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年3月20日晚,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出炉.依据台湾当局"中选会"公布的数据,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得票数为6471970票,得票率为50.11%;国亲两党候选人连战、宋楚瑜得票数为6442452票,得票率为49.89%.全台湾投开票所是13749个,废票高达33万多张.投票结果出来以后,泛蓝阵营候选人连战、宋楚瑜认为选举不公,枪击案"疑云重重",提出"选举无效与当选无效之诉".泛蓝阵营展开了政治和法律上的抗战,岛内陷入政局动荡的多事之秋.  相似文献   

2.
台海局势的发展趋势如何?这是目前两岸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从陈水扁在2006年2月27日宣布“终统”及准备“制宪”的讲话来看,我们还不能排除“台独”势力在2008年大选之前铤而走险、孤注一掷的可能性。但是,陈水扁的“搅局”并不能改变台海局势发展的大方向。以2004年底台湾地区“立法院”选举泛蓝胜出和2005年春连战、宋楚瑜等人相继访问大陆为契机,同年年底“三合一”的县市选举泛蓝大胜为标志,“和解———和平———和谐———统一”将是台海局势发展的大方向。这是我们学习孙子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后所得出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3.
2000年3月18日,台湾所谓“中华民国第十届总统、副总统”选举的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39.30%的得票率当选为台湾地区新的领导人,国民党丧失了在台湾维持50多年的执政权,台湾岛内出现了第一次政党轮替。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2005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先后率团访问祖国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跨越海峡的握手缓和了两岸气氛,符合时代潮流,深得民意支持,台独势力受挫,泛蓝士气大振,在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反对和遏制“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向和平稳定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连宋大陆之行的时代背景连宋大陆之行是国际和海峡两岸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是民意驱动。在2004年12月台湾“立法院”选举中,以民进党、台联党为主的泛绿阵营争取“立法院”席次过半、以…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3月18日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活动中,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497.773万票、39.30%的得票率当选。在随后陈水扁于5月20日发表的讲话中,宣布了对两岸关系的有关政策。这些都引起广大读者的极大关注。本文拟就此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一、民进党及陈水扁、吕秀莲其人。 1、民进党。其全称系民主进步党,1986年9月28日由台湾非国  相似文献   

6.
2012年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说明,单名选区相对多数当选制有利于两党体系的强化。这次选举延续了"蓝大于绿"的政治版图,体现了单名选区制对现任"立委"和既有政治生态的照顾,而"总统"和"立法院"合并选举,则加强了两党对决的氛围。此外,"北蓝南绿"、"蓝大于绿"的县市执政格局,也影响到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具体得票多寡和选举的最终结果,强化了台湾的两党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严重撕裂,政局持续混乱 台湾"三二○"选举引发的种种重大争议,已为未来几年的台湾政局埋下动荡与不安的祸根.陈水扁凭借扑朔迷离的枪击案引发的部分选民的同情心,以微弱的优势当选.对于这样的结果,泛蓝阵营及其支持者拒不接受,提出了"选举无效"和"当选无效"的司法诉讼,并发动了多起大规模的街头抗争活动.蓝绿双方在政坛的对抗十分剧烈,泛蓝阵营及其支持者不断升高抗争层级.自"三二七"、"四○三"、"四一○"等大规模街头抗争后,有许信良的绝食抗议及50万人的大聚会,更有愤怒的民众撕毁张贴陈水扁当选的公告栏,并砸破"中选会"的玻璃门.  相似文献   

8.
经过激烈的蓝绿对抗和政治争夺,2004年12月11日,台湾第六届"立委"选举结果出炉.泛蓝阵营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三党以总席位114席赢得过半席位,其中国民党79席,亲民党34席,新党1席;泛绿阵营民进党和"台联党"以101席比上次当选席位数增1席,其中民进党89席,"台联党"12席;无党团结联盟及无党籍参选人有10人当选.  相似文献   

9.
选举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选举文化存在诸多弊病,如悲情牌、省籍族群牌、贿选、黑道参政、蓝绿阵营极端对立等。台湾地区的选举文化也有自己特色的一面,诸如"创意口号"、"强力宣传"、"积极动员参与"等。台湾地区选举文化中的劣质因素不利于实现台湾的政治稳定。随着台湾地区政治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台湾地区的选举文化将朝着良性变迁的方向发展,台湾民众在选举中将变得更加理性而非盲目,候选人也将更加职业化。  相似文献   

