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国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为主,以行政机关自行强制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把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基本确定为人民法院,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它削弱了人民法院的审判和执行职能,降低了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也不利于行政相对人权利的救济。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回归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职能分工的要求;是行政强制执行行为自身性质的要求。它有利于加强人民法院自身职能,有利于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对行政相对人权利实施救济。  相似文献   

3.
刘程程 《学理论》2010,(10):68-69
抽象环境行政行为是我国环境行政法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对其概念,目前学界尚未有定论。研究抽象环境行政行为,首先应明确抽象环境行政行为的含义,以及其具体内容。通过对行政行为、环境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概念的分析,以及对行政立法与抽象行政行为关系分析,从而对抽象环境行政行为这一概念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4.
试探行政惯例对行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惯例是在行政上经过长期的、不断的反复地施行 ,从而构成行政活动的通例 ,它是一种稳定的行政行为方式。在行政行为上 ,行政惯例属于内部行政行为的范围 ,它不直接对外产生法律效力 ,而对内部具有直接的、实际上的约束力 ,影响是显著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尝试对我国的行政惯例进行分类 ,包括 :会议、文件、批示、指示 ,组织人事 ,工作制度。由于惯例具有工具性的特点 ,在实际当中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即便某个行政行为无效 ,也很少去考虑跟惯例的关系。通过分析 ,本文旨在提出 :如何通过加强内部行政行为的监督来减少不良的惯例。  相似文献   

5.
行政行为抽象与具体的分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的应然性充分体现了该分类存在的价值,在分类基础上对抽象行政行为作全面研究,其进入行政诉讼的过程对法治的推进、人权的保障、实现宪法可诉和违宪审查制度的建立都大有裨益。在这一过程中,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界分会越发模糊,随着其上述使命的完成,该分类存在的必要性也会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6.
行政判例在诠释行政法真谛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自然正义、信赖保护原则显示出行政判例对维护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在司法实践中 ,行政判例对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救济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代娟 《行政论坛》2007,(4):58-61
行政行为公定力是指行政行为一经成立,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即对任何人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有效而予以尊重的法律效力。行政行为公定力的理论基础,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自我确信说"、"法安说"、"既得权说"、"社会信任说"以及"适法推定说"等。行政行为公定力的存在具有正当性,但其界限是有限的,即"有限公定力说",行政行为界限就在于无效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8.
杨阳 《行政论坛》2002,(6):25-26
在我国具体的政府职能中,抽象行政行为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提高抽象行政行为的水平,首先要在行政立法领域中 必须更新观念,树立人权优位理念;其次,应当站在国家的整体利益考虑,注意行政行为规划;第三,必须强调制定主体平衡 各种利害关系;最后,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价机制,使信息得到良好的反馈。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 ,无效行政行为从效力上不具有公定力 ,相对人可以拒绝服从 ;相对人主张其无效不受起诉期限的限制。此外 ,还论述了无效行政行为与可撤销行政行为的区别 ,并阐述了无效行政行为的确认标准 ,即“重大明显违法”。最后 ,为我国实定法规定无效行政行为制度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行政行为的界定、性质和分类的探讨入手,认为行政行为的核心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简单回顾了理论界目前对行政行为问题的研究状况,并在政治系统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个行政行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抽象行政行为的听证制度是指所辖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行政组织在制定适用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规范性文件时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意见的一种制度.中关村抽象行政行为听证有着一系列的功能,建立这样的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在具体操作时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规则与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是一个系统问题,从域外看,大陆法系国家德日发展成果显著,当下中国学界,对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莫衷一是,目前行政行为效力研究仍停留在术语选择和概念确定上,缺乏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的总结。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厘清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的概念,侧重研究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认为: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虽然多年来争议不断,但是,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和国情,通过理论研究和选择,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可以确定为:公定力、执行力和存续力。  相似文献   

13.
行政行为补救(以下简称补救),是指行政行为存在违法情形时,行政主体主动予以纠正,以消除其违法性及其所造成的损害。补救制度在很多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法中都有具体的规定,而深受大陆法系文化影响的我国法律对此却尚无任何体现。笔者认为,我们在研究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补救制度。  相似文献   

14.
15.
行政主体纵向权限法制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向行政主体之间的权限划分,是行政法理论和行政法实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主体的纵向权限没有明确的划分,随意性很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时代迫切要求对纵向行政主体之间的权限进行重新定位,进而使之实现法制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新思维,从多方面进行整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肖中泽 《学理论》2013,(18):9-10,39
以西安市城管对小商贩执法为例,论述了城管执法遭受市民敌对的原因是缺乏一种商谈论视角。城管执法所依据的地方性法规违背了商谈论的立法规则,这种涉及伦理商谈的法律应当由伦理生活共同体所有成员同意才能有效。而要改变城管暴力执法遭受市民反对的局面,需要转变行政法规的立法规则,行政执法应当采取一种主体间性,完成从"管"到"服务"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7.
随着行政国家和给付行政的兴起,授益行政行为日益成为行政行为的重要内容,我国行政法学界缺乏对授益行政行为的研究和探讨。所谓授益行政行为是指深入行政主体所作的能够给相对人带来直接利益的所有行政行为,包括行政保障行为、行政许可证行为、助成性行政指导行为、行政奖励行为和部分行政合同行为等。  相似文献   

18.
李艳 《行政论坛》2005,(5):65-68
在现代,对行政行为的评价形成了两个标准,即合法与合理。合法与合理也曾被学者们概括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对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具体要求是:行为主体、内容、程序和形式合法。行政行为要在合法的基础上做到合理,应具有以下要件: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定的目的、具有正当动机、必须基于相关考虑和必须符合公正法则。在行政执法中存在合法不合理和合理不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行政行为合法而不合理的原因分为两种:行政机关没有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和作为行政行为依据的行政管理法规存在缺陷。合理不合法的行政行为主要有以下原因:行政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本来已经不合时宜,但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改或废除,结果在行政行为上就造成形式上不合法;再者,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是由多层次、多元体构成的;同时,法律真空现象给行政执法寻找依据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19.
20.
李年清 《学理论》2013,(23):125-127
现代行政,一项行政事务的完成,往往是由一个多阶段的行政过程构成的。先行行政行为的违法是否会连带地导致后嗣行政行为违法是一个在行政法上有意思的命题。从行政行为公定力、确定力理论、诉讼时效、纠纷解决成熟性角度考量,会发现行政行为违法性连带的适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