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搜狐微博官网的话来说,微博就是"一句话博客",博友们可以将自己在每天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是突发的感想,通过一句话或者一幅图片发布到互联网中与朋友们分享,与此同时,博友们也可以关注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人,随时了解他们的动态,甚至可以"围观"名人、朋友,看看他们身边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2.
张聪丛 《法制与社会》2013,(24):175-176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具有高效便捷、公开透明、及时互动的特征,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关注。在微博维权和微博监督的成功案例推动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微博热。与此同时,微博在发挥巨大积极作用时也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微博虚假信息过多,存在着非理性化倾向等等。关于是否要立即对微博舆论自由进行多方面、精确化限制的问题各方也都莫衷一是。政府部门可以对舆论自由设限,但要把握好"度",不要让"保护言论自由"的规范变成"限制言论自由"的律令。结合对微博监督过程中公众的心理分析,公民监督权、参与权的实现期待更加开放的舆论环境,微博监督也需要更多的包容。  相似文献   

3.
围观与改变     
又到年终岁末,2012年即将过去,媒体和各大网站也在以各种方式盘点着我们共同经历的"2012".而不论何种形式的盘点,由微博和网络引发的"围观改变中国"在2012年的持续发酵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重庆"雷冠西"不雅视频事件为微博时代的官民互动提供了最新的例证,包括之前的"房叔"、"表叔"被大起底,网络监督的效果日益显著,已成为舆论监督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孙伟峰 《河北法学》2015,33(2):175-183
法院微博的开通标志着司法机关主动加强与民意之间的互动。民意与司法的理性互动,有助于民众理解、接受和信任司法权威。法院微博具有推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和司法独立的司法效用。但是,当下法院微博运行中存在诸多困境。在深入解读法院微博困境的基础上,应当从三个向度进行规范:在理念层面,以司法和民众双向需求为出发点、事前引导舆论风向和事后疏导舆论压力;在制度框架层面,法院微博的覆盖面应逐步"自上而下"推进、建立法院微博的专人管理和报道事件的选取制度;在运行机制层面,构建微博更新的常态化机制、微博互动的及时性机制和个案追踪机制。最终为重塑司法权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5.
吴冰 《政府法制》2011,(27):39-39
前段时间,江苏溧阳市卫生局局长谢志强因为不懂微博内容是公开的,在微博上把自己与情人约会调情的内容"直播了出来",引发网络围观潮。谢志强因为此事而被撤销卫生局局长职务。  相似文献   

6.
吴冰 《政府法制》2011,(23):41-41
江苏溧阳卫生局局长谢志强因为不懂微博内容是公开的,在微博上把自己与情人约会调情的内容“直播了出来”,引发网络围观潮。6月22日,谢志强因为此事而被撤销卫生局局长职务。  相似文献   

7.
理琪 《法制与社会》2011,(17):44-46
用搜狐微博官网的话来说,微博就是“一句话博客”,博友们可以将自己在每天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有趣的事情,或者是突发的感想,通过一句话或者一幅图片发布到互联网中与朋友们分享:与此同时,博友们也可以关注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人,随时了解他们的动态,甚至可以“围观”名人、朋友,看看他们身边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博友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或手机发布自己的微博,  相似文献   

8.
谭语 《法制与社会》2014,(7):115-116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微博凭借自身的便捷性、及时性、低门槛性在全社会迅速风靡。微博所引发的信息传播模式的颠覆性转变,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司法当然也无法置身世外,近年来,司法领域所掀起的微博舆情一轮接着一轮:微博曝光启动司法程序;微博之直播司法审判;微博舆论压力引发再审程序……微博对司法特别是司法公正、司法公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通过对微博影响司法方式的探讨并着力分析了微博对于司法公开、司法公正的强大影响,力求为建立微博及微博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彭春  曹璐 《法庭内外》2014,(9):61-61
正8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单位北京尔玛天仙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被告人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卢梅非法经营一案。新华社、CCTV等近30家新闻媒体的40余名记者旁听了本案的庭审。@京法网事、@北京朝阳法院全程进行了庭审微博直播。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下半年,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推出微博.短短几年间,微博风生水起,社会各方的声音和多元化的表达,在新媒体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平台. "微博一转,围观一万."一系列事件在微博上搅起了阵阵漩涡.一些官员中存在的"网络恐惧"也升级为2.0版本的"微博恐惧".据2013年初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对2156名干部的调查显示,7成以上的受访者支持"微博反腐",但另一方面,超过5成的受访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博恐惧".  相似文献   

11.
人物点评     
伍皓:公众监督无处彩排2月10日,云南省红河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伍皓通过微博公布自己的公务用车车号,意在让公众监督。然而,这一举动却引来公众对其"违规"配备公车的质疑。伍皓回应:"我只不过公开一辆公车,媒体、网友就揪住不放。试想全国的公车都公开,如果社会还是抱着这种‘你公开就给我提供了搞你的线索,我就偏搞翻你’的心态,那社会将是个什么局面?"伍皓自己主动邀请公众监督,但当公众真的监督,伍皓却又不那么淡定。  相似文献   

12.
围观的层次     
正"围观"是当今一个网络热词,即描述网民对某个热点事件的集体关注。不过,该词原意还是针对现实中的场景。最近,浙江温州一厂房着火,现场就有上百人围观看热闹(上图),但仅有两人拨打电话报警。对于"围观"这一"人文景象",很多年前鲁迅先生即有评述。当今,对于围观者的冷漠等问题,也常引发热议。笔者觉得,对于围观的是非,不宜一概而论,而要从道德和法律层面予以厘清。围观或可分为五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冯姣 《法治研究》2013,(8):125-131
禁止庭审微博直播要求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不得通过发送微博等方式传播庭审情况。审判公开原则要求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向社会公开。禁止庭审微博直播构成对审判公开原则的一种限制。为了保障司法的公正和法官的独立裁判,有必要对审判公开原则进行限制,但是对其的限制应当符合比例性原则。解释规定的禁止庭审微博直播并不符合比例性原则,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规定进行限制。对其的限制主要包括主体限制和案件限制。  相似文献   

14.
李立 《中国司法》2014,(5):90-91
正作为政法微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微博在2013年的表现亮点突出。济南中院直播薄熙来案庭审、"京法网事"直播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北京大兴摔童案庭审等,极大地回应了社会关注,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舆论反响积极。2014年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司法公开座谈会"上表示,要用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之前,他曾明确要求:"把法院微博建设成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微博、微信、博客、论坛、贴吧等新媒体发展,舆论监督越来越趋向平民化,一篇140字不到的微博,一副手机随拍的照片等,就可能将检察机关送入大众的视野,引起网民们的热评。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建设需要检察机关作出积极回应,适应新媒体发展,积极回应网民呼声,纠正不和谐声音,以正视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检察机关推进"检务公开",十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可是北京一中院的铁杆粉丝啦!每天都刷他们的微博,看看今天有哪些有意思的案子。许多大要案也都是通过微博来确认官方信息,了解案件又多了一个新平台!"北京晚报记者严琪这样说道。其实,不仅是官方微博,也不仅仅是记者,任何一个社会公众都可以通过微博、微课堂、微电影、APP等时下流行的方式来了解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简称北京一中院)的审判工作,与北京一中院的法官实现"零距离"沟通。  相似文献   

17.
8月8日多家媒体报道,由深圳新闻网发起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近8成网友支持官员实名开微博,但与之相反的是,深圳政府官员实名开微博较少。69.49%的网友认为主因是"担心说错话、表错态",27.12%的网友认为是"担心微博影响政府官员的日常生活"。接受采访的几位政府官员均表示不会实名开微博。作为媒体、网络新事物的微博,不仅是个人倾诉、表达的工具,更是公共互动、公共监督、透明公开、尊重民意的最佳平台,比如明星姚晨的徽博,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有一网友在微博上称一张没用过的银行卡丢了,到银行销卡时,却被告知销卡须到开户行重新办理开卡业务后才能销户。微博一发即引来了网友的围观和评论,网友反映银行卡办理后没有得到实际使用不但不会自动销户,而且还会产生一些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服务费用,甚至还有可能使银行卡产生欠费。这些办理后没有得到实际使用或者长期没有使用的银行卡被称为"睡眠卡"。所谓的"睡眠卡"一般意义上是指存款余额比较低(一般在10元以下)且有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网上微博发生"口水仗",竟然"亮晒"对方的真实单位、姓名、手机号等,是否构成侵权呢?今年3月16日,江西首例微博名誉维权案作出一审判决,责令刘萍萍停止对陈娟的侵害行为,删除刊登在新浪微博"透明杨小喵"上对陈娟的评论内容及陈娟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手机号码,并在新浪微博"透明杨小喵"首页上刊登向陈娟的道歉函等。微博上公开了"吴越芳舟"的真实姓名  相似文献   

20.
这段时间,官员的绯闻就像明星八卦一样频繁出现,此起彼伏:视频裸聊、宾馆开房、微博调情、MM炫富……情节生动,内幕深藏,想不引人围观都难。微博上的人们“奔转相告”,带着“兴灾乐祸”之心、“落井下石”之意,看他们的得意忘形,看他们的笑话,看他们的下场,眼看他楼兴起,眼看他楼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