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怀旧的起因     
人们常常把怀旧作为衰老的标志,好像怀旧是老人的专利。其实不是,凡是有过一点经历的人,都可能患上怀旧病。我记得一个邻居家的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面对周围的小伙伴感慨地说,我小时候可好玩了。好像他现在七老八十一般。  相似文献   

2.
5年前,即使是再乐观的人也无法预测这一切。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金融业热气腾腾的样子,在他们的字典里,好像可以把一个月之后的全面开放一笔带过了。  相似文献   

3.
伯乐泛滥     
这是一个伯乐泛滥的国度。谁的眼里,都是千里马奔腾澎湃,谁都想口头提拔这个那个,好像不随时口头提拔一下别人,嘴巴一定会淡出鸟来。  相似文献   

4.
江主席的访问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成果。 现在国际上围绕着“国际新秩序”展开斗争,到底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单极化还是多极化呢?这个问题在各个领域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11,(14):38-38
这几年和中国大陆上的老同学通信,知道他们早已退休,有人在退休时安排了第二职业,现在也交了出去。这给我一个感觉,我们那一代的确是过去了。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中国粮食外交研究开始步入专业化轨道。学者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粮食外交史,同时也开始研究中国自己的粮食外交史,从理论层面分析粮食与外交互相作用,并对近年的国际粮食危机进行跟踪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今世界粮食形势并不安全,挑战和机遇并存。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围绕中国的粮食外交这一主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中国的粮食进口与中国对外关系演变之间的关系,二是判断世界粮食形势的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7.
谎言三叶草     
毕淑敏 《法制博览》2008,(16):46-47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世界是由真实的材料构成的,谎言像泡沫一样浮动在表面,时间使它消耗殆尽,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起步的,这项堪称中国最大的改革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三十多年前,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而人口是现在的一半多,从中国领导人到老百姓没有不饿肚子的。当时解决中国饿肚子问题,让大家吃饱饭的改革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是从一个叫小岗村的村子开始的。当地农民悄悄组织起来,采取一种新的家庭生产责任制,解决了他们的吃饭问题。当时我们党的改革派领导人支持了他们的改革,但还  相似文献   

9.
郭华悦 《法制博览》2009,(13):64-65
明太祖洪武三十年,南京城里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可是今天,人们好像都对这一切失去了兴趣,都急急忙忙向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奔去。原来,今天是三月初五,明朝开国以来的第九次科举会试,将在申时以前放榜。按照明朝科举制度规定,会试每三年才有一次,从各省来的举人,经过三年的苦心构思.都眼巴巴地盼望着这发榜的日子,等着这纸决定自己命运的黄榜。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与法》2008,(2):38-38
编辑同志:我的爸妈正在协议离婚,好像其他事情都商量好了,只是在我跟谁生活这个问题上打住了,双方都争着要抚养我。由于爸妈互不相让,结果最后形成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双方轮流抚养我,一个月一轮回。对他们的做法我很是不满。请问,这种办法在法律上是否准许?  相似文献   

11.
陈曦 《工会博览》2013,(30):50-51
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问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张爱玲在《半生缘》的开篇,可以说是热恋中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今年23岁的陈曦,就是这样一个在初恋中不断成长的女孩.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国现在的发展现状来说,现在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正在努力理解中国重新融入世界经济这一情况以及这一情况意味着什么,一种人根本就没有想过中国发展现状这一问题。尽管刚刚第五次访问中国归来,但中国仍然在涌现出令人感兴趣的事情。在中国这个国家,以前人们常常说的话在这里都是事实——问题很多,但机遇也是惊人的。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最近表示,  相似文献   

13.
钟岷源  刘敏涛 《南风窗》2010,(16):27-29
中国作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后来者,尚不掌握农产品的定价权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话语权。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粮食出现问题,依靠从国际市场上大量进口是不现实的。粮食安全的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基点还是要立足于国内的供给。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所有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中发展而来的文化都自己生产粮食,粮食生产对所有文明来说都是基本的人类活动。农业栽培中使用的种子是几千年来农业发展的成果。但是几千年来发展农作物的地区现在都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  相似文献   

15.
章剑锋 《南风窗》2012,(15):82-85
经济学原理讲人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市场经济的动力概在于此。但在中国,很多经济学家"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好像完全不自利的人,这跟你自己宣扬的经济学理论不正是矛盾的么?中国社会就吃这一套,一搞就道德化、神化,成了社会利益的无私代表,这些观念要破除,实际上他们是有利益有私心的"。  相似文献   

16.
用食物骂人     
食物不光可以吃,还可以骂人,这估计是只有中国人才爱玩的把戏吧? 最常被用来骂人的是蛋,比如,坏蛋、王八蛋、滚蛋,蛋是滚圆的,而且,挺沉实的,坏蛋、王八蛋都读起来铿锵有力,好像装了一肚子坏水——想起打开蛋壳流下来的那些蛋黄蛋清,真的很形象;而滚蛋则很贴切,圆滚滚的,你不推它都留不住,滚到一边去了。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战后是怎样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我是带着这个问题去观察日本的。 名古屋街头,95%的广告都是日本自己的企业,看见最多的外国广告也许就是可口可乐了。这与中国的大城市恰恰相反,中国到处可见洋人的广告,中国的产品不写上几个洋字好像就低人一等,“进口”成了优质、先进的代名词,这与日本反差太大了。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8.
知青恋事     
王爱英 《法制博览》2011,(10):15-15
插队时期的男生女生,刚开始的时候是不说话的。男女生之间不说话,这让现在的孩子们无法想象,同在一个灶上吃饭,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低头不见抬头见,又都是少男少女,这正是说话容易不说话才难呢。  相似文献   

19.
王安 《南风窗》2016,(4):54-56
正房价降到多少才能召唤出庞大的有效需求?我相信这会是一个新的问题,值得各方好好研究。"去库存"现在是中国房地产的重要任务,二三四线城市更是如此,各方都在想办法。比如任志强还这样说:"政府也许会出台各种有助于消化库存的政策。但并非所有的库存都能靠政策被市场消化。当房子盖在了不合适的地方,(包括住宅、写字楼与商业)也许只能炸掉,推倒重来。"机缘巧合的是,这两年,我正好在  相似文献   

20.
大仙 《法制博览》2010,(12):28-28
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说:“一周一个饭局是正常人,一天一个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个饭局是交际花,一天很多饭局,是餐厅服务员。”经济学家茅于轼长期以来有个观点,中国的粮食最起码够全中国再吃20年,所以他赞同退耕建房,这样房价就下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