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虽然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来的,但这一思想和理论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毛泽东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论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李首龙一当社会主义革命终于在东方落后国家获得胜利之后,如何具体地走向社会主义,彻底完成对资本主义"布夫丁峡谷"的历史跨越就成为革命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回答的急迫问题。这也是社会主义者长期争论的问题。从...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半个多世纪里,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这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在批判继承中创造社会主义文化纵观毛泽东对中西文化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要在批判中继承和发展中西文化,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提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和发展战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走自己的道路",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中国式道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同志正是在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初步探索的基础上,最终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科学总结毛泽东探索的经验教训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追溯和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将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掌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谭俊杰 《学理论》2010,(17):3-4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领导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曲折艰辛地探索,产生了许多闪光的思想。早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当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及理论之源。  相似文献   

7.
李振 《瞭望》1991,(13)
具有重大意义的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正在顺利举行。不久前中共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为我国经济建设绘制出新的宏伟蓝图。这次“两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议和讨论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这件大事,关系到未来十年的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受到全国人民和海外人士的关注。在未来的十年中,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代表和委员们有许多真知灼见,本刊记者特地访问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成就的取得,首先应归功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归功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并发展了党的基本路线;追根溯源,与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在对待自己的领袖、对待自己的历史上,表现出了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但是,近几年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时代、否定毛泽东思想,从而否定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根本不懂得:毛泽东是在中国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巨大人物。毛泽东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创业时代。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维系我们民族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神支柱。只有正确对待毛泽东,毛泽东时代,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以十四大的胜利闭幕为标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已经确立。深刻理解这一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同毛泽东理论的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是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各国都普遍遇到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把共产主义划分为高级、低级两个阶段,但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没有也不可能有更详细的论述;列宁提出过社会主义也要经过一系列发展阶段的理论,但也未能明确划分。真正在理论上比较早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是毛泽东同志。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提出:“社会  相似文献   

11.
陈飞 《学理论》2011,(5):3-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借鉴苏联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成果,为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坚持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在制度前提、制度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等方面,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深入探讨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必要的和有益的.这不但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而且因为它对我们现在和今后走自己的道路,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深入探讨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是必要的和有益的。这不但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而且因为它对我们现在和今后走自己的道路,继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宝贵的启示。 (一)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道路,这是毛泽东的一贯思想,是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毛泽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但是,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不同的国家是各不相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到底走什么道路?是走俄国十月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组织城  相似文献   

15.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冲破“个人迷信”和“两个凡是”的禁锢,用实践检验真理,重新确立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承前启后,突破陈规,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教条主义式的理解,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甚至被歪曲了的认识,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正确的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中国的国情和当今时代特点,设计和构思了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战略决策,在许多重大问底上有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刻没有停止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之际,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深刻认识新时期如何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就是一个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不断选择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选择的逻辑结果,它既是对世界上既有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发展模式进行反复比较之后的一种自觉选择,也是对中国自身现代化建设长期探索历程中各种建设方案与建设道路反复比较之后的一种自觉选择.我们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探索出了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列宁关于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率先夺权政权,利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建设和发展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当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便成为了我国如何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课题。从此,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便成为了毛泽东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他从许多方面,在很多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上,进行了探索,表现出他确实是一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七大报告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有其深刻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并不降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这既是由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点决定的,也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方位决定的.深刻理解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和坚持毛泽东思想,对于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