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社会主义已从理想变成现实,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开辟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实在人们面前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世界的大潮和趋势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制度究竟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旗帜能不能在中国大地上永远飘扬?一句话,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将如何?人类的前途会怎样?一、社会主义对20世纪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志龙 《学习论坛》2007,23(10):5-8
社会主义一系列科学的道德规范,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厚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与提出,离不开对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历史承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为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们内在价值追求提供了现实路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从实践维度强调知行统一,促进人们在道德自律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是当前直接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问题.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分析和回答有关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有重大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综观20世纪的历史,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空前严重的挫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期,国际风云变幻,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迈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5.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信念则是人们对理想目标的执着和持守,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有坚定的信念。理想和信念具有巨大能动性,是我们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引领发展的价值导向、凝心聚力的思想基础。理想和信念来源于现实,反作用于现实,也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中国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主体,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不懈实践,就一定能够把理想信念变成现实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6.
本来,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社会主义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进程,使人们在对社会主义的观念认知上反而出现了种种困惑和迷茫,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因此,站在21世纪的历史方位上,以新的视野和新的思考,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进程,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一)社会主义思潮,如果从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算起,迄今已有近500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理论,如果从1848年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算起,迄今已…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回首社会主义发展的百年历程,总结社会主义发展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景,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增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与信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150多年间,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革命到建设、在改革中发展完善和经历严重曲折等一系列复杂的事件与过程。其中,既有凯歌前…  相似文献   

8.
王家瑞 《党建》2004,(12):8-10
世界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半世纪以来,它由西欧一隅的工人运动壮大成为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面貌的澎湃潮流,由一种抽象的思想理论变成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回顾和思考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一)从理论形态上讲,社会主义从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算起,至今有488年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我们当前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十月革命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束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理论变为现实.在小农占多数,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俄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1918年初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获得了短暂的国内和平.此时列宁撰写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一个实践课题,也是一个理论课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要求人们从理论上回答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等根本问题。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正确看待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正是本文希望达到的目的。主体需要论:群众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点和归宿人的需要是广泛而多样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需要具有选择性,人们会选择符合行为目的的需要,使其成为自己有目的行为的出发点;同时,人们有目的行为也是最终以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作为归宿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初,面对俄罗斯国内外否定社会主义的一片喧嚣声,一些俄罗斯学者开始反思社会主义的理论与现实,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不容否定,它的发生、发展不是某个人的愿望和历史偶然,而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理论现实和社会经济根源。一、文化历史根源不少俄罗斯学者为了证明社会主义的非偶然性,从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综合结果。作为精神和物质生产的产品,它生长于全人类文化的深处,每一次产出都表示出具体的历史条件和人们的需求。但是同时,在文化道路上每前进一步,又都是向自由迈进的一步。比…  相似文献   

12.
王义保 《唯实》2006,2(10):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和谐社会发展中诸社会要素间的冲突与协调是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规律的现实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与辩证唯物观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一是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理想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是现实与未来的统一,是人们开拓进取、变革现实的精神支柱。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都发生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 ,一种进步的社会形态 ,具有自身内在的本质规定和历史发展的特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曾是无数思想家、革命家以及无产阶级、广大劳动群众反复思考和探索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对于今天我国进行着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构想与社会主义现实的差异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既有科学的真理、天才的预测 ,也有被实践检验而改变的个别结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重大的失误。关…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党建》2021,(11)
百年征程照初心,信念如磐终致远.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政治灵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在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本期将继续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等多个角度,刊发权威解读文章、理论辅导文章,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百年辉煌的宝贵经验,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的谬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实公有制的本体性认识,要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科学把握,从马克思主义的元理论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定位,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人类历史的进程,既不是纯粹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人类意识的单纯实现,而是历史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合目的性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这种辩证法的观点表明,创造历史的人们,虽然面对着必须服从的规范自己的历史法则,但又能够在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在思维中能动地超越现实,从而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出“应然”的要求。人类对自身未来蓝图的合理性设计,就应体现这种历史尺度与人的价值尺度的统一。因为这种设计本身,既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实质上是一种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整体把握。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有没有正确的总体哲学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也必须是社会发  相似文献   

18.
谢宏 《党的文献》2015,(2):94-100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毫无例外地发生在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国家。如何认识这种"理论断层"现象,关乎人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推动人类更加自觉地去创造历史。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些经济文化欠发达国家首先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这个"历史条件",不仅涉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具体状况,同时涉及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形势。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强弱,甚至和国际大环境有关,是"历史条件的总和"。经济文化欠发达国家创建社会主义社会,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正是紧紧抓住生产力这个经典社会主义的内核,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理论概括,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定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称得上是一场革命,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对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 ,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国几十年宗教工作的深刻总结 ,是解决当代中国宗教问题的大政方针和根本出路 ,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重大贡献和新发展。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从理论上讲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一是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继续存在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点。宗教是人类早期人们在无法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下产生的一种消极厌世的意识。在庞大而复杂的人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道德的表述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上。他的道德批判具体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维度: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批判,二是对一般道德的理论批判,三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社会结构与制度的道德批判。通过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辨析和阐释,可以在历史语境下更深层次地解释马克思理论中的道德思想。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价值审视。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价值旨归;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和现实关怀,它为人们提供了通达“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和寻求美好生活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