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姬立玲 《学理论》2010,(27):53-54,68
"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贯穿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各个时期,渗透在各家流派思想文化和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一思想对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与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中形成的“和合”精神 ,强调对立面的统一和同一。这一思想贯穿中国传统文化 ,形成中国文化的重要潮流。它的基本方面符合辩证法的矛盾观 ,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特别是在提高人的素质、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值得研究、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为泛道德文化,其科学文化精神虽弱,但却是有的。文章以儒家、墨家和道家为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进行详细考察,并就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提出三个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12)
钱学森精神中,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士人"文化传统对钱学森人格的塑造。在梳理钱学森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出钱学森对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传统的继承,分别是理想精神的高扬、精英意识的弘扬以及家国情怀的凝聚。在继承的基础上,钱学森的一生极大地发扬了这种传统,从而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宋庆贵  张淑娣 《理论探讨》2003,1(1):106-10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和合文化 ,由它产生的多元一体、和而不同、民族凝聚力和求同存异等特征与原则 ,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并把它们卓有成效地运用于现当代中国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中 ,取得了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6.
软实力包含的诸多理念,大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相吻合。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在于: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助于中华文明亲和力的提升,有助于和谐世界的当代建构,有助于生态文明的全球实现。  相似文献   

7.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古代大凡有作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史学家无不“究天人之际”。司马迁“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的精神流芳千古 ;张载“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气魄倾倒古今无数有识之士 ;邵雍的“学不际天人 ,不足以谓之学”的直白更是道出了中国学人的崇高价值追求。古代有识之士为什么要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究天人之际”呢 ?笔者认为 ,他们的为学和人生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的宏大理想或为了达到“天人合一”的至真、至善、至美境界。  一、儒家“天人合一”的崇高…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人的解放奋斗的一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人的关怀和大爱的理论;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爱人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都可以概括为"爱人"二字,二者在理论、实践、理想目标上具有共通性。因此,从爱人入手,可以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融合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只有在促进二者的融通互补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9.
曾斌 《理论与改革》2013,(1):129-131
中国是文化古国,先秦古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文化,绵延千年,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经过一代代先哲、智者筛选的文化精髓,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仅于当时具有指导意义,其内在的精神更是具有普适价值。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精华之一,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巨大的能量。所以,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在实质意义是有着互融、互通性的。  相似文献   

10.
人文奥运,是向世界展示东方文明的最好舞台奥运会前后,北京首都博物馆陆续举办五大展览:紫禁城内外的竞技游戏、长江文明展、北京文物精品展、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展、公平的竞争——古希腊竞技精神,以竞技与中华文明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产业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国工人文化的变迁进行了研究。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工业化进程中,以集体主义为导向形成了中国的工人文化,并借此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工匠精神"。市场化改革使这种工人文化遭遇挑战,甚至影响"中国制造"的品质。在提升中国制造品质的进程中,中国各级工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提高工人的文化素养,在市场化条件下重塑中国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2.
13.
浅谈“一把手”的协调艺术李炎溪,邢启东协调是“一把手”的重要职责和难解之题。在班子协调方面,每一个“一把手”都没有少花脑筋,但效果不一样。出现这种差距,除客观因素外,与“一把手”的自身素质和协调艺术,尤其是协调火候的掌握有很大关系。要较好地解决这个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生成过程中,以血缘家庭为出发点,在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中,以性善为逻辑起点,生发出血缘、情感、入世三个重要的内容结构要素。家族的血缘情感是一切道德情感的源泉,从"亲亲"向"亲人"推演,推己及人,于是在传统文化精神生成的有机结构中,突出了血缘本位和家族本位。在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模式中,以儒家的入世为主流建构起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道家的道心和佛家的佛性为补充,构建起人生的退出机制,从而使得传统文化精神的主体结构各要素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并实现了文化精神上的自我生成和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被中国人接受,除了外在诉求之外,还应思考中国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是否有一种内在的契合关系。"内在超越"的修养论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之所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继承了这一传统,形成了一种有别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新型修养论。这种修养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战争年代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性发展,极大地弘扬了历史主观能动性精神,高扬了共产主义革命道德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修养论的构建不仅需要适应中国国情,而且应与社会规范建设和法治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列七件事之末,但大概每一个家庭都离不开它。前不久,商业部上特产品管理司和新华社北京分社等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联合主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会——“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来自各国各界的人士惊奇地发现,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这样的水乳交融、密不  相似文献   

17.
雷锋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仁爱、诚信"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最高层次的"仁爱",忠诚是"信、义、善"的完美结合和高度升华。"仁爱、诚信"是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许艳丽 《学理论》2011,(1):44-4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梳理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深化民族精神问题研究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构想,即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民族精神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入手,以民族精神深层结构研究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定位研究为支点,实现民族精神研究的深度拓展。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传统家规、家训、家风等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学界对相关概念的运用比较混乱,而以"家政文化"概括这些与家庭治理相关的内容,更具有整体感、包容性和规范化。"家政文化"在中国古代意义重大,是乡村治理与国家政治之基石。近年来,"家政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它承载着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伦理和谐精神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对中国传统伦理和谐文化的开拓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要正确认识五个辩证关系:文化主导性与多样性关系、文化继承性与创新性关系、文化斗争性与统一性关系、中国传统伦理与西方伦理关系、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