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崇国为黄帝之裔夏族的一支,鲧、禹曾先后担任崇伯。崇起源于四川北部岷山南侧松潘的崇山,与夏禹所生地汶川的石纽相邻,后随夏族循渭水东下迁到陕西华阴之松梁山、山西襄汾之崇山及河南嵩山。商灭夏后,有一支南逃湖北郧县崇山至湖南慈利崇山,有的还远迁至广西凌乐的崇山以及越南中圻崇山。西南一支崇人则南迁川滇,形成賨人和古宗人。  相似文献   

2.
京夷的来源和迁徙何光岳京夷为殷之后,位于殷都安阳西南,周武王灭商后,京夷被迁于河南荣阳县东南二十里的京城,城临京水,后分迁京水、京兹、京陵等地。一京夷所在地商代的京地,据朱芳圃考证,“在殷都安阳之西南。殷之京,当即其地。”①而《元和姓纂属!《史记》曰...  相似文献   

3.
毕国的来源和迁徙●何光岳毕国,乃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所封,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毕原,为商王武丁之子子毕的故地。由于犬戎攻破镐京,毕位于镐京近畿,亦遭毁灭。春秋初期,晋献公封其大夫毕万于魏,即姬姓魏国故地,万为毕公高的裔孙。魏后来强大,于春秋末期,与晋卿...  相似文献   

4.
狁为允姓之戎的一支游牧部落,周代活动于经水和北洛水中上游一带,到春秋时后期,狁已不见于记载,除一部分已融入于氐羌外,也有融入于华夏族,但主力部份则向西北迁徙而加入匈奴联盟。  相似文献   

5.
尧、舜时分布在陕西、内蒙一带的渠搜,最初为东夷族的一支。战国至秦时,渠搜的一部分越岷山山脉,沿川西迁徙,与羌族融合,成为叟人。这些叟人南迁至云南、贵州后,成为徒人或斯叟。宋代以后,他们大多融入彝族中。文章由此提出:1.叟人起源于东夷族而不是氐羌;2.渠搜与蜀人不但同时代存在,而且所居的地方不同;3.嶲族或越嶲族与叟不同族;4.渠搜最早出现于尧舜时代,是由河套地区南迁至陇东、川西的,并没有北迁。  相似文献   

6.
迁徙的村庄     
黄高德 《当代广西》2014,(22):41-41
正布社屯是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羌圩乡那良村的一个小村庄,位于斜坡之上,俯瞰灵岐河,离314省道两三公里,中间有一条曲曲折折的机耕路连接。村庄被参天大树密密匝匝围裹着,盛夏时节河风起,晚上睡觉都要盖上一床薄被。村子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这里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外面的现代气息基本上没有吹进这个角落。不知何故,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这个小村庄的人逐渐外迁,一家跟着一家,谁也不甘落后,独守寂寞。布社屯人家外迁,无非就这几个去向:南宁、大化县城、羌圩乡街上、巴马  相似文献   

7.
危险的迁徙     
山绿了,水清了,环境美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使越来越多的国际候鸟愿意在中国停留过冬,然而猖獗的盗猎活动却给国家在生态建设上的努力蒙上了一层阴影。东方白鹳很可能是欧洲童话中出镜率最高的鸟类,它们总是忙碌地叼着包着婴儿的包袱飞来飞去,给人们送来新生命、欢笑和希望。事实上,这一上帝的宠儿、自然界里的睿智鸟儿目前已经不多了,全世界的种群数量仅有2500只左右,它们都生活在俄罗斯东南部和中国东北一带。每年入冬,它们会循着惯常的迁徙路线,飞到中国的长江流域,在那里安然度过严酷的冬天。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24)
<正>我有时候会无聊地计算,父亲带我们全家搬离金门,定居台北,那一年,父亲几岁啊?"才四十!"我得到惊讶的答案。现代人,40岁真能不惑?当然不能,他们都在干嘛呀?姑且不论他人,我40岁时,人生路还没有线头,父亲却已做出了人生大决定,卷起裤管与衣袖,扛水泥、挑砖头,对他来说,生活是力气挣出来的。父亲可能不知道,他带给我的意义除了生活,便是迁徙。迁徙曾是动荡时代很多人的命运。我的写作朋友,蔡怡  相似文献   