10.
从1987年台湾开放党禁以来,台湾基本上形成了支持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的泛蓝阵营和支持民进党、台联党的泛绿阵营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选民.马英九、谢长廷要想赢得2008年大选的胜利,必须在巩固自己阵营的同时,大力争取中间选民.因此,大选展开期间出于选票的考虑,台湾的候选人实施了一系列选战策略,并且都把政策向中间调整,呈现出趋同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湘粤村直选宣告了湖南基层农村村长、书记“一肩挑”时代的正式到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普遍关注。对于两委合一的“一肩挑”做法,笔者认为其利弊值得我们冷静思考。一、村民海选“村官”的现实意义1、全民参选,村民的选举权真正得到了落实。一是参选率高。选举的宣传工作到位,登记选民1201人,收回选票1195张,参选率高达99.5%。二是在选举程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这次直选,改变了由乡镇政府内定人选的传统做法。由选民自主提出村主任候选人18人,委员候选人27人,依照投票结果,分获村主任票数前2名,委员得票数前3名的候选人被确定…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中国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获得胜利,选举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国民党改革的成功。全面执政后的国民党很快陷入了困境,金溥聪担任国民党秘书长之后展开了以五都胜选为目标的党务改革,但是由于改革存在着诸多的盲点,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国民党的未来发展需要对于自身有着清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备受关注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于2006年12月9日终于尘埃落定。国民党候选人郝龙斌以明显优势战胜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当选台北市长;民进党候选人陈菊则以1114票险胜国民党候选  相似文献   

14.
2005年 12月 3日晚,台湾"三合一"选举结果揭晓,其中以影响深远的县市长选举结果最为引人注目.国民党大胜,而民进党惨败.国民党在县市长选举中取得 14席,不仅过半,而且攻下指标性的关键县市台北县、以及所谓的"民主圣地"宜兰县和嘉义市.如果加上国民党在台东县自行参选的吴俊立、金门县新党的李柱峰、连江县亲民党的陈雪生,泛蓝阵营共夺得 17席县市长.民进党则大败,仅固守选前民调的优势选区,执政版图退守到浊水溪以南的 6个县市.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是岛内蓝绿对抗最为激烈、政局动荡多变的一年,也是陈水扁当局“台独”步伐最快、“台独”气焰最为嚣张的一年。围绕“总统”和“立委”两大选举、岛内政局和大陆政策主导权,蓝绿阵营展开最为激烈的较量。陈水扁“全面执政”图谋破产,“急独”路线遭受重挫。“立院过半”的泛蓝军遏制住“总统”选举败选以来的下滑趋势,再现东山再起的契机。由于台当局“台独”分裂活动呈升级之势,使两岸关系持续震荡,但是,大陆在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手段打击“台独”分裂活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被改变…  相似文献   

16.
国民党退台后,台湾地区政党体制一直处在演变之中,从没有反对党存在的一党专制的党国体制,到主要反对党民进党挑战国民党一党独大的主导党体制,到没有任何一党能在"立法院"和"总统"选举中占绝对多数的多党竞争时代,再到2001年后"泛蓝""泛绿"两大阵营的形成,尤其"立委"选举实行单一选区两票制后,台湾政党走向两党制的趋向。伴随着台湾政治转型,以选举竞争和政治制衡为主要内涵的西方民主政治形式的政党政治成为台湾政治运作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17.
2005年连战历史性访问大陆以来,尤其是2012年马英九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关于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地区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目前,影响台海地区安全稳定的关键是两岸关系,核心是国共关系。本文运用SWOT工具,分析了通过“第三次国共合作”实现台海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可行性,并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提出了现实主义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是美国历史上拖得时间最长、斗争最激烈、双方最为世界瞩目的一次大选.佛州的"白宫之战"则是决定选战胜负的关键一役.更为世人称奇的是,共和党布什阵营和民主党阵营戈尔,破天荒地将总统宝座之争先后诉诸于法庭.围绕着选举应反映民意还是应遵守联邦以及各州的司法规定,从州法院缠讼到联邦法院,从基层法院打到最高法院,最后由联邦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以5票对4票的裁决,一槌定音粉碎了戈尔入主白宫的美梦,把布什送进了白宫.  相似文献   

19.
鲍文 《海南人大》2006,(11):8-10
百万选民在4个区投下自己的神圣一票10月12日是海口市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全市近百万选民在4个区的399个选区以及541个镇选区投下了自己的神圣一票,选举产生出新一届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此次选举是我省区、镇两级人大代表首次同步换届选举。作为全省的试点地区,海口市从今年7月开始率先进行各项准备,先后经过了宣传发动、选民登记、推荐提名、协商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宣传介绍正式代表候选人等各个阶段,并于10月6日公布了各选区正式代表候选人。为切实保障广大选民行使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方便广大选民投票,海口四个区10月1…  相似文献   

20.
国有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一直实行的是任命制和聘任制。这个制度能不能改革?厂长经理可不可以有其他的选择渠道? 安徽第二纺织机械厂是个亏损企业,有1099名职工。1997年1月4日,根据职工的意愿,选出了厂长。这次选举,上级不提候选人。候选人由全厂职工民主投票推荐,最后由厂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厂长。职工投票推荐的结果,五位曾为工厂发展作出过贡献的职工被推选为厂长候选人。在正式选举中,86名职工代表投票结果,5人中无1人得票超过半数。依据“选举办法”规定,由高到低,得票较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