飞》有少年时代异乡生活的描述。11岁半才回潜山老家。13岁又赴江西,父亲逝世,随  相似文献   

4.
飞翔的学费     
初秋的天,有些热. 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 "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做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个人能行."他有些催促父亲了.父亲含混地应了一声,停下了脚步.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手表     
当年,父亲是村里唯一戴手表的人,这一度让他很自豪.父亲原来在外地教书,后来被打成"右派",开除回家了.所幸,纯朴、善良的乡亲们并没有歧视他,在生产队干活时,还对他格外关照.父亲秉性纯良,又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和孤傲,受不得别人的恩惠,而他身无长物,惟一的财富就是那块"上海"牌手表.  相似文献   

6.
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刻成一道风景.每次父亲说完,都会感叹:"你说,你才那么小个人儿,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他,父亲毫不在意,只"嘿嘿"地笑,全是快乐和满足.她的骄横和霸道,便在父亲的纵容中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7.
李根 《新青年》2006,(7):11
七十多岁的父亲患晚期癌症医治无效,在一个初冬的早晨他老人家停止了呼吸.含着悲痛料理后事的那两天,守候他遗体时,我常常为他掖好被子、挑亮白烛,心里总有父亲在安睡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艾美丽 《新青年》2007,(1):19-20
父亲53岁的时候,被一个远房的亲戚招到城市里去做园林工人.他怕母亲一个人在家里憋闷,便将母亲一起叫了来.两个人在工作的市郊租了间小平房,自此便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涯".  相似文献   

9.
我十几岁的时候,父亲竭尽全力阻止我成为一个酿酒人.他一辈子都在为当地的啤酒厂酿酒,可是收入微薄,勉强维持生计.他的父亲和祖父同他一样,所以他不想让我也成为酿酒人,甚至连啤酒桶边都不让我碰.  相似文献   

10.
父爱无言     
吴健 《新青年》2004,(9):14-14
父亲不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形象.我心目中一直渴望有这样的父亲,他儒雅,有一股书卷气.我很容易把与父亲年龄相仿的老师看作父亲.我一直以为父亲于自己是不可依赖的,一直以为正是父亲的不可依赖成全了我,造就了我,使我独自去面对,去解决.父亲不善表达,他沉默得近乎冷漠,但他一直是健壮的.直到有一天,在我不经意的一瞥间,忽然发现父亲老了.  相似文献   

11.
8岁生发画伟人像情结李平祖籍北京,军人家庭出身。父亲李清扬1953年抗美援朝归来驻军丹东,家属随军。就这样,1961年出生的他童年、上学都是在鸭绿江畔度过。李平的父亲爱写字,哥哥弟弟和他从小部爱画画,但坚持到今天对绘画艺术仍孜孜以求的唯他一人。李平说:"大  相似文献   

12.
父亲     
正丙戌岁元宵节,父亲安详地走了,在他老人家85岁高龄时节。印象中,父亲是那么的年轻、潇洒且风流倜傥。其时,全家人随父亲住在永定县湖雷三中。每年新春闹完元宵花灯后,欢喜雀跃的我们兄弟俩便随父母从老家高陂镇北山村步行前去坎市镇码头。途经高陂桥时,父亲便会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关于高陂桥的传说及楹联:"一道飞虹人在青云路上,半轮明月家藏丹桂宫中。"在坎市镇码头搭乘上篷篷船,小船一路绕着青山绿水摇  相似文献   

13.
1805年4月2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丹麦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从小便忍受着贫困与饥饿的煎熬以及富家子弟的奚落和嘲笑。但他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通过个人努力摆脱歧视,成为一个受世人尊重的人。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或者给他的玩具娃娃缝衣服。然后等待晚上父亲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向父亲倾诉他想成为一名演员或作家的梦想。可就在他11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处境更加艰难。14岁时,由于生活所迫,母亲要他去当裁缝工学徒。他哭着把他读过的许多出…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     
前些年,我常常梦见父亲,近几年梦不见了。父亲和他所参加的抗日战争,似乎已经成了非常遥远的被人忘却的梦。昨天一位年轻的朋友,看我的专题录像时,见到我父亲年轻时一张黑白照片:父亲抱着两岁的弟弟,我呢,大约五六岁,光着肚皮儿站在他身边。父亲身穿长衫马褂,圆方形的脸,两只明亮的大眼,  相似文献   

15.
岳勇 《新青年》2002,(8):2-3
男孩的妈妈死得早,他是父亲一手带大的。男孩也争气,19岁那年高中毕业,考上了省城医科大学,成了村子里开天辟地以来惟一的大学生。全村人为此骄傲了好一阵子。父亲砸锅卖铁辛辛苦苦供儿子读完大学.原本希望他能分配到一份好工作,但由于缺少门路,儿子读完大学又回到村里,重新扛起了锄头。  相似文献   

16.
正父亲在最后时刻陷入昏迷之前留下的话是:"看过我的刀,带过我的马。"这是上个世纪最后一年正月。描述父亲同京剧的关系,"酷爱"这个词已经显得苍白无力。父亲热爱的不仅仅是京剧的唱腔,舞台的人物造型,唱念做打等戏剧行内所说的"玩意儿"。京剧让他终生无法舍弃,是因为他在许多出戏里看到了他儿时的身影,看到了那么多幼年伙伴的身影。或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重温那段艰苦又有着甜蜜回忆的戏校生活。  相似文献   

17.
甜蜜爱情,激发他发明"魔琴" 谷成忠原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扬琴演奏员,他多才多艺,说学逗唱样样喜欢,还会演奏多种乐器,但他最喜欢的还是扬琴.玉梅是团里的舞蹈演员,她很仰慕古成忠的才华,两人因艺术而喜结连理,美满婚姻的滋润使谷成忠为部队战士们演出的热情更高了,可是,他渐渐地发现,在部队演出总是演奏扬琴,战士们感到单调不说,他自己也觉得不满意.  相似文献   

18.
豆子沉在水底,用心地吸收着水分,为被埋进土壤的那一天积蓄力量.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眼中,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出行动时,他就落后了. 父亲说他是个蹉跎满志、好高骜远的人.他不服气,总是和父亲争论自己十足的理由.但是,不管如何争论,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是让父亲惟一感到欣慰的一点理由.  相似文献   

19.
解读宿悦     
宿悦是我父亲骆舒焕生前颇为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十几岁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和篆刻,只要有空必到家里来,静静地听父亲讲解书法。从书法的笔画形  相似文献   

20.
原谅父亲     
父亲给我打来电话,他说他结婚了。那是在前年冬天的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父亲在电话那边淡淡地说他结婚了,但是怕影响我工作,所以没告诉我。一切都如我预料的那样,自从父亲认识了那个小他十几岁的女人,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的。我记得当时我沉默了一下,我说是吗?我相信父亲能听出我语气中的冰冷和鄙夷。我说现在我很忙,就这样吧。然后我就挂断了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