9.
正摄影家尹永宏拍摄的组图《不应回归的迁徙》,聚焦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的扶贫搬迁,拍摄于2018-2019年,呈现了会泽扶贫计划中10万人进城的历史性变革的精彩瞬间。作品入选2019丹寨公益影像扶持计划,评委会认为这些作品,"应成为一个乡村,一方水土,甚至是一个国家变迁过程中的影像档案"。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一条专题报道:成千上万的野驴成群结队,从蒙古共和国跑入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画面上万驴奔腾,飞沙走石,黄土高扬,气势磅礴。前面没有人类的诱引,后面没有猛兽的追赶,为什么这么多的野驴竟然结伴而行跨入异国他乡 ?原来,蒙古那边土地荒芜,草原枯竭,它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受到破坏,而内蒙古自治区这边草肥地沃,绿茵葱郁,生活环境理想,引得野驴们成群迁来。这使人不由得联想起我们的人才引进工作。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中央…  相似文献   

11.
试论苗族的来源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的来源,过去也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但尚未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结论;而苗族的形成问题,研究的人还不多。个人认为,族源和民族形成是有紧密联系的,离开了民族形成去孤立地探讨族源,是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的。有人说,苗族的族源追得越古老越好。我认为不管是对族源的研究还是对民族形成的研究,都只能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实事求是。民族是何时形成的?恩格斯说:“部落发展成了民族”。这就是说,民族是来源于氏族部落的,但是,氏族部落与民族是有区别的,因为氏族部落是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而民族是一些不同的氏族部落在一定范围的地域上逐步形成的。关于民族形成的时间,我看不能有什么统一规定,因为民族这个共同体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在整个历史长河中,民族总是在不断分化融合,旧的民族不断消失,新的民族不断产生。这虽不能说是什么规律,但这种现象,无论在国外,或者在国内,都是极为普遍的。民族形成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斯大林说: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有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斯大林这个意见是针对资本主义民族而言的。在我们探讨资本主义以前形成  相似文献   

12.
关于侗族的来源和形成问题,不仅是侗族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侗学研究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之一,对此,很多研究者都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但由于他们在课题项目的择重点上各有不同,强调的面也不一样,角度不同,用材不同,必然带来一些不足的因素,结果是结论各异,分歧较大。这种分歧至今也仍未能在认识上得到统一。笔者由于教学、科研的关系,接触、学习了一些关于民族来源、形成的理论;涉猎了有关侗族的史料;与部份侗族历史研究专家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并学到了一定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也试对侗族的来源和形成谈谈自己的看法,是否有当,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简论回族的来源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思想战线》2000,26(2):79-81
回族并非中国境内的氏族、部落发展演变而形成的,而是以多种信仰伊斯兰教的外来人为主,在中华大地上吸取本土其他民族成分逐渐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回族形成过程中,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是其经济基础,使用汉语是其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伊斯兰教信仰则是回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上确认迁徙自由,是完善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需要.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为迁徙自由的确立提供事实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迁徙自由提供动力,各种制度改革和社会变革为迁徙自由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二十年以前的北京,鸟类比较单一,大型的候鸟迁徙会绕开北京飞往别的湿地中转。在"东亚-澳大利亚西"迁徙通道上,北京,这条迁徙通道上的咽喉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小水洼的巨变据了解,冬季要迁徙至南方较暖地区越冬的候鸟,每年11月至1月,它们会集中飞越北京上空。待来年三四月份,春暖花开,这些候鸟会再次北上,途经北京,飞往繁殖地。在经停北京期间,大批候鸟会停留在北京官厅水库、密云水库等地的滩涂湿地中,休息补充体力。  相似文献   

16.
杨明华  张浩 《传承》2011,(17):86-87
迁徙自由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我国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以中国的迁徙现象为出发点,总结迁徙自由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将迁徙自由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规定在宪法之中,从而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这为更好实现我国公民的迁徙自由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冰 《人大建设》2008,(4):38-39
自由迁移的记载,在我国民间族谱中随处可见。没有户口、暂住证和外出务工证的羁绊,没有制度阻拦的人口迁移,让许多“过客”成为“归人”。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的出台。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吃国家计划供给的商品粮,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随后,劳动用工、住房、医疗、教育和就业等公民享有的权益也陆续同户口性质相挂钩。  相似文献   

18.
在上千年的定居——迁徙——定居的发展过程中,哈尼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式文化,其中,哈尼妇女的服饰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哈尼迁徙史。在此,笔者仅以哈尼族支系碧约妇女服饰为例,作一些解读,读  相似文献   

19.
在上千年的定居--迁徙--定居的发展过程中,哈尼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各式文化,其中,哈尼妇女的服饰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哈尼迁徙史.在此,笔者仅以哈尼族支系碧约妇女服饰为例,作一些解读,读者就能领略到哈尼服饰所传承的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人大对个案实施监督,畅通个案的来源是前提。只有具体的个案反映到人大常委会机关,才能通过一定的程序进入人大个案监督视线。本文就人大监督个案的来源和范围谈一些浅薄的见解,与